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迁移理论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有效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所以,掌握迁移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百利而无一害。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子,对迁移理论在字、词、段、篇章四方面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供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迁移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顾名思义,迁移理论即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应用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行为规范等各方面。任何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只要有学习的地方就会存在迁移。迁移过程既能发挥出巩固的作用,又能够发挥出深化与提高的作用,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将迁移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迁移理论在识字方面的运用
  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较多小学语文老师的识字教学来看,常常喜欢采取单个教的方式,使得教学费时费力又低效。而发现有些爱思考的老师会采取一字带多字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木”字时,会顺带教“林”“森”等字,既能够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区分,又能记得比较扎实,还会节省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此种方式就是对迁移理论的应用。生字之间的共性较为明显,但课文中的生字一般并没有此种明显的共性,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举一反三的基本条件是挖掘共素、概括学习方式及提供学习机会。如“偏”“资”“勉”等生字,表面看并不存在共性,但如果从多个角度多去分析一下,便能够发现这几个字都属于形声字范畴。教学时只需要教给学生“举一”归纳识字方法即可,如示范讲解“偏”字,此字是形声字,左边的“人”表示“偏”与人的住处有关,从而归纳出识字方法:看偏旁,明字义。当示范完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此种方法来对剩下的汉字进行学习。此过程中看似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质上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的过程。课文后面的汉字虽然不存在表面上的关联,却存在着某些共性,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自主发现规律,实现由字到字的学习迁移。
  二、迁移理论在学词方面的运用
  词语是句子、段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较多老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总是习惯采取逐个解词的方式,学生也停留于老师教会一个词理解一个词的状态,不具有自主解词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词语教学时要懂得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古诗《登黄鹤楼》时,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出示诗中的词语,即白日、依、尽、千里目;第二步,示范教“白日”一词,先解释“白日”的意思是太阳、白天的意思,然后运用一种解释古诗詞的方法,即换词法,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近义词来替换或者解释词语;第三步,用此种换词法来对剩下的四个词语进行解释。通过几分钟的自学之后发现,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以此种方式来解决词语,并对诗句的大意进行了解。此种教学过程便是促使迁移的有效过程。当然,想要有效实现迁移教学目的,就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众多方式,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确保学生由词向词的迁移能够顺利进行。
  三、迁移理论在段落学习中的运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言,每篇课文都有多个段落,如果老师每次都按照逐段讲解的方式,必然会出现费时又低效的情况。老师需要明确,较多课文中的段落结构都有共同要素,只要准确抓住共同要素,就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而言,一般都会有三个主段,即三个结构大体相同的段落。例如《精彩的马戏》一课,三个主段“猴子爬杆”“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都是按“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映”的顺序写的。只要老师掌握此段落教学要素,并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能使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更加轻松与灵活,更好地解答阅读题目。
  四、迁移理论在篇章学习中的运用
  写作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大概会接触到300篇左右的课文,这些课文有较多的共同要素,如果学生能掌握此迁移方式,就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因此,需要从两个角度寻找篇与篇间的共同要素:第一是从大角度寻找,即从每类叙述文的特征着手;第二是从小角度去寻找,即同一大类分为若干小类,如写人的课文,可以分为写领袖、科学家等几小类。通过多角度的归纳与总结,提升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掌握课文情感的同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总结
  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必要,只要老师教给学生学字、词、段落、篇章几个方面的迁移技巧,便可以促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徐鸿雁.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2).
  [2]程晓毅.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川崎病急性期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游走及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制备正常儿童和川
【摘要】拼音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他们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启蒙教育就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奠基铺路的作用。  【关键词】拼音教学;“动”;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阅读的基础,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想使学生学好拼音,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使其充满生
【摘要】中考古诗词鉴赏一般在试卷中是作为“中”或“难”的部分呈现的,2017年是第一次省统考,又增加了它的神秘性,要考的诗歌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初三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好古诗词复习教学值得探讨。笔者是从认真研读2011年版课标和2017中考考试说明、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掌握古诗词鉴赏要点、研究分析2017年九地市质检卷诗歌鉴赏考试题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取得了不错的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ICH)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ICH模型,体外培养标记纯化的MSCs,经侧脑室植入脑部,同时局部注入BDN
【摘要】本文以推动语文教育发展为前提,围绕激发学生发言热情这一话题,分析了课堂沉闷、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并以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材内容为例,针对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热情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目的在于改变当下教学局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发言至关重要,通过解读学生的发言,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
【摘要】散文是一种以记叙的方式来抒发作者感情的体裁,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教育目标的不断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现代教学的目标,高中语文阅读中散文教学的文本细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过多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对散文文本的研究,导致学生在粗略阅读文章的情况下就开始习题练习,产生了低效的阅读。但是散文本身是一种思想情感非常丰富细腻的体
【摘要】想要辅助儿童更加深刻地认知整个世界,进一步锻炼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要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指导,令他们在读图过程中拓宽个人视野和思维范畴,调动出自主阅读的欲望,养成高超的阅读与写话能力。笔者的任务,就是在理清绘本在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中的作用和使用时需要关注的细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基于绘本进行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的策略,希望引起更多教学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绘本;小学语文;写话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