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人文素质必修课程,担负起提高大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及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重任,其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是我国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必修课,它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倍受关注。90年代至今,教育部为巩固并提高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文化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大学语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较好的面貌。但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革,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课程定位,改革、完善教材
   教材是确保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时间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缺乏明确的课程定位指导,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目前,公开出版的教材多达千余种,其质量差距较大,许多教材编写体例陈旧、思路缺乏创新、个别教材注释中竟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果用这样的教材上课,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大学语文教材还需要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大体有三种编写体列:有以体裁为标准来编写的,如吴满珍主编的《大学语文》(中华书局2004年6月第1版),教材按作品体裁分成记叙文、论说文、诗词曲赋、书信、古代文论和小说六个单元,每一单元后还用概说部分加以总结;有按照文学史顺序将作品归类的,如由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3版),教材以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为脉络,选取各时期典型的作品组成单元,从先秦诗歌散文、汉魏六朝赋,到初盛唐诗、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散文及古代文言、白话小说,最后是现当代小说、散文、诗歌等;还有按专题将作品组合分类,如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一改前两种传统的编写模式,以作品反应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为主线,将教材分为“以民为本”“人情世态”“爱情婚姻”最后到“论学品艺”等十二单元。三种编写体例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体裁体列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文体特点,但长时间学习同一类文体,学生可能会有枯燥、乏味之感;文学史体例的教材,脉络清晰。学生学习时,沿着文学史的脉络可较快地了解古典文学的精髓,但容易误导学生过分注重文学史知识的学习,忽视对文化的体验和积累;专题体例的教材,较好地体现出了大学语文的独特教学要求和目标,但有时存在归类过于宽泛、随意的现象,不利于教学的进行。上述教材的通病在于:古代文学的内容量过大,现代当代文学的内容量过少,缺乏地域性的文学介绍,更是缺少外国文学的优秀作品。
   大学语文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增进文化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材的主要功能。教材应该选取包含高尚情操和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态度。为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选文也要注重作品的审美性特征。中国古典文学内容博大精深,其经典作品往往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导内容,但学生生活的环境、时代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传承本土文化传统,还要了解一个更为丰富的文学世界。因此,选文的范围上应以本国为主,也要选取外国文学的精品,同时可以根据所处环境补充些地域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例如:北京地区的高校教材可以介绍现代京味小说,上海地区的教材可以增添张爱玲的作品;而湘西、陕西等地的作家、作品也可出现在与之地域相对应的高校教材中,这样既能加大现当代的文学信息量,也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丰富的地理人文内涵。
   在编写上,大学语文教材应尝试更新颖的体列模式。例如:采用文体与文学史相结合的体例编写;或者以审美为主线、确定人文精神的编写体列;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切入,以此为编写体例,使作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等等。总之,大学语文教材不应千篇一律,应在坚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的定位基础上,鼓励多元化,个性化。一部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不但要有工具性、更要突出人文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的性质,还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载体。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一言堂”的单一化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认读、理解汉语的基础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则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定位不同,两者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同,不过,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的甚至将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片面性的课程定位,导致大学语文成为了中学语文课程的简单补充和延续。由于过多的强化工具性,一些教师忽略了大学语文的系统性、延展性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把内涵丰富的作品当成了篇章、字词、结构的串讲,仅仅注重静态、局部知识的传授。据了解,大学语文上课时,教师采用“一言堂”的讲授式的情况及为普遍,老师在上面讲的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经常发生,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兴趣,甚至存有抵触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完全违离了大学语文开课的宗旨,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已是势在必行,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诗、词、散文等抒情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较快进入教学情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改革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不需面面俱到,教师可从每单元选取一两篇作品精讲,其余的作品留给学生课外自学。值得注意的是:自学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注意指导及点拨。在自学前应布置任务,提出探讨性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提导和参考,以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他们在查阅资料,阅读作品并独立的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上课时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介绍讨论结果,教师最后对上述活动作出总结与点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其主体性和参与热情因此会得到提高,独立思维和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学生在这一活动中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及发展。
   (三)鼓励阅读教材外作品,开拓学生视野
   任何教材的内容都是有限的,在安排自学任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向课本外的内容适当延伸。例如:在布置“爱情婚姻”这一单元《江城子》(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的自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元稹的《离思》与朱自清的《给亡妻》,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既可以领略作品的不同风格,也可以体会其中包涵着相似的深情;布置自学《菉竹山房》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萧萧》和鲁迅的《伤逝》,通过阅读几位女性的婚姻悲剧,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旧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对爱情的摧残,会进一步了解到个性解放、婚姻解放的艰难。这样便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内容由教材扩展到教材外,阅读容量扩大,阅读时间增多,学生的感悟也会逐渐加深。自学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方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会受益无穷,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靠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采用表现性评价,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学语文考试形式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比较客观、高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闭卷考试题目的类型总体上来说:客观试题所占的比重较大,其中又过多地侧重文史常识,诗词理解,主观试题所占的比重较少,写作部分更是很少出现,近几年来,即使增加了写作部分考试,很多都是实体应用文的写作。以某校大学语文的几个考试题为例: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
   A.屈原 B.陶渊明
   C.王维 D.孟浩然
   2、下列有关近体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新诗。
   B.近体诗形成与唐代,为的是与是唐代以前产生的古体诗相区别 。
   C.近体诗是在唐代成熟定型的格律诗,在句数、句式、韵律等方面的要求有严格的规定。
   D.近体诗是唐代兴起的新诗体,绝句、律诗等都不属于近体诗。
   3、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鲁迅的( )
   A.《一件小事》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4、阅读题: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这段文字用了那种描写,有什么特点?
   (3).指出文中的讽刺语及“以无声写有声”的语句。
   可以看出:这些试题与中学语文的考点及其相似,更多地侧重知识点及简单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试题无法很好地检测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真实文学素养,因为,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不阅读作品,考前采用突击战,凭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也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见,改革考试方法也是大学语文教改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试可灵活一些:1、可采用开卷的形式,增加主观试题,答案并不求一,只要言之有理都。2、也可增加口试,采取话题讲演,话题应有多样性:可以选教材内的作家作品进行解析与鉴赏,也可以分析教材外的作品,还可以是生活学习中的感悟。3、还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水平、问题分析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作业、论文、调查报告及自学时学生的参与、合作、讨论及发言等都可看作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将表现性评价作为的考核方式,不仅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而且将教学由原来单一的静态讲授变成师生双方协作的动态过程,摒弃了以往教学中的弊端,更好地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担负起提高大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及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重任,其作用不可小视。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加强了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及教改力度,但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需有识之士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媛.母语危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4)
  [2]王淑梅, 闫红,韩忠治.论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J]河北大学学报,2009(06)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创先争优”主题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促学风建设的活动,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华软学院电子系党总支以一名高年级学生党员来带动十名低年级学生的“1+10”党建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该活动的内涵和实施过程,考查其实效性,对探索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员;学风建设;党建工作  所谓学风,是指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英语学习的瓶颈,概念图策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若得到适当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阅读思维模式。  关键词:概念图;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一 引言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能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1]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
期刊
摘 要:生理实验学教学改革是目前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改革后的实验学课程通过对寄往生理学单一验证性实验内容的整合和重组、增加实验设计等方法进行试点.改革实践表明,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组改革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该项改革还需进一步的扩大和和完善。  关键词: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源泉,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
期刊
摘 要:大学化学是理工科大学生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过硬的心理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教育途径。本文就如何增强大学化学教学效果,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二是创新教学模式;三是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承与拓展;四是加强实验教学。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文章建立了政府与城市公交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1],证明了线性激励合约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补贴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政府制定标准的运营成本是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必然途径,为政府对公交进行改革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模型;激励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公共交通公益性地位的确立和保证是我国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各级政府
期刊
摘 要:马塞尔·普鲁斯特在柏格森的影响下,靠着直觉和回忆来获得的潜意识非常的丰富,在其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作者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具有审美特征的花朵,由此将过去和现在相互融合渗透,达到审美的境界,获得本质性的永恒感。  关键词: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花卉   从普通的日常生活或自然景物中去发掘感受,提炼诗意,从而引起内心波澜,追求一种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的契合,把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升华到
期刊
摘 要:针对多媒体情境下,学生课堂笔记难的现象,调查了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该研究对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提高笔记策略水平,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笔记策略;多媒体;课件设计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记下的重难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好笔记,那么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
期刊
摘 要:师范大学与县级政府共建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是教师教育体系创新的重要依托、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的重要切入点。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优秀人才输送、未来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优质资源共享、教改研究合作、农村社会服务等六个基本途径,并起着重要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关键词: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基本途径;效应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比较法对多媒体情境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自编问卷调查了多媒体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学习策略的现状与特点;其次,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与教师不同辅导方案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及笔记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该研究对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多媒体课件,改进策略辅导方式,帮助高职学生提高笔记策略水平,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媒
期刊
摘 要:优质课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价值追求。探究优质课的维度与标准、功能与价值、课后反思的特殊意义等则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优秀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优质课;价值追求;探究   优质课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价值追求。它要让老师明白,这堂课可以达到的高度、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