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呢?本文仅就几种讨论较多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 研究 合作式 教学法 网络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应用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下面仅就几种讨论较多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现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正大面积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具有较强的适时性和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环境采取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交流,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强化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要学生成为“计算机知识的奴隶”。
2 注重任务的实用性。设置的教学任务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意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任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意任务层次。任务不能过大、过小或太烦、太简。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所特有的深刻内涵。
二、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专题,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其主要分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非线性、高密度性和全方位性等特点为研究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环境和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现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并想对其进行探究的心理。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学习。发现式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自发地去学习。
在发现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要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能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然后,教师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或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让他们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归纳总结,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发现”。
如在用金山画王教《动物联谊会》一课时,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述边演示动物们开联谊会的场景,既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又把制作动物联谊会的一般方法示范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轻易地掌握“动物联谊会”的制作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通过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对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合作式教学法
何克抗教授曾提出:计算机网络特征有利于实现以培养合作精神和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协作式学习。合作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分别成立合作教学小组和学习小组,相互间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如何有效地利用合作式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硬件设施正确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比如在以《夸夸我的家乡》、《动物的介绍)、《探索月球的奥秘》等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行归类,作好相关内容的收集和筛选,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编辑、创作,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从而对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系统化掌握。学生不但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上更是大有长进。合作式教学法让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适时、高效。
五、学科整合教学法
学科整合教学法就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缺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科技含量。
现行的小学信息教材大都将“画图”软件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第一个主要软件。它整合了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学习画图,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充分了解电脑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种画图工具,还对数学中的直线、矩形、圆、角等几何概念也得到了认识,与美术方面的明暗、背景、前景等知识也有了接触,可见“画图”对小学生电脑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不同形式的教学法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对其探究,不能仅停留在外表的形式上,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加精彩,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的调动,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 研究 合作式 教学法 网络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应用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下面仅就几种讨论较多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现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正大面积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具有较强的适时性和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环境采取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交流,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强化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要学生成为“计算机知识的奴隶”。
2 注重任务的实用性。设置的教学任务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意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任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意任务层次。任务不能过大、过小或太烦、太简。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所特有的深刻内涵。
二、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专题,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其主要分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非线性、高密度性和全方位性等特点为研究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环境和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现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并想对其进行探究的心理。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学习。发现式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自发地去学习。
在发现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要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能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然后,教师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或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让他们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归纳总结,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发现”。
如在用金山画王教《动物联谊会》一课时,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述边演示动物们开联谊会的场景,既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又把制作动物联谊会的一般方法示范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轻易地掌握“动物联谊会”的制作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通过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对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合作式教学法
何克抗教授曾提出:计算机网络特征有利于实现以培养合作精神和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协作式学习。合作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分别成立合作教学小组和学习小组,相互间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如何有效地利用合作式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硬件设施正确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比如在以《夸夸我的家乡》、《动物的介绍)、《探索月球的奥秘》等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行归类,作好相关内容的收集和筛选,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编辑、创作,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从而对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系统化掌握。学生不但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上更是大有长进。合作式教学法让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适时、高效。
五、学科整合教学法
学科整合教学法就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缺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科技含量。
现行的小学信息教材大都将“画图”软件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第一个主要软件。它整合了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学习画图,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充分了解电脑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种画图工具,还对数学中的直线、矩形、圆、角等几何概念也得到了认识,与美术方面的明暗、背景、前景等知识也有了接触,可见“画图”对小学生电脑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不同形式的教学法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对其探究,不能仅停留在外表的形式上,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加精彩,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的调动,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