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学体系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应用能力的高职高专职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CZ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4-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 社会对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通过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和能力,才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动力,没有信心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恶感。
(二)学生缺乏英语实践的条件,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实践和训练的条件,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只被动地消化吸收,很少开口说英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仍然是困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
(三)部分教师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 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许多学校存在着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的问题。班级人数多,给师生间的英语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英语教师以频繁地讲解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应试内容为主,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评价手段单一,往往只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注重笔试成绩,忽视了英语听说等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
(一)以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教学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不能被看作是孤立的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里的“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运用英语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以及具有运用英语来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考证能力;具体来说,英语的应用能力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等三方面。其中“语言知识”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则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它是构成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语言应用”主要是指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比如运用在外经外贸、海关、涉外企业、海内外公司、旅游、涉外宾馆、海运、教育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考证能力,即最直接可以为社会、经济等服务的能力。
(二)以职业英语为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根据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要来设计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会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英语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的方向。由于“职业英语”与某种特定职业相联系,关注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具有明确的、特殊的目的,同时也具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如商贸英语、会计英语、公关英语、秘书英语等,完全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将英语教学与不同的职业岗位相衔接,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三)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相关岗位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利用案例模拟、情景模拟及表达演练等形式,把所学内容贯穿起来,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将商务英语基础词汇、相关商务知识及听说技能的培训置于真实的商务场景之中,用英语讲解商务交际中的知识,使学习者具备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强化学生运用英语教学国际商务沟通与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在未来岗位运用英语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在商务场合自如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
(四)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改变传统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给予反馈,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评价。三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通过传统的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作出评价,或者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日记,作业与小测验,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对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动态评价。
总之,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要来设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职场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晓伟.试论高职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 (9)
[2]徐小贞,谭海涛,将剡.职业综合英语[Z].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高查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8 (9)
[4]徐小贞.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 (2);职学报, 2010(9)
[5]雷宁.浅议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6)
[6]陈元杰,丁元林.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定向以及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4)
【关键词】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应用能力的高职高专职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CZ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4-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 社会对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通过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和能力,才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动力,没有信心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恶感。
(二)学生缺乏英语实践的条件,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实践和训练的条件,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只被动地消化吸收,很少开口说英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仍然是困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
(三)部分教师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 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许多学校存在着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的问题。班级人数多,给师生间的英语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英语教师以频繁地讲解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应试内容为主,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评价手段单一,往往只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注重笔试成绩,忽视了英语听说等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
(一)以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教学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不能被看作是孤立的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里的“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运用英语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以及具有运用英语来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考证能力;具体来说,英语的应用能力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等三方面。其中“语言知识”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则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它是构成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语言应用”主要是指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比如运用在外经外贸、海关、涉外企业、海内外公司、旅游、涉外宾馆、海运、教育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考证能力,即最直接可以为社会、经济等服务的能力。
(二)以职业英语为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根据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要来设计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会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英语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的方向。由于“职业英语”与某种特定职业相联系,关注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具有明确的、特殊的目的,同时也具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如商贸英语、会计英语、公关英语、秘书英语等,完全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将英语教学与不同的职业岗位相衔接,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三)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相关岗位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利用案例模拟、情景模拟及表达演练等形式,把所学内容贯穿起来,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将商务英语基础词汇、相关商务知识及听说技能的培训置于真实的商务场景之中,用英语讲解商务交际中的知识,使学习者具备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强化学生运用英语教学国际商务沟通与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在未来岗位运用英语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在商务场合自如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
(四)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改变传统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给予反馈,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评价。三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通过传统的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作出评价,或者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日记,作业与小测验,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对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动态评价。
总之,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要来设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职场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晓伟.试论高职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 (9)
[2]徐小贞,谭海涛,将剡.职业综合英语[Z].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高查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8 (9)
[4]徐小贞.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 (2);职学报, 2010(9)
[5]雷宁.浅议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6)
[6]陈元杰,丁元林.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定向以及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