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中高考加分是公平与公正性的体现,是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的需要,我国民族教育特殊優惠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下去。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高考加分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政策以来,人们更多的在于关注少数民族的学生中高考加分,加多少分的问题。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我国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的重要内容。它是国家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达到各民族教育公平和民族共同进步与共同繁荣富强,而实行的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但中高考加分同时也变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心头肉。上汉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因这件事会受到其他汉族同学的不理解。汉族学生的父母也会来到学校或者相关教育部门讨一个说法。但是无论怎么解释、沟通,大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加分的事实多少还是心存不满,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逆向歧视。那到底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该不该加分,加多少分,这其中存在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来讨论一番。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加分争议的主要原因分以下几点:
1、因各省情况不一样,因此对于加分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为边疆地区。但也有经济发达区和经济不发达区。有的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环境、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完全相同。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加分是引起汉族对整个少数民族加分照顾政策不满的重要原因。
2、因民族审核标准或程序存在漏洞,高考考生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比如采用假证明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更改民族成分,使得自己在高考中获得额外加分。同样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3、群众对民族加分照顾政策存在误读现象,对加分内容和类型了解不够。我国高考加分项目主要包括"对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华侨或归侨子女、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数理化生竞赛等规定奖项、科技发明奖、音乐和体育特长生等方面,和少数民族"。因此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只是其中的一项。群众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对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华侨或归侨子女"加分项,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夸大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矛头指向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甚至质疑加分政策的合理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发展的差异,导致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保证教育水平相对于落后的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能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了许多民族照顾政策,比如民族预科班,民族加分降分录取等等。就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考生而言,这些加分降分政策往往可以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但我们所谓的少数民族加分实际上是"降分投档"。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曾在《招生政策中的民族特色》这篇文章中明确说明国家有关加分降分的政策是如何施行的。在文章中指出"各省招办的民族加分政策不同,有的加5分、有的加10分、有的加50-70分、有的甚至不加分、有的只给群聚地的民族考生、非群聚地的民族考生不加、有的报省内高校加、报省外高校不加、有的则是降分投档......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方式。"通过文章我们知道从制度设计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实际比大家印象里的公平很多。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王升云教授在文章《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分析了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加分政策的原因。在此笔者总结其观点有三:
1、高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我国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分析,1951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为2117人到现在的140多万人我们可以看出,这项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以少数民族成分划分为依据,以机会均等与正义理论为指导,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录取方法旨在消除民间因历史、文化、环境、生产力水平而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目的是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切实的获得教育的平等机会。
2、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崇高价值。给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加分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少数民族当中文盲率还是占绝大多数,因此通过这项政策,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缩小民族之间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3、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受惠面广泛,认同度高。据王升云教授调查统计,少数民族90.4%表示享受了加分政策。53%的汉族也赞成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因为他们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和文化水平,认为少数民族需要突破语言障碍,只有加分才能够保障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校用汉语授课,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汉语言环境当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往往达不到同班级汉族学生的理解程度。即使在民族学校以汉语进行教学,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当中,掌握课程知识仍然跟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往往汉族学生一听就能理解吸收的知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却比较吃力。因为这当中有一个语言转换的步骤。要想让这二者达到同一个程度,对民族学生加分尤为重要。这可以使民族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同时跟汉族学生一样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日后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笔者还认为我国施行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时间不长,中途遇见很多困难,我们要想使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同步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在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在打好基础之上,少数民族加分照顾政策不能忽视。除此之外,对在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方面予以照顾,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事物,而是早在科举时代就已经产生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制。所以我们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照顾制度批判的继承了少数民族科举照顾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产物。与少数民族科举照顾以地域核心不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注重少数民族个体身份,是建立在对少数民族身份基础上的照顾制度,这项制度必须长期坚定不移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庞建超 《招生政策中的"民族特色"》,载《招生考试通讯》2007年第4期
2 王升云 《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吴明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高考加分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政策以来,人们更多的在于关注少数民族的学生中高考加分,加多少分的问题。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我国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的重要内容。它是国家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达到各民族教育公平和民族共同进步与共同繁荣富强,而实行的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但中高考加分同时也变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心头肉。上汉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因这件事会受到其他汉族同学的不理解。汉族学生的父母也会来到学校或者相关教育部门讨一个说法。但是无论怎么解释、沟通,大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加分的事实多少还是心存不满,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逆向歧视。那到底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该不该加分,加多少分,这其中存在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来讨论一番。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加分争议的主要原因分以下几点:
1、因各省情况不一样,因此对于加分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为边疆地区。但也有经济发达区和经济不发达区。有的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环境、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完全相同。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加分是引起汉族对整个少数民族加分照顾政策不满的重要原因。
2、因民族审核标准或程序存在漏洞,高考考生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比如采用假证明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更改民族成分,使得自己在高考中获得额外加分。同样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3、群众对民族加分照顾政策存在误读现象,对加分内容和类型了解不够。我国高考加分项目主要包括"对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华侨或归侨子女、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数理化生竞赛等规定奖项、科技发明奖、音乐和体育特长生等方面,和少数民族"。因此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只是其中的一项。群众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对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华侨或归侨子女"加分项,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夸大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矛头指向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甚至质疑加分政策的合理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发展的差异,导致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保证教育水平相对于落后的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能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了许多民族照顾政策,比如民族预科班,民族加分降分录取等等。就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考生而言,这些加分降分政策往往可以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但我们所谓的少数民族加分实际上是"降分投档"。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曾在《招生政策中的民族特色》这篇文章中明确说明国家有关加分降分的政策是如何施行的。在文章中指出"各省招办的民族加分政策不同,有的加5分、有的加10分、有的加50-70分、有的甚至不加分、有的只给群聚地的民族考生、非群聚地的民族考生不加、有的报省内高校加、报省外高校不加、有的则是降分投档......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方式。"通过文章我们知道从制度设计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实际比大家印象里的公平很多。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王升云教授在文章《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分析了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加分政策的原因。在此笔者总结其观点有三:
1、高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我国民族教育招生优惠照顾政策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分析,1951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为2117人到现在的140多万人我们可以看出,这项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以少数民族成分划分为依据,以机会均等与正义理论为指导,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录取方法旨在消除民间因历史、文化、环境、生产力水平而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目的是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切实的获得教育的平等机会。
2、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崇高价值。给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加分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少数民族当中文盲率还是占绝大多数,因此通过这项政策,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缩小民族之间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3、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受惠面广泛,认同度高。据王升云教授调查统计,少数民族90.4%表示享受了加分政策。53%的汉族也赞成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因为他们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和文化水平,认为少数民族需要突破语言障碍,只有加分才能够保障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校用汉语授课,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汉语言环境当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往往达不到同班级汉族学生的理解程度。即使在民族学校以汉语进行教学,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当中,掌握课程知识仍然跟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往往汉族学生一听就能理解吸收的知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却比较吃力。因为这当中有一个语言转换的步骤。要想让这二者达到同一个程度,对民族学生加分尤为重要。这可以使民族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同时跟汉族学生一样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日后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笔者还认为我国施行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时间不长,中途遇见很多困难,我们要想使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同步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在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在打好基础之上,少数民族加分照顾政策不能忽视。除此之外,对在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方面予以照顾,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事物,而是早在科举时代就已经产生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制。所以我们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照顾制度批判的继承了少数民族科举照顾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产物。与少数民族科举照顾以地域核心不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注重少数民族个体身份,是建立在对少数民族身份基础上的照顾制度,这项制度必须长期坚定不移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庞建超 《招生政策中的"民族特色"》,载《招生考试通讯》2007年第4期
2 王升云 《坚持和完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吴明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