西南政法大学:厚德重法,捍卫人民的名义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123_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十年寒窗苦读,所有经历过高三学习和生活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虽然我现已大四,即将离开西政校园,但是细细回想起四年前此刻的自己,那种热血与疲惫交织的状态,在记忆里却又是这般鲜活,仿佛那些人那些事就在眼前。
   恋恋山水城
  从小我就很喜欢观看法治类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解密真相的《今日说法》;生动真实的《社会与法》;律师与警匪斗智斗勇的港剧《谈判专家》……这些构成了我对法学的最初记忆,同时,也让我对法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高三那一年,我通过网络查询了法学类知名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状况等信息,为以后填报志愿提前做准备。及早获悉心仪的专业详情会免去高考后临时查询的手忙脚乱,为志愿填报加上一道保险。
  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家人的意见,我坚定了报考法学的决心。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超过一本线66分,在法学实力较强的高校中,我的分数符合西政和华政的录取要求。相较之下,我选择了西政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西政法学专业实力雄厚,校友遍布各地,尤其是廣东地区,而我当时也打算毕业后去广东工作;二是因为我的舅舅在重庆定居,他一直跟我介绍重庆这座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城市,我也非常期待这里奇特的地貌和诱人的美食。最后,我果断地填报了西政。
  
  漫漫法学路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体系庞大,你要在三年时间内修完基本的法学理论和部门法。前者让你理解法为何物,在各大派系的争论中领略法学的演进和发展。后者带你领略法学的风采:宪法是母法和最高法,让人们树立对宪法的敬畏之心;在刑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深入地分析各类真实而残忍的案例,你会看到这个世界最为阴暗的一面;民法宛如慈爱的母亲,渗入到你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诉讼法助你成为办案小能手,迅速搞定立案、审理、裁判等程序;行政法为你描绘出我国行政体系的轮廓,带你思考“民告官”案件到底怎么判;国际法里,学生个个都是外交官……法学是鲜活而生动的,它拥有一个社会性学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法学给你问题,使你疑惑和思考,让你提升认知。
  大一环境危机管理法课上,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著名的案例——胡文标、丁月生投放危险物质案,让我们自行组织模拟法庭,我自告奋勇地报名成为其中一名公诉人。我和小组成员们认真地准备了一个月,在模拟法庭上我们与被告人的辩护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双方的精彩表现使得活动圆满结束,我也因此深深地感受到学习法学的快乐。
  法学家张明楷教授曾说:“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一般来说,法学生大二暑假要进行专业实习,大三暑假准备平均只有10%通过率的国家司法考试,还要在三年内修完大量的专业课、限选课和公选课,相较同龄人,我们必须牺牲更多的玩乐时间。入学第一天法学专业的学生就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
   深深西政情
  西政是法学“五院四系”之一,在法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自办学以来,学校为国家法治事业建设输送了20余万人才,许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西政的校友遍布各地,这为我们之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无论你是想成为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都有众多的西政师兄师姐为你指点迷津。各地校友会也经常举办活动,增进校友之间的情谊。
  在西政,13个学院里有5个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占多数,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学校每周都有法学名家的讲座,场场都是人气爆棚,一般晚上七点开始的讲座下午五点半就有同学开始排队等候了。图书馆里参加各类考试的同学都在埋头苦读,教室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案例,模拟法庭里同学们激烈地辩论,以及教学楼走廊、毓秀湖边琅琅的读书声,都彰显着西政优良的学风。学校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图书和数字资源,暑期留校备战司考和研究生考试的大三学生,学校为他们开放教学楼和图书馆,以便他们安心自习。学校用如此贴心的服务助力学子们过关斩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孜孜砥砺行
  我于大四上学期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将进入另一所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相关实习经历,硕士毕业之后我会进入律所工作,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在职期间我还会考虑攻读博士学位,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西政的四载光阴让我自视到本身的不足,并不断地激励自己砥砺前行。真诚地欢迎你们能够来到这里,感受这所学校的无穷魅力。
  
  皓日獬豸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獬豸象征法律的公平正义,是西政的法兽,也是西政法律人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而西政的校徽就是以獬豸为原型设计的,在第三教学楼与模拟法庭之间的路边伫立着皓日獬豸的铜像。
  辩论文化
  西政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主的高校,辩论文化成为了西南政法大学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演讲辩论协会创建于1983年,拥有会员累计10000余人,2005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百优社团;1995年西政成立校中文辩论队。此后,学校相继成立模拟联合国协会、国际法模拟法庭联合会,开启了外语辩论和专业辩论活动。“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赛是该校最具代表性的中文辩论活动,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声誉。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一样孤寂,一样落寞,生活它有时真的很不友善,让我们自己都多一些坚强吧。  ——黑夜中也要疾步奔走的林木木  最重庆高二芳华:  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在夜晚醒来,焦虑、恐惧深深缠绕着我。我觉得我活得很累,明明不快乐,可在同学、老师、父母勉强我必须装作很快乐的样子,我真的不想再苦苦撑下去了。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既然每个人都有活的权利,那死的权利也应该大家都有吧。”我很早就
期刊
电影《无处安放的青春》里李然和蒙蒙最后一次在银杏树下相拥,诗人评价蒙蒙“不能算漂亮,只能说美好”。我想,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的秋天大概也不能用“漂亮”来形容,而应该用“美好”,那美好的时光就像宗教,根植在你的心里。  穿过紫荆路去上课时,若是能遇到五片以上的叶子打落在你的头顶,那便是秋天来了。漫步在喻园,暂时把复杂的公式放在一边,带着柔美而静谧的心灵,静静聆听这首悠然唯美的自然之歌吧
期刊
林夏萨摩:本名夏婷婷,外语系毕业生,曾混迹于广告圈,服务多个世界500强品牌,做过文案、策划、执行、翻译、艺人经纪,绰号“多能替补王”,已出版《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表弟阿轩去年顺利地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重点本科,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他的生活被同学聚会、打游戏、看球赛和睡懒觉填满了,那段时间连他的影子都见不到。  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周,阿轩奉母命到我家来玩
期刊
前两天长沙下了雨,气候冷清湿润,我又开始想念西北干燥的空气和暖气了。刷朋友圈时看到很多人说想家,无论是食物还是天气,还是自己家里的小床,都非常想念。我顿时觉得说出了我的心声。高三的时候,我总是偷着一点空闲,在晚饭后透过教室的窗户往外看,那个时候我总是想着,未来,我会在哪里看夕阳呢?还好现在的我,身边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山。  在长沙的河西,顺着湖南大学(以下简称“湖大”)东方红广场一直往前走,一路便能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为“南师大”)随园校区里有两棵树龄已逾百年的银杏树,这两棵银杏树根粗叶茂,似乎将南师大百年的变化刻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南师大人青春的见证者。  早在兩江师范学堂时期,当时的学堂监督李瑞清就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这是南师大最早的校训,同时也奠定了南师大质朴传统的特质。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师大名家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走进金陵女子学院的贻芳园,吴贻芳先生的“厚
期刊
离开四川大学已经有大半年的日子了,而每当走在新校园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过往的身影。   那时很喜欢伴着清晨的缕缕阳光读书,在江安新校区的明远湖畔,读着读着便要抬起头来四处张望:一教楼的水上报告厅是那么的独特,不远处的图书馆和湖里的倒影相映成趣,长桥上的学子行色匆匆,总感觉可以看到过去的自己。来到望江老校区,行政楼的红外墙在阳光下总是那么的迷人和好看,和着双荷池一墙之外一环路的车水马龙声读书,真的
期刊
伊斯兰风格的东方语学院、维多利亚风格的英语学院、东瀛风格的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没错,这里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里,墙上攀爬的绿藤低语,木椅上的背影静默,厚重的咖啡香气宛如一缕加州的阳光。年轻的男孩女孩用浪漫的法语诉说爱情,用热情的意语激扬青春,用悠扬的西语追忆过往……在教室里,学子们模拟着国际会议的现场,用各种外语练习着同声传译,畅谈着要去往世界各地。未来注定跌跌撞撞,但我们的青春可以有“语”众不
期刊
“当我走在校园的小道上,这里的金陵三栋,那边的真如、建阳,每一步都在教我牢记历史,珍惜当下。”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亲戚朋友问,你考上哪儿了呀?  我说,暨大,暨南大学。  哦,济南大学呀,济南是个好地方。  一遍又一遍,即使上了两年大学,也还是这样。现在我的态度是“whatever”,反正我喜欢就够了。  >>>不用军训真的不是在做梦<<<  高考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等开学那阵子,我每天都在幻想
期刊
杨凌是隋文帝杨坚的陵墓所在地,后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于此地,“杨凌”寓意“凌云壮志,凌空而起”。伴着远古后稷教稼的遗风,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杨虎城将军等人在这里筹建农林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的前身原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学校自1934年建校以来,承农桑圣地之祥云,拓华夏农耕之文明,开科教兴农之新篇。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有了更便利的交通、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期刊
初印象  甘肃的早晨,较之东部省份来得更迟,在慵懒而暧昧的晨光中,校园惺忪醒来。这是我在兰州求学的最后一个年头,我知道,曾经的那份叶公好龙的幻想,已然变成了真真切切的欢喜。  高考结束后,因为一种莫名的情愫,生于华北的我把志愿填到了西北,如愿来到兰州。在那之前,我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一条黄河、一本《读者》和一碗牛肉面,局限于张子选笔下的诗、三毛书里的字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里的照片。但真正抵达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