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资源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提升他们探究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益。这里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实施的几点体会:
一、 将日常生活的数学素材引进课堂
(一) 导入生活化
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数学实例,带到课堂上,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爱上学习。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网剧《白夜追凶》警察根据犯罪现场的脚印推算出犯罪分子的身高片段,然后问学生知道警察叔叔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吗,原来在我们的人体中有很多比例关系,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些比例关系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
(二) 教学生活化
数学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每天都要与之接触,可是学生却视为不见,学习和应用是分离的,无法做到学和用的同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教学中,我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那些缺少生活气息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时,让学生看看教室里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有很多实物都是长方体,纷纷举手抢着说。在认识长方体的边和边长时,我让学生把找到的长方体拿到手里,亲手去触摸该物体的边和边长。学生通过找身边的实物,并通过亲手触感,从亲身的体验中掌握了知识。数学知识就这样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实现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学习了知识。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会用到教具的内容,在教学钟表时间的教学内容时,我事先让学生做好纸质的表盘,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初步了解了钟表的形状,初步感知了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等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我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的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而学到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 问题生活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意选那些多样化生活背景的题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精心挑选出来,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我不会强迫学生接受我的教学思路和教法,也不要求他们用统一的方法去解答问题,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去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数学中很多知识于他们而言,是抽象的、复杂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用简单生活知识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简单的生活问题,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转变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化问题,从而降低了数学的难度,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 运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带着数学问题去观察生活,去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学习了新知识后,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设置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日常生活中寻求答案,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并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他们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观察力,提高想象力,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图形后,让学生回去观察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并让他们想一想这些物体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状,学生带着热情去完成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说水杯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状就不方便拿了;有的说想设计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球形电视机,方便人们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例如我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知识后,把学生带到操场,分成若干个小组,去分别测量篮球架、旗杆、单杠等实物的高度,因为这些物体很高,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我就拿来一根木杆,教给学生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所学的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测量木杆的影子长度来算出这些实物的高度,在这样的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三、 结语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充分挖掘出來,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将一些有着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引进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充满生活化的课堂就变得趣味无穷,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微探[J].考试周刊,2017(A2):96.
作者简介:杜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桃源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资源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提升他们探究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益。这里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实施的几点体会:
一、 将日常生活的数学素材引进课堂
(一) 导入生活化
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数学实例,带到课堂上,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爱上学习。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网剧《白夜追凶》警察根据犯罪现场的脚印推算出犯罪分子的身高片段,然后问学生知道警察叔叔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吗,原来在我们的人体中有很多比例关系,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些比例关系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
(二) 教学生活化
数学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每天都要与之接触,可是学生却视为不见,学习和应用是分离的,无法做到学和用的同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教学中,我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那些缺少生活气息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时,让学生看看教室里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有很多实物都是长方体,纷纷举手抢着说。在认识长方体的边和边长时,我让学生把找到的长方体拿到手里,亲手去触摸该物体的边和边长。学生通过找身边的实物,并通过亲手触感,从亲身的体验中掌握了知识。数学知识就这样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实现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学习了知识。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会用到教具的内容,在教学钟表时间的教学内容时,我事先让学生做好纸质的表盘,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初步了解了钟表的形状,初步感知了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等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我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的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而学到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 问题生活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意选那些多样化生活背景的题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精心挑选出来,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我不会强迫学生接受我的教学思路和教法,也不要求他们用统一的方法去解答问题,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去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数学中很多知识于他们而言,是抽象的、复杂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用简单生活知识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简单的生活问题,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转变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化问题,从而降低了数学的难度,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 运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带着数学问题去观察生活,去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学习了新知识后,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设置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日常生活中寻求答案,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并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他们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观察力,提高想象力,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图形后,让学生回去观察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并让他们想一想这些物体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状,学生带着热情去完成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说水杯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状就不方便拿了;有的说想设计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球形电视机,方便人们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例如我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知识后,把学生带到操场,分成若干个小组,去分别测量篮球架、旗杆、单杠等实物的高度,因为这些物体很高,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我就拿来一根木杆,教给学生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所学的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测量木杆的影子长度来算出这些实物的高度,在这样的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三、 结语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充分挖掘出來,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将一些有着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引进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充满生活化的课堂就变得趣味无穷,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微探[J].考试周刊,2017(A2):96.
作者简介:杜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