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是推进其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这为昭通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过去五年 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昭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昭通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昭通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昭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有效应对相继发生的重大地震、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持了昭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昭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底,昭通实现生产总值7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7倍,年均递增11.4%。深入实施“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5亿元、312亿元、258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6.8%、15%、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3亿元,年均递增2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6倍,年均递增16.6%。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重庆、成都经昭通至昆明公路实现全程高速化,中心城市至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建成麻昭、昭会高速公路和8条二级公路,新增高速公路122公里、二级公路520公里,开工建设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铁路、镇雄至毕节高速公路、国道213线和356线提级改造、水富至昭通天然气管道干线等重大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水富铜锣坝等3件中型水库和大关翠屏山等4件小(一)型水库,加快推进鲁甸月亮湾、镇雄胡家山等8件中型水库和绥江关村、彝良发达等11件小(一)型水库建设,昭鲁大型灌区等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0条,建成稳产农田461万亩,解决210.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编制完成并实施昭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昭鲁一体化进程加快,昭鲁快捷通道建成通车,完成古城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金鹰大道、环城东路、迎丰路等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北部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城区“两河”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绥江县城整体搬迁。中心城市和10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完成110个集镇提升改造,启动重点集镇“一水两污”工程。建成327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20.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7%;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提高到81.1%。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建校舍280万平方米,昭通学校校舍面积达到655.38万平方米,完成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完成昭通民族中学新校区整体搬迁,昭通师专升格为昭通学院。卫生计生体系逐步完善。昭通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昭通中医院搬迁新建住院综合楼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昭通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昭通中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成一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计生服务站,每千人拥有病床3.28张,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7人。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广播影视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昭通国际翼装飞行等赛事。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险扩面及基金保值增值成效明显。“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386.3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3%。“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23.2%,救助城乡困难群众74万人次;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2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6.9万户。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稳定在145万人左右。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着力实施片区开发、整乡整村推进、危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31.62%提高到35%。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举昭通全市之力支援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坚持“移民为先、移民为重”的理念,切实做到依法移民、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以库区移民安置为重点,建立市县乡三级包保责任联动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期扶持政策,着力推进以绥江县城整体搬迁为代表的各类移民安置点建设、搬迁、安置工作。按期完成了金沙江水电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如期发电,有序推进了白鹤滩电站筹建工作。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彝良“9.7”地震各项恢复重建任务如期完成。紧盯恢复重建的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板房学校全部迁入新校舍。交通、水利、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
尤其重要的是,“十二五”期间,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动摇,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积极地做大经济规模,才能依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自觉地把全市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之中,把昭通的发展同中央和省的战略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机遇意识,提高抓住机遇的主动性,才能把机遇变为发展优势、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高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使昭通发展活力更足、步伐更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基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有效转化,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抢抓机遇 奋勇争先
“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发展水平等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昭通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十三五”时期,昭通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完善,内外环境更加优越,总体上看,将迎来以下重大机遇:
抓住國家和省重视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云南和鲁甸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多次深入昭通调研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关注与支持,为昭通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昭通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昭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强化脱贫攻坚迎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抓住区域辐射带动的机遇。昭通地处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交汇地带,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滇中新区的建设加快,为昭通积极参与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开发优势资源、劳动力输出,创造了借力发展的良好机遇。
当然,在诸多的机遇面前,昭通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历史发展积累不足、自然环境制约等因素,昭通“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存在问题,集中体现为“六大短板”。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昭通还有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133.6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第1位,占昭通全市总人口的22.5%、占云南省贫困人口的23.3%。贫困人口基本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呈现综合性贫困的特点。
基础设施薄弱。机场设施落后,航班正点率低,航班班次少;每万人拥有铁路0.4公里,远低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7个百分点,仅有昭阳、鲁甸、水富3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港航基础设施落后,航道处于天然航道状态,等级低,港口设施差,吞吐能力弱。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严重,水利化程度低。骨干电网不完善,农网改造覆盖率低。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利用水平不高。
产业规模弱小。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43.6:36.1。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依赖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增长状况。整个产业发展表现出有产品、少品牌,有企业、无规模,有产业、缺支柱。源头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转型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既无基础,更缺产业支撑,严重制约了昭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规模小,产业支撑不足,城镇间互联互通的网状交通格局尚未形成,城镇对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教育发展滞后。有限的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庞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未根本缓解。校点布局不尽合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80%。高中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职教资源整合尚未完成,订单式的高技能培训尚未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政校合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生态敏感脆弱。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大;土层薄、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三江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既局限了发展空间,也加重了环境保护任务。
畅通乌蒙 网络昭通
昭通将以云南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5年大会战为契机,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市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加快民用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民用航空。组建昭通机场开发建设公司,完成昭通机场迁建,理顺机场管理体制,增强地方国有企业实力。开通至深圳、上海、广州、西安、青岛等航线。推进镇雄等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绥江等水上飞机综合项目。公路。按照“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昭通至金阳、昭通至乐山、宜宾至昭阳、昭通至泸州、宜宾至毕节、巧家至蒙姑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加快推进沿金沙江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大关至永善、昭通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及县乡公路提级改造,逐步消除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推进自然村公路建设。铁路。按照“二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规划,积极做好铁路援建工作,建成贵客运专线铁路,促进叙永至毕节铁路昭通段加快建设,配合做好渝昆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强汇报,争取启动攀枝花至昭通铁路和昭通至威宁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建设昭通铁路综合枢纽。水运。按照“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水富至宜宾航道、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水富港扩能提级改造,积极推进水富口岸建设。推进溪洛渡港、白鹤滩港及库区配套码头建设。加快向家坝水电站过坝及翻坝转运系统建设,规划建设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翻坝转运系统。推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按照旅客“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的原则,强化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应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货运与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和交通智能监测平台,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 加快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络。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建设,构建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水电:扎实做好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开发援建工作,确保第一批机组如期建成投产;完成以横江、牛栏江为主的中小水电开发,中小水电总装机力争达280万千瓦。新能源:加快巧家、永善片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昭阳、鲁甸、彝良等片区风电资源开发,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总装机达120万千瓦;推进昭阳、鲁甸、巧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达60万千瓦;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页岩气、煤层气。电网:加强电网建设,构建500千伏为核心、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覆蓋各县区、35千伏为脉络的供电网络。新建镇雄500千伏变电站1座,扩建甘顶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威(信)—镇(雄)—多(乐)500千伏线路和威信电厂500千伏二期送出线路;建成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6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电网智能化利用水平。燃气:建成水富至昭通、曲靖至昭通2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和应急调峰储气配套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力争“十三五”末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市管道气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用气率达50%以上。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加快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或建设撬装站,提高居民用气普及率。煤炭:加快推进煤矿转型升级改造,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提升煤矿单井产能和装备技术水平。
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网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
不断提高城镇供排水网保障能力。以昭通中心城市为重点,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供水网;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镇发展和规划相衔接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及城市雨水管网。
加快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天星坝、黑石罗等19件在建中小型水库工程,新建水富二溪、绥江青羊洞等一批中小型水库,提高工程供水能力。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横江热区河谷为重点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成昭鲁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
加快构建高效便捷信息通信网络。着力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加快全市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三网”融合。加快“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4G无线网络基本连续覆盖城乡。建立完善市场监管、文体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灾害预警和抢险救灾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网络。统筹全市地理、交通、金融、税收、统计及电子政务等基础信息资源,将各类信息资源串联整合,建设全市经济信息基本数据库,构建“昭通大数据”。
教育兴昭 素质为赢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昭通将按照“巩固基础,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原则,增加教育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完善民办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激发民办教育的优势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资源总量,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基础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初中毕业生就学渠道。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短期适用技术培训,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方向,深化产教园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产业技能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发展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制定并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照顾政策,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98%。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完善设施设备,加大特教教师培训力度,着力发展特色特殊教育,到2020年,视、听、智障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导向型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为重点,稳步发展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提高城乡群众综合素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昭通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鼓励昭通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技术型人才;鼓励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或在昭通设立分校区;努力办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新建昭通和镇雄2所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为高等职业学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按照“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与学模式,全市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网,实现所有学校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和智能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配备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实施“国培”“省培”“市培”计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 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力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和乡村教师“500+X”补贴制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和高考质量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高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总体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绿意盎然 生态之旅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的、国家的,也是一个地区的重大问题。昭通地处滇东北山原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昭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昭通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昭通生态文明建设。
昭通将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发展。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总体方向,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强化生态空间管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湿地、森林、草地、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工程。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陡坡地生态治理,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建设,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移民。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等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发展碳汇林业。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大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重点行业、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促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人口产业集聚区、农业发展区、生态建设区。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推行绿色生态安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国土支撑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社会治理 和谐昭通
在未来五年,昭通将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法治昭通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昭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为昭通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地方科学立法。按照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要求,加快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行政机职能、权限法定化,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职能集中、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执法力度。推进公正司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全民守法。健全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执法主体“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逐步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优先发展慈善类、行业协会类、社区服务类、科技文化类社会组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预警、利益诉求、协调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提升政府处置社会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矿山应急救助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快构建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强化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能力建设。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智能防控体系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严格管理危险废物,规范处理处置方式。提高以防震减灾为重点的综合处置能力。坚持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的原则,加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生态环境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建设,建立灾害应对处置的指挥机制,加强综合性防灾救灾队伍建设。
未来之路 天高云阔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既要充分把握所面临的机遇,又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以及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才能不断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要靠昭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和引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狠抓落实。昭通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为昭通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思想大解放和作风大转变推动“十三五”规划落实。昭通全市党员干部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克服按部就班、等靠依赖的思想,树立拼搏争先、大干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坚决克服畏难不进、不敢碰硬、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意识;坚决克服小打小闹、小进即满的思想,树立大手笔谋事、大气魄干事的意识;坚决克服狭隘封闭、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打基础、谋长远的意识,切实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中激发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转变作风,倡导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作风,形成激情干事、拼搏干事、高标准干事、高效率干事、齐心协力干事的强大合力。
在整个“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昭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决贯彻党中央、云南省委、昭通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从昭通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分解细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保的指标和原則,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取得实效。
我们坚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为实现昭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实现与全国、云南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竭尽全力!
责任编辑:本刊编辑部
过去五年 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昭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昭通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昭通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昭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有效应对相继发生的重大地震、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持了昭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昭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底,昭通实现生产总值7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7倍,年均递增11.4%。深入实施“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5亿元、312亿元、258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6.8%、15%、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3亿元,年均递增2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6倍,年均递增16.6%。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重庆、成都经昭通至昆明公路实现全程高速化,中心城市至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建成麻昭、昭会高速公路和8条二级公路,新增高速公路122公里、二级公路520公里,开工建设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铁路、镇雄至毕节高速公路、国道213线和356线提级改造、水富至昭通天然气管道干线等重大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水富铜锣坝等3件中型水库和大关翠屏山等4件小(一)型水库,加快推进鲁甸月亮湾、镇雄胡家山等8件中型水库和绥江关村、彝良发达等11件小(一)型水库建设,昭鲁大型灌区等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0条,建成稳产农田461万亩,解决210.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编制完成并实施昭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昭鲁一体化进程加快,昭鲁快捷通道建成通车,完成古城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金鹰大道、环城东路、迎丰路等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北部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城区“两河”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绥江县城整体搬迁。中心城市和10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完成110个集镇提升改造,启动重点集镇“一水两污”工程。建成327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20.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7%;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提高到81.1%。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建校舍280万平方米,昭通学校校舍面积达到655.38万平方米,完成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完成昭通民族中学新校区整体搬迁,昭通师专升格为昭通学院。卫生计生体系逐步完善。昭通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昭通中医院搬迁新建住院综合楼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昭通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昭通中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成一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计生服务站,每千人拥有病床3.28张,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7人。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广播影视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昭通国际翼装飞行等赛事。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险扩面及基金保值增值成效明显。“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386.3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3%。“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23.2%,救助城乡困难群众74万人次;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2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6.9万户。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稳定在145万人左右。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着力实施片区开发、整乡整村推进、危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31.62%提高到35%。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举昭通全市之力支援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坚持“移民为先、移民为重”的理念,切实做到依法移民、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以库区移民安置为重点,建立市县乡三级包保责任联动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期扶持政策,着力推进以绥江县城整体搬迁为代表的各类移民安置点建设、搬迁、安置工作。按期完成了金沙江水电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如期发电,有序推进了白鹤滩电站筹建工作。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彝良“9.7”地震各项恢复重建任务如期完成。紧盯恢复重建的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板房学校全部迁入新校舍。交通、水利、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
尤其重要的是,“十二五”期间,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动摇,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积极地做大经济规模,才能依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自觉地把全市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之中,把昭通的发展同中央和省的战略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机遇意识,提高抓住机遇的主动性,才能把机遇变为发展优势、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高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使昭通发展活力更足、步伐更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基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有效转化,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抢抓机遇 奋勇争先
“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发展水平等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昭通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十三五”时期,昭通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完善,内外环境更加优越,总体上看,将迎来以下重大机遇:
抓住國家和省重视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云南和鲁甸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多次深入昭通调研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关注与支持,为昭通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昭通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昭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强化脱贫攻坚迎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抓住区域辐射带动的机遇。昭通地处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交汇地带,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滇中新区的建设加快,为昭通积极参与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开发优势资源、劳动力输出,创造了借力发展的良好机遇。
当然,在诸多的机遇面前,昭通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历史发展积累不足、自然环境制约等因素,昭通“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存在问题,集中体现为“六大短板”。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昭通还有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133.6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第1位,占昭通全市总人口的22.5%、占云南省贫困人口的23.3%。贫困人口基本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呈现综合性贫困的特点。
基础设施薄弱。机场设施落后,航班正点率低,航班班次少;每万人拥有铁路0.4公里,远低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7个百分点,仅有昭阳、鲁甸、水富3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港航基础设施落后,航道处于天然航道状态,等级低,港口设施差,吞吐能力弱。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严重,水利化程度低。骨干电网不完善,农网改造覆盖率低。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利用水平不高。
产业规模弱小。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43.6:36.1。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依赖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增长状况。整个产业发展表现出有产品、少品牌,有企业、无规模,有产业、缺支柱。源头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转型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既无基础,更缺产业支撑,严重制约了昭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规模小,产业支撑不足,城镇间互联互通的网状交通格局尚未形成,城镇对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教育发展滞后。有限的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庞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未根本缓解。校点布局不尽合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80%。高中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职教资源整合尚未完成,订单式的高技能培训尚未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政校合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生态敏感脆弱。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大;土层薄、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三江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既局限了发展空间,也加重了环境保护任务。
畅通乌蒙 网络昭通
昭通将以云南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5年大会战为契机,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市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加快民用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民用航空。组建昭通机场开发建设公司,完成昭通机场迁建,理顺机场管理体制,增强地方国有企业实力。开通至深圳、上海、广州、西安、青岛等航线。推进镇雄等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绥江等水上飞机综合项目。公路。按照“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昭通至金阳、昭通至乐山、宜宾至昭阳、昭通至泸州、宜宾至毕节、巧家至蒙姑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加快推进沿金沙江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大关至永善、昭通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及县乡公路提级改造,逐步消除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推进自然村公路建设。铁路。按照“二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规划,积极做好铁路援建工作,建成贵客运专线铁路,促进叙永至毕节铁路昭通段加快建设,配合做好渝昆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强汇报,争取启动攀枝花至昭通铁路和昭通至威宁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建设昭通铁路综合枢纽。水运。按照“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水富至宜宾航道、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水富港扩能提级改造,积极推进水富口岸建设。推进溪洛渡港、白鹤滩港及库区配套码头建设。加快向家坝水电站过坝及翻坝转运系统建设,规划建设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翻坝转运系统。推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按照旅客“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的原则,强化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应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货运与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和交通智能监测平台,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 加快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络。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建设,构建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水电:扎实做好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开发援建工作,确保第一批机组如期建成投产;完成以横江、牛栏江为主的中小水电开发,中小水电总装机力争达280万千瓦。新能源:加快巧家、永善片区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昭阳、鲁甸、彝良等片区风电资源开发,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总装机达120万千瓦;推进昭阳、鲁甸、巧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达60万千瓦;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页岩气、煤层气。电网:加强电网建设,构建500千伏为核心、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覆蓋各县区、35千伏为脉络的供电网络。新建镇雄500千伏变电站1座,扩建甘顶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威(信)—镇(雄)—多(乐)500千伏线路和威信电厂500千伏二期送出线路;建成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6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电网智能化利用水平。燃气:建成水富至昭通、曲靖至昭通2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和应急调峰储气配套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力争“十三五”末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市管道气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用气率达50%以上。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加快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或建设撬装站,提高居民用气普及率。煤炭:加快推进煤矿转型升级改造,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提升煤矿单井产能和装备技术水平。
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网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
不断提高城镇供排水网保障能力。以昭通中心城市为重点,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供水网;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镇发展和规划相衔接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及城市雨水管网。
加快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天星坝、黑石罗等19件在建中小型水库工程,新建水富二溪、绥江青羊洞等一批中小型水库,提高工程供水能力。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横江热区河谷为重点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成昭鲁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
加快构建高效便捷信息通信网络。着力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加快全市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三网”融合。加快“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4G无线网络基本连续覆盖城乡。建立完善市场监管、文体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灾害预警和抢险救灾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网络。统筹全市地理、交通、金融、税收、统计及电子政务等基础信息资源,将各类信息资源串联整合,建设全市经济信息基本数据库,构建“昭通大数据”。
教育兴昭 素质为赢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昭通将按照“巩固基础,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原则,增加教育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完善民办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激发民办教育的优势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资源总量,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基础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初中毕业生就学渠道。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短期适用技术培训,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方向,深化产教园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产业技能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发展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制定并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照顾政策,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98%。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完善设施设备,加大特教教师培训力度,着力发展特色特殊教育,到2020年,视、听、智障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导向型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为重点,稳步发展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提高城乡群众综合素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昭通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鼓励昭通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技术型人才;鼓励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或在昭通设立分校区;努力办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新建昭通和镇雄2所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为高等职业学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按照“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与学模式,全市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网,实现所有学校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和智能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配备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实施“国培”“省培”“市培”计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 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力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和乡村教师“500+X”补贴制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和高考质量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高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总体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绿意盎然 生态之旅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的、国家的,也是一个地区的重大问题。昭通地处滇东北山原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昭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昭通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昭通生态文明建设。
昭通将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发展。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总体方向,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强化生态空间管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湿地、森林、草地、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工程。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陡坡地生态治理,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建设,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移民。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等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发展碳汇林业。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大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重点行业、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促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人口产业集聚区、农业发展区、生态建设区。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推行绿色生态安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国土支撑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社会治理 和谐昭通
在未来五年,昭通将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法治昭通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昭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为昭通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地方科学立法。按照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要求,加快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行政机职能、权限法定化,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职能集中、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执法力度。推进公正司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全民守法。健全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执法主体“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逐步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优先发展慈善类、行业协会类、社区服务类、科技文化类社会组织。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预警、利益诉求、协调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提升政府处置社会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矿山应急救助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快构建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强化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能力建设。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智能防控体系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严格管理危险废物,规范处理处置方式。提高以防震减灾为重点的综合处置能力。坚持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的原则,加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生态环境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建设,建立灾害应对处置的指挥机制,加强综合性防灾救灾队伍建设。
未来之路 天高云阔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既要充分把握所面临的机遇,又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以及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才能不断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要靠昭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和引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狠抓落实。昭通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为昭通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思想大解放和作风大转变推动“十三五”规划落实。昭通全市党员干部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克服按部就班、等靠依赖的思想,树立拼搏争先、大干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坚决克服畏难不进、不敢碰硬、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意识;坚决克服小打小闹、小进即满的思想,树立大手笔谋事、大气魄干事的意识;坚决克服狭隘封闭、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打基础、谋长远的意识,切实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中激发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转变作风,倡导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作风,形成激情干事、拼搏干事、高标准干事、高效率干事、齐心协力干事的强大合力。
在整个“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昭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决贯彻党中央、云南省委、昭通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从昭通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分解细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保的指标和原則,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取得实效。
我们坚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为实现昭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实现与全国、云南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竭尽全力!
责任编辑: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