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间批评视角下爱玛的人生悲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知名长篇小说,讲述了农家女爱玛追求爱情、陷入婚姻困境、最后选择自杀的人生悲剧。爱玛走向自杀的结局并不是单方面原因,还与社会空间有紧密的联系。从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视角出发,有利于将女主人公与文本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联系起来,多层次分析爱玛走向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 空间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爱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24-02
  福楼拜曾在信中说:“《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完全捏造的故事,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应像上帝造物那样, 隐蔽无形但非常强大。” ①正如这部小说的副标题《外省风俗》 ②,福楼拜客观细腻地向读者描绘出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的生活图景。正如在空间批评的视角下,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场所、自然景观不再是一种静态停滞的“容器”,而是在其表征下的一个融历史、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③
  一、物理空间:通向幻想的“游乐场”
  爱玛是田庄里一个富裕人家的独养女,被父亲嫁给了平庸医生查理·包法利,受过贵族教育的她以为自己会拥有书中所描绘的完美婚姻。随着时间的发展,查理与爱玛的激情与幻想完全相悖,就像窥见阳光的窗户永远关闭并在时间里长满了铁锈。在搬到荣镇后,莱昂的出现恰好填补了爱玛空虚的精神世界。之后便是与罗多夫的偷情和莱昂的旧情复燃,对包法利的日渐不满和欺骗。小说按照时间的发展,地点场所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整体上看来,这条时间轴上主要存在三大场所:爱玛成长的田庄,婚后生活的托斯特小镇,最后搬迁到的荣镇(距离卢昂8公里)。地点的转换映照着爱玛的心境变化。在第一章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结婚场景,之后视角转向包法利的家,爱玛和包法利开始了崭新的婚姻生活,爱玛怀揣着浪漫的期待,直到沃比萨贵族舞会的出现。贵族阶级的奢靡布置,女士们的精致打扮,男人们的衣着考究,极大地满足了爱玛的幻想。这时子爵出现,好像是书中的浪漫王子真正走到了爱玛身边,舞会之行在爱玛心中埋下了种子,平淡的婚姻生活让她厌倦,她迫切希望搬出小镇,逃离现实的巨大落差。第二章,包法利夫妇搬到了荣镇,一个距离卢昂不远的城镇,而这个场景转化,将情节发展推向复杂,达到高潮。在荣镇的具体地点有三处,分别是金狮客店、药房和市集。在金狮客店包法利夫妇结识了药剂师奥默,年轻的书记莱昂,还有一同下车的商人勒合。随着地点的改变,在奥默的药店里,包法利和其有了合作关系,而爱玛与莱昂的关系也悄然变化,在爱玛去看望女儿的路上,爱玛与莱昂相谈甚欢,在药店里,又维持着正常关系,这种暧昧关系直到莱昂前往巴黎结束。在第三处场所,嘈杂的市集上,美丽的爱玛吸引了乡绅罗多夫的眼球,在政府官员台上演讲的同时,罗多夫也接近了爱玛,与其攀谈。情场高手罗多夫让爱玛步步沦陷,并最终成为他的情妇。在荣镇,爱玛先后与两个男人产生了关系后被抛弃,商人勒合一步步将她引向了消费主义的陷阱,最后走向自杀。从田园到城镇,是一条客观的地理路线图,也是爱玛奔向幻想的路线,爱玛向着幻想中的贵族浪漫步步靠近,最终破碎在现实的陷阱里,走向了悲剧。透过地域空间,福楼拜也客观地向读者提供了一个社会文化为大背景,平民依旧向往着贵族阶级的生活,物质主义披上了浪漫主义的外衣,令人遐想。
  二、社会空间:沉醉虚假的浮华世界
  福楼拜生活的大时代背景,七月王朝复辟,拿破仑实力重回,但资产阶级已然壮大,掌握大权。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浪漫主义早已经脱离了其本质范畴。浪漫主义是追求理想的自由,反对物质对自我的约束和反对现实主义的制约。但法国大革命在利用浪漫主义完成了封建专制的颠覆后,愈加暴露其物质主义的本质。顺利掌权的资本主义挥霍着金钱原则四处渗透,妄图把一切变为商品,从而以商品体系统领整个社会。④这时,物质主义恰能利用浪漫主义的外表,让人们依靠物质满足情感需求,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商人勒合。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代表,他聪明地利用女性的浪漫情结进行消费引诱。在刚认识爱玛时,他一直以谦卑的姿态给爱玛帮助和关怀,他用自己的商品一步步“引诱”爱玛为自己的浪漫买单,逐渐依靠“奢侈品”满足自己的虚荣,维持着这份所谓的浪漫。而当爱玛陷入经济窘境之后,继续“引诱”爱玛拿出自己最后的资产,成为爱玛的债务人。在勒合看来,这种浪漫主义恰恰是一个稳定的赚钱渠道。只有纵容这种浪漫主义的高涨,他的商品才能换回更高的商品价值。因此在资本主义的渗透下,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为资产阶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福楼拜的客观描绘,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五十年代被物质充斥的资本社会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抹杀。从这里看,爱玛的人生悲剧无不是一种社会悲剧,在虚假的浪漫主义外衣下最终跌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另一方面,贵族风气依旧盛行。一是平民阶层对贵族生活的渴望和效仿。书中所刻画的卢奥,包法利婚礼宴席上宾客们等等,都在有意识地向贵族生活靠拢。卢奥虽是农民,却想往贵族奢靡的生活,因此他将这一愿望寄托在女儿爱玛身上,将女儿送去修道院学习贵族教育,希望她能给自己找一个贵族女婿。二是贵族阶级更为奢靡、矫饰的风气。以渥比萨尔的贵族晚宴为代表,古堡马车、豪华宴席、衣着精致的女士、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贵族子弟,将奢靡腐败的贵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光鲜的背后,却是男子的风流成性和女子的情感放荡。《包法利夫人》刻画的贵族时代,经过新旧势力的搏击,大势已去,但是糜烂享乐的贵族之风依旧使社会平民仰慕不已。
  三、心灵空间:葬身现实的陷阱
  “空间理论既关注物质维度,又关注精神维度。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的潜意识活动,因此心理空间也就成为空间理论关注的对象。” ⑤物理空间是静态的,而心灵空间是动态的,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修道院学习的爱玛,城堡、骑士、浪漫小说情节等等彻底占据了爱玛的内心,她开始渴望自己同样能活成贵妇人的样子,有位英俊多金的王子来迎娶她,这就是完美浪漫的婚姻,怀揣浪漫幻想的爱玛嫁给了包法利,但婚姻的平淡、情感的匮乏让她怀疑,她急于逃离乡村,奔向城市,认为新的地方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搬到托斯特的爱玛在贵族舞会上看到了她幻想中的世界,优雅迷人的子爵让她憧憬,但现实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贵族的不屑一顾。她变得忧郁,难以从幻想中清醒。恰好这时,与他有共同爱好的莱昂出现了,虽然莱昂无权无势,但這已经不重要了,他符合爱玛的幻想,或者说莱昂正好填补了爱玛幻想的空白。她又变得开朗起来,精心打扮自己,享受着和莱昂的每一次交谈。她的心怦怦直跳,一遍遍问自己他是不是爱自己。爱玛享受着这种精神出轨带来的快感,她的心里开始充满了贪欲,平静的面孔下掩藏着一颗动荡的心。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个贞洁的女人,情感的抑郁和肉体的欲望让她更为痛苦,而包法利的不作为更让她愤怒。罗多夫的出现最终让爱玛沉浸在肉欲与精神的双重快感中,她找到了幻想中刺激美好的爱情。但同时她所设想的浪漫主义的忠贞、情感都化为了最后的生理欲望。爱玛对于情感浪漫主义的追求,一直都在用物质进行填补,最终因为负债累累,走向死亡。在福楼拜的笔下,爱玛的浪漫事件都隐藏着消费清单,浪漫主义与消费主义悄然合谋。爱玛的偷情,伴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商品交易。为了让她的情郎更接近幻想中的样子,她毫不犹豫地为他们置办服饰和配饰,在约会中为了让自己更像一个贵妇人,她开始渐渐赊账来获得奢侈品,最后还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直到勒合给她拿来了消费清单,庞大的数字是压死爱玛的最后一根稻草。爱玛直到自杀前,才终于看到了现实的物质消费的可怕,但她依旧怀揣所谓的情感浪漫,逃避现实。福楼拜客观地记录了为浪漫买单的爱玛的悲剧,正是这种客观冷静的视角,更能揭露出资本主义的阴谋。在资产阶级的眼中,人们一旦有了追求浪漫主义的渴望,意味着他们的商品就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因为人们想要拥有的浪漫氛围,只能依靠消费来满足。
  四、结语
  爱玛最终在自己构建的幻想中走向了死亡,她沉迷,她疯狂,她追求心中的浪漫,却最终踏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她是情感的浪漫主义者,同时也是物质主义的被压榨者。福楼拜用客观冷静的笔触,描写了流于表面的浪漫主义的不切实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展现了现实的个人悲剧与时代悲剧。
  注释:
  ①王洁:《〈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文学教育(下)》2015年第5期,第35-38页。
  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田丽:《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野草在歌唱〉》,《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第114-116页。
  ④寇才军:《包法利夫人之悲剧与女性解放的消费主义陷阱》,《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20-23页。
  ⑤许克琪、马晶晶:《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1期,第99-105页。
  参考文献:
  [1]马丽.战争中女性的不同命运——空间批评视角下的《英国病人》[D].内蒙古大学,2019.
  [2]崔婷伟.必然凋零的玫瑰——浅析包法利夫人死亡的原因[J].名作欣赏,2020(15):97-98+127.
  [3]王丹艺.浅论《包法利夫人》的现代主义特征[J].文学教育(上),2017(07):21-23.
  [4]李腾飞.困境中的病态灵魂——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J].戏剧之家,2018(34):229+231.
  [5]刘江.消费文化导演的女性悲剧——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5,
  9(03):38-40.
  作者简介:
  胡文慧,女,汉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类纪录片的“虚实互补”创作方式逐步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更成为丰富历史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自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于2020年12月7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开播以来饱受好评,本文从分析纪录片《中国》的开阔历史内容与极美形式出发,浅析纪录片《中国》的形式创新与内容价值以及历史类纪录影像的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虚拟性;再现性  【中
期刊
【摘要】旅游景点集中展示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景点介绍词的恰当翻译对提升景区形象、构建国际化语言环境、促进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景点介绍词的英译重难点在于中文介绍词里文化概念的处理。通过实地搜集语料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框架语义视角阐释了旅游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英译;框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处,公民道德建设愈发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集出台并部署了一大批重大决策和关键部署,有效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和积极向上的建设态势。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是,人民开始对以“有德”为内容的美好生活既充满了新想象,也提出了高要求。《论语》 ——作为儒学经典,其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论语》
期刊
【摘要】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期刊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地铁站名的选取能体现一座城在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征。为了解地铁站名命名的原则和规律,本文选取了深圳已建成的11条铁路线,对沿线249个地铁站的名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分析了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并探讨了公交车站名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深圳地铁名音节少、命名方式多样,具有指位性强、简洁明了、易识易记的特
期刊
【摘要】文物翻译不仅在词汇、结构、句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其语言语用的特殊性,还在文化传播、科教等方面有着社交语用的独特功能。本文从语用等效理论出发,结合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国家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为例,探析国家博物馆文物介绍的英语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基准总结文物名称翻译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文物介绍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语用等效;文物名称翻译;归化和
期刊
【摘要】天皇花鼓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与传承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本文归纳了天皇花鼓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传承人才、教育渠道和表演舞台三因素的缺失,具体分析了目前政府保护措施方面的短板,最后从政策性、经濟性、社会性三个方面为政府更好保护天皇花鼓文化提供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天皇花鼓;发展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新媒体、大环境的作用下,传播方式从只读化的文字一路演变,变化到了有形有色的可视化图片,其传递的信息拥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趣味性、通俗性和传播的快速有效性。包装设计和品牌宣传中以图代文的做法也日益增加,并收获了许多好评。古今结合的博物馆文创业作为前途光明的新兴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效相当可观。不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寻求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视觉传达备受青睐。而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认知体验的不断增多,使得新媒体艺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应用研究
期刊
【摘要】 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聊斋志异》的爱情可以用尚才德轻才貌、以情为上、重信三个关键词进行归纳。结合作者与晚明社会思潮,可以更深入了解其思想以及该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 《聊斋》;爱情观;进步性与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06-02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源远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