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ogl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严重创伤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恢复时间、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恢复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修复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可降低内固定手术难度,促进各症状消失,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损伤控制性治疗;创伤骨科修复;应用效果
  损伤控制性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理念,在严重损伤发生的早期进行控制性治疗,待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措施。严重骨折创伤患者多合并胸腹部外伤、脑外伤等复合伤,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等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反应,因此在早期迅速控制损伤十分重要,损伤控制性治疗目前在创伤骨科修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较广泛[1]。本文探讨了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严重创伤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0岁~69岁,平均年龄(42.54±10.68)岁;体重48kg~85kg,平均体重(62.43±11.24)kg;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5例、交通事故伤50例、打架斗殴伤10例;其中骨盆骨折15例、股骨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18例,多发性骨折32例。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经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骨折,入院时已发生休克16例、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12例、血气胸6例、颅脑损伤5例、肝脾破裂2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42例,实验组患者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创伤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部位、切口长度,同时积极治疗合并创伤[2]。
  实验组患者行一期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固定前彻底清创,闭合性骨折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初步复位。四肢骨折者采用单边或组合式外支架固定,骨盆骨折者采用半环形外支架固定。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者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休克、呼吸骤停、心搏骤停者及时进行抗休克、心肺复苏。合并血气胸、胸腹腔脏器损伤者行胸腔闭式引流。严重颅脑外伤者行开颅减压术治疗。肝脾破裂者采取一期修补或切除术治疗[3]。一期急救完成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4]。当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时再进行二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恢复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恢复时间比较(`x±s)
  组别
  内固定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d)
  乳酸清除时间(h)
  凝血恢复时间(h)
  对照组(n=42)
  115.54±21.35
  93.21±7.75
  22.12±5.46
  35.64±7.14
  实验组(n=43)
  80.26±12.62*
  75.85±5.21*
  11.65±3.15*
  15.78±3.56*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死亡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比较[例数(%)]
  组别
  死亡率
  对照组(n=42)
  5(11.90)
  实验组(n=43)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严重骨折合并创伤后机体发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大量出血、液体复苏、体腔暴露等均可导致热量丢失,抑制凝血激活途径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持续低灌注状态下细胞产生乏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大量堆积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对此类患者的救治应以提高生存率和远期疗效为基本原则。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一期治疗应首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积极治疗致命性损伤,减少失血,确保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稳定,对骨折等非致命性创伤进行临时的简便、有效的固定处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再进行二期手术治疗骨折[5]。
  进行外固定治疗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严重、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复杂、手术时间长、麻醉风险高,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治疗。此时选择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的临时外固定,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风险。外固定效果牢固,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软组织破坏少、一般不会影响早期骨痂形成[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骨科修复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可降低内固定手术难度,促进各症状消失,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陈爱宝,龚琦,曾国庆.骨科损伤控制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重症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88~389.
  [2]叶志鹏,褚言琛.外固定架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中应用价值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4):373~376.
  [3]鲁海江,镇万新.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6):4874~4877.
  [4]蒋苏漳.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01~502.
  [5]黄劲东,陈伟强,卜波,等.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1):1077~1079.
  [6]沈燕国,方伟敏,倪明,等.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0):881~88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0月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3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检查及化验,在治疗上以控制抽搐、纠正缺氧、酸中毒、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为主要手段,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 经治疗后3例出现死胎,2例围生儿死亡,死胎、死亡率为11.6%;患者中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胎盘早剥2例,肾功能损害1例,子痫1例,HELLP综合征1
期刊
胸锁关节脱位在所有关节脱位中的比例少于1%,最常见原因是车祸,其次是砸伤。手法复位难以整复,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保守治疗无效,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14例胸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例,其中男性8 例,女性6 例;年龄28~60 岁,平均44岁。X线及CT 三维重建证实均为胸锁关节向前半脱位,根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选择铝碳酸镁+奥美拉咗完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4年05月活动期胃溃疡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胃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80例):选择奥美拉咗给予临床治疗;A1组(观察组 80例):选择奥美拉咗+铝碳酸镁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完成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护理组则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病理检查已经大量应用于临床工作.手术病理检查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确诊断及验证术前的诊断,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二是诊断明确后,可决定下步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进而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因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标本的管理极其重要,如果标本管理不当,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对疾病的定性、治疗、延误病情,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失;另一方面还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1]。2013年我院发生一起标本处置不当事件,事件发生后积极采取补救措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急性大出血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34名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动脉栓塞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阴道活动性出血停止,其中有23名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臀部疼痛和下腹痛,其中12名患者在疼痛持续五至七个小时后自行缓解,另外11名患者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本组研究的血脂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TC为(5.42±1.38)mmol/L,LDL-C为(3.59±1.28)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且研究组HDL-C水平为(
期刊
摘要:替罗非班(又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其注射液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本文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方面的治疗应用,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研究进展  1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应用背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全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名例采用改良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积极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仅有20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比国内报道水平偏低。其中有6例为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
期刊
男性患者,36岁,主因车祸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诊入院。CT示:膈肌破裂,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普外科拟行剖腹探查膈肌修复术。患者一般状况差,急性病容,胸腹剧痛,强迫坐位,呼吸急促,频率40次/分,血压160/95mmHg,心率160次/分,持续吸氧时SPO2为85%。入手术室后患者取半卧位置,建立静脉通道并放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持续吸氧,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静脉缓慢注射舒芬太尼10u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