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我校掀起了新一轮课改下的课堂改革浪潮,部分教师赴山东昌乐二中观摩学习“271”高效课堂模式。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总结,我校教师逐步创立了以符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三中模式”。这种模式摒弃了长期以来教学中使用的“满堂灌”方式,给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并培养其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技能。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感受。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的转变
1.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主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在学习英语时丧失了主动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潜能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要将教师的家长角色转化为“激励者、辅导员”或“组织者”的角色,将以前研究教学方法转变为研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学习外语需要兴趣,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保证并加大课堂知识的容量,而且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从听众转化为参与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所以过去应试教育的产物——哑巴英语,已不适应现代外语教学,要坚决摒弃。应明确告诉学生,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语言练习和实践,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加大并丰富自己的各种课外知识,包括国内外各种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还应告诉学生,在过去教师“满堂灌”模式下被动的学习方法应改为主动的研究并吸收的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校课堂模式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和转变。在新课程改革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的转换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 教师“权威性”的改变。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成为全才的人才,这是因为新课改内容庞杂,时代感强并且贴近现代生活中的各类热门话题,一定程度上教师在某些话题中并非“权威”,这时应向学生承认知识的不足,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并非“全知”,故感受到了学习实际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交流中一种全新的享受。
2.2 教师“主导性”的转变。在新课堂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转化为对学生促进作用。教师从过去的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行动监督者,要设计教学过程,极大程度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运用激励、赏识等手段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人生观和知识的指导,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特别对于“差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促使他们与大家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3 教师“挑战”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学生视为“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其实在新课改中各种现象得到了挑战。过去是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而现在则要求学生也来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向教师提出问题,这就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更好地应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源泉,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接受学生的挑战时做到游刃有余。
3 创新教学情境,加强互动式教学
3.1 努力创设语言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71”高校课堂教学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情境教学。这种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导入新课入手,导入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悬念,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和演示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并且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室中物品,直观教具如挂图、表格、幻灯片、学生和教师本人等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加以利用,在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运用语言,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我在教高一教材(第二模块)Unit 2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一些精彩赛事,使学生对奥运会更感性的认识,直观地了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几个问题,如:If you are Liu Xiang, how do you feel? If you are admitted as an athlete in the Olympic Games, what is your goal?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语境激活内容背景知识,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回忆所学知识,努力地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就会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置于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在高一(第二模块)Unit 5中,我事先让一个爱音乐的同学带上吉他,上课铃响后,这个同学就坐在走道一边弹一边唱《同桌的你》,起初大家很是惊奇,继而教室变得特别安静,每一个人都在聆听音乐,当看到我拿了一块钱放在吉他手面前,整个教室兴奋啦,一会儿这位同学面前就有了一堆钱……学生由景而生,对学习“The Band that wasn’t”一课激情倍增。
3.2 “271”高效课堂中表面模式是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展示能力。
学生们面对面坐着讨论非常有实效,全班分为3~4个大组,一个大组又分为3个小组,6~8人为一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发现、探索问题,进而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只充当任务设计者、导学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模仿者、练习者、交际互动者、表演者等多种角色。在小组讨论与组际交流活动中,教学活动变为老师、学生、课本、环境四者之间的多边信息交流活动,显示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使个人与小组、小组与组际、组际与老师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产生了一种和谐、协作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力展示是学生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展现自我,这样学生的自信力大增,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加深,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怎样去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较为实用的引导方案。此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节课学习目标与要求,第二部分为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重点词、句型、语法等的基础性练习,第三部分为合作探究型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升华问题。
设计并应用导学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学生应借助工具书、生词表等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摘录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为上课讨论大好基础。对于合作探究性任务,课前学生预习探究;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描述场景、小组讨论、学生表演、总结;课后给学生留有悬念去思考、创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总之,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之风盛行之际,教师应尽快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的转变
1.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主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在学习英语时丧失了主动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潜能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要将教师的家长角色转化为“激励者、辅导员”或“组织者”的角色,将以前研究教学方法转变为研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学习外语需要兴趣,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保证并加大课堂知识的容量,而且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从听众转化为参与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所以过去应试教育的产物——哑巴英语,已不适应现代外语教学,要坚决摒弃。应明确告诉学生,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语言练习和实践,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加大并丰富自己的各种课外知识,包括国内外各种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还应告诉学生,在过去教师“满堂灌”模式下被动的学习方法应改为主动的研究并吸收的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校课堂模式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和转变。在新课程改革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的转换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 教师“权威性”的改变。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成为全才的人才,这是因为新课改内容庞杂,时代感强并且贴近现代生活中的各类热门话题,一定程度上教师在某些话题中并非“权威”,这时应向学生承认知识的不足,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并非“全知”,故感受到了学习实际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交流中一种全新的享受。
2.2 教师“主导性”的转变。在新课堂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转化为对学生促进作用。教师从过去的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行动监督者,要设计教学过程,极大程度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运用激励、赏识等手段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人生观和知识的指导,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特别对于“差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促使他们与大家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3 教师“挑战”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学生视为“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其实在新课改中各种现象得到了挑战。过去是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而现在则要求学生也来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向教师提出问题,这就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更好地应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源泉,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接受学生的挑战时做到游刃有余。
3 创新教学情境,加强互动式教学
3.1 努力创设语言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71”高校课堂教学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情境教学。这种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导入新课入手,导入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悬念,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和演示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并且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室中物品,直观教具如挂图、表格、幻灯片、学生和教师本人等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加以利用,在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运用语言,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我在教高一教材(第二模块)Unit 2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一些精彩赛事,使学生对奥运会更感性的认识,直观地了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几个问题,如:If you are Liu Xiang, how do you feel? If you are admitted as an athlete in the Olympic Games, what is your goal?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语境激活内容背景知识,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回忆所学知识,努力地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就会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置于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在高一(第二模块)Unit 5中,我事先让一个爱音乐的同学带上吉他,上课铃响后,这个同学就坐在走道一边弹一边唱《同桌的你》,起初大家很是惊奇,继而教室变得特别安静,每一个人都在聆听音乐,当看到我拿了一块钱放在吉他手面前,整个教室兴奋啦,一会儿这位同学面前就有了一堆钱……学生由景而生,对学习“The Band that wasn’t”一课激情倍增。
3.2 “271”高效课堂中表面模式是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展示能力。
学生们面对面坐着讨论非常有实效,全班分为3~4个大组,一个大组又分为3个小组,6~8人为一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发现、探索问题,进而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只充当任务设计者、导学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模仿者、练习者、交际互动者、表演者等多种角色。在小组讨论与组际交流活动中,教学活动变为老师、学生、课本、环境四者之间的多边信息交流活动,显示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使个人与小组、小组与组际、组际与老师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产生了一种和谐、协作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力展示是学生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展现自我,这样学生的自信力大增,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加深,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怎样去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较为实用的引导方案。此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节课学习目标与要求,第二部分为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重点词、句型、语法等的基础性练习,第三部分为合作探究型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升华问题。
设计并应用导学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学生应借助工具书、生词表等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摘录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为上课讨论大好基础。对于合作探究性任务,课前学生预习探究;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描述场景、小组讨论、学生表演、总结;课后给学生留有悬念去思考、创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总之,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之风盛行之际,教师应尽快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