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共赢,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带着经验走入社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中,走过了由探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不同的模式,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1.健全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共同体,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合办专业,探索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
1.1健全机构,搭建平台,推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关副校长、教学及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平台,定期开展活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
1.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保障经费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学结合工作的意见》、《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明确了校企双方和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审议学校教育教学重大改革方案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有关工作。
学校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学生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从实习的教学管理、安全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等方面详细地规范了实习活动,并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企业管理人员、教学部门、学管部门、招生就业办、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形成了校、科两级,校、企双管的全程化、全覆盖的监控体系,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并将其纳入每年的常规预算支出项目。
1.3专家参与,巧匠任教,共同提高
1.3.1企业专家参与管理
学校按专业大类成立了各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近年来,学校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聘请一大批在专业上有建树、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规划和建设。
1.3.2能工巧匠来校任教
学校各骨干专业均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高技能人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方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加强实训,保障工学有效结合
2.1加大设备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使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目前,学校已拥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系统化、规范化、针对性强地进行实地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能满足现有专业的教学要求,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2重视生产实践,强化校外实训基地拓展
为保证学生就业零对接,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与河南省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等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两年随着水利大发展,学校已出现顶岗实习供不应求的现象。
2.3积极创办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持续发展
学校按照 “面向市场办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五合一”培训功效和“理论实践化、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学校工厂化、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机制,保证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探索,寻求校企合作共赢
共赢的合作才是稳定长久的合作。学校为处理好校企合作的主要冲突主动适应企业、配合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寻求与企业的深层合作。
3.1订单培养,共同发展促经济
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是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校主动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培训岗位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行业搞好培训。 我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满足岗位要求;严格按照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培养,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互相融通;在合作单位完成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共同进行学生评价,严格考核机制,保证订单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双方精心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符合企业要求,表现出了高素质,达到专业人才培养优质、企业满意的双赢局面。近几年来,学校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主动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⑴面向水利行业进行岗位培训。学校面向河南省水利行业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新密市、濮阳市水务局职工培训班、全省山洪预警培训班、全省水政监察执法人员培训班等,为河南省水利行业业职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行业领导和企业的好评。
⑵面向中职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是河南省教育厅认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近3年来,共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00人次。
⑶面向农村实施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水产养殖水平,服务于现代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近3年,培训合作社成员1900人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3.2引企入校,育人用人零距离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与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企业提供加工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用于教学培训,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生产实习。
通过引企入校,既实现了学生的岗前培训,又满足了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技术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使育人与用人实现了零距离无缝对接,真正实行了教产合作、校企合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3发挥特色,扩大办学强效应
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我校初步构建起了实践能力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基本技能培训层面,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专业能力培训层面,通过校办产业,培养学生的熟练技术技能;三是综合能力培训层面,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大大缩短了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由学生向工人过渡的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我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素质毕业生,特别是水利土木类专业,部分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预聘,并因技术精、踏实、严谨、工作认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实现职业稳定、收入稳定、专业对口等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在河南报业集团近年来组织的社会公众调查中,我校于2009年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2010年荣获“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2011年荣获“河南职业技能院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示范院校”。
3.4深入合作,求同存异保双赢
学校与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8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内完成,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师150多人次,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或开设讲座70人次,各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均在企业专家参与下进行。学校部分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工学交替。骨干专业都实施了“订单”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免费职工培训达2100多人次。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了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
近年来,学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有效开展顶岗实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带着经验融入社会,真正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林小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刘大康,张亚杭.三方联动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3]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揭平英.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5]韩天学.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带着经验走入社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中,走过了由探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不同的模式,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1.健全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共同体,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合办专业,探索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
1.1健全机构,搭建平台,推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关副校长、教学及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平台,定期开展活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
1.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保障经费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学结合工作的意见》、《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明确了校企双方和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审议学校教育教学重大改革方案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有关工作。
学校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学生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从实习的教学管理、安全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等方面详细地规范了实习活动,并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企业管理人员、教学部门、学管部门、招生就业办、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形成了校、科两级,校、企双管的全程化、全覆盖的监控体系,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并将其纳入每年的常规预算支出项目。
1.3专家参与,巧匠任教,共同提高
1.3.1企业专家参与管理
学校按专业大类成立了各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近年来,学校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聘请一大批在专业上有建树、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规划和建设。
1.3.2能工巧匠来校任教
学校各骨干专业均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高技能人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方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加强实训,保障工学有效结合
2.1加大设备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使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目前,学校已拥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系统化、规范化、针对性强地进行实地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能满足现有专业的教学要求,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2重视生产实践,强化校外实训基地拓展
为保证学生就业零对接,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与河南省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等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两年随着水利大发展,学校已出现顶岗实习供不应求的现象。
2.3积极创办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持续发展
学校按照 “面向市场办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五合一”培训功效和“理论实践化、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学校工厂化、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机制,保证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探索,寻求校企合作共赢
共赢的合作才是稳定长久的合作。学校为处理好校企合作的主要冲突主动适应企业、配合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寻求与企业的深层合作。
3.1订单培养,共同发展促经济
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是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校主动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培训岗位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行业搞好培训。 我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满足岗位要求;严格按照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培养,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互相融通;在合作单位完成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共同进行学生评价,严格考核机制,保证订单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双方精心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符合企业要求,表现出了高素质,达到专业人才培养优质、企业满意的双赢局面。近几年来,学校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主动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⑴面向水利行业进行岗位培训。学校面向河南省水利行业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新密市、濮阳市水务局职工培训班、全省山洪预警培训班、全省水政监察执法人员培训班等,为河南省水利行业业职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行业领导和企业的好评。
⑵面向中职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是河南省教育厅认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近3年来,共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00人次。
⑶面向农村实施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水产养殖水平,服务于现代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近3年,培训合作社成员1900人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3.2引企入校,育人用人零距离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与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企业提供加工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用于教学培训,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生产实习。
通过引企入校,既实现了学生的岗前培训,又满足了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技术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使育人与用人实现了零距离无缝对接,真正实行了教产合作、校企合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3发挥特色,扩大办学强效应
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我校初步构建起了实践能力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基本技能培训层面,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专业能力培训层面,通过校办产业,培养学生的熟练技术技能;三是综合能力培训层面,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大大缩短了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由学生向工人过渡的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我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素质毕业生,特别是水利土木类专业,部分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预聘,并因技术精、踏实、严谨、工作认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实现职业稳定、收入稳定、专业对口等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在河南报业集团近年来组织的社会公众调查中,我校于2009年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2010年荣获“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2011年荣获“河南职业技能院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示范院校”。
3.4深入合作,求同存异保双赢
学校与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8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内完成,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师150多人次,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或开设讲座70人次,各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均在企业专家参与下进行。学校部分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工学交替。骨干专业都实施了“订单”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免费职工培训达2100多人次。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了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
近年来,学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有效开展顶岗实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带着经验融入社会,真正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林小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刘大康,张亚杭.三方联动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3]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揭平英.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5]韩天学.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