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是研究生做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要读经典着作,而且还要跨学科读。研读要讲究研读方法:读书要史、着、论相结合;要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要与记笔记相结合;学会重读和反思。只有通过大量研读,才能发现问题,进而研究问题并得出研究成果。
关键词:研读;经典;研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32-02
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学习的实用文体。对于研究生来说,整个学习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论文写作,尤其是学位论文。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以接受知识为主,研究生则要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要跨学科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写论文和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1]。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革命老人”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2]。文科研究生的创新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而撰写论文并非易事,要求研究者对一种学科非常熟悉,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生作为研究的入门者,不但对于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不了解,而且可能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学科都不够熟悉。要解决这种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广泛的阅读。读书并不是盲目的,第一,要知道以读什么为主;第二,研读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3]。
数年前一份上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状态调查结果发现,50.12%的硕士研究生经常上图书馆,40.19%偶尔去,6.19%基本不去,2%的硕士研究生从来不去图书馆,87.12%的硕士生表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2010年 1 月,一份对武汉某高校教育学院研究生读书情况调查显示,在课余读书的时间上,26.7%的研究生不足 2 小时,47.8%的研究为 2-4 小时,19.4%的研究生为 4-6小时,6.1%的研究生超过 6 小时;在专业书籍阅读的出发点上,34.8%的研究生出于兴趣,55.7%的研究生是因为课程任务或导师安排,9.5%的研究生是因为其他理由[4]。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数据基本可反映当时我国研究生读书的平均状况。后来随着智慧终端的普及,当代硕士生读书的平均水平应较高于比此调查数据。
读书时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研究生好读书,求其解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研究生积累重要的观点、数据、材料,便于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查阅、使用,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读写能力。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写法,一是批注,二是记录,三是编写提纲,四是写读后感。法拉格在《忆马克思》中说,马克思读书时,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面空白处做满记号。”下面就这四种研读经典的方法作出小小解释。
一、做记号和批注
做记号就是在文章的关键性词语、警句名言处、重要的观点处下面,或书的空白处做上不同的记号,如画线、波浪线、加着重号等。要有明确的目的,记什么,用哪一种形式,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做摘录或写提要
李锐在《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一书中记载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时喜欢作笔记的情况。毛泽东不仅做眉批、作摘记,还写大量的笔记、札记。他在长沙师范毕业时,读书笔记和听课记录就有一网兜之多[5]!做摘录时力求准确无误,对作品原文应原原本本的摘录,在摘录内容结尾处注明作者,年代,出版日期,发行社等。
三、编写提纲
内容纲要有两种:一种是标题式写法,即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一种是句子式写法,即以语意完整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种写种各有利弊,前者简洁,但别人不易看懂,甚至过一段时间之后,作者本人也会有不解之处;后者具体,但中心不够突出,不便于触发思考。拟定提纲究竟采用哪种项目写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论文写作时间的长短、论文内容的繁简等等)和个人习惯而定。
四、写读后感
读后感基本都是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然后亮明基本观点,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等。
写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要写好读书笔记并且使它真正对学习有所帮助,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记什么,用哪一种形式,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二,对所记的内容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写下来,要抓住重点。
第三,文字要简洁,明快,字迹要清晰、工整,以便日后翻阅和查检。
第四,记好的笔记要细心整理归类,经常翻阅复习。
第五,写读书笔记时一定要少而精,要忠实于原文,并注明出处和写读书笔记的时间,以便于回忆[6]。“就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至少要读九类看家书:一是教育学类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是各类教育学专业学生应当首要掌握的;二是高等教育原理类书;三是高等教育史学类书:论从史出,博古通今。没有历史作为研究基础,论文会缺乏理论深度、缺失历史感。
因此,研究生必须读专业学说史;四是高等教育理念类书;五是中外著名大学类书;六是中外大学校长类书;七是比较高等教育类书;八是高等教育分支学科类书,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结构学、高等教育法学八大分支;九是高等教育科研方法类书。[7]” 作者与2013年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谈到读书,我倒是想回顾自身的读书经历。我所读到的基本是史学类书、专业类书、中外名著等。说来有趣的是,在我读幼儿园启蒙之时,刚刚认字,家里书籍贫乏,四处求书而不得,竟让我找到一本字帖,里面的字我依稀认得,是《伤仲永》,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篇文字。小学时忙于认字,除了都作文书外基本没有读书的记忆。及至初中开始接触《中华上下五千年1-12卷》、《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初中之时,新概念作文开始比赛,韩寒与郭敬明开始声名鹊起,在那时我阅读了大量同龄人的作品。我倒是没有读过《西游记》,可能是看过太多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当时所读的国外名著,现在可记得的是《红与黑》、《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及至大学,我又想起了明清小说,于是《醒世恒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等一大波古代小说来袭。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之外,我也涉猎了很多武侠小说,志怪志异,金庸古龙等。记得当时在课堂上看古龙的《欢乐英雄》,竟到了旁若无人之境,老师走到我的课桌前,把我的小说一把抽出,看了看书名,竟充满怜爱地将书还给我,告诉我下课再看……言归正传,我在读书之时经常做摘录,将书中我觉得口齿噙香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反复咀嚼体会。及至今日,我觉得,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红搂梦》,我将之置于床头,常与宝黛“彻夜长谈”。《红楼梦》确实是一部文学巨著,它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清朝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社会习俗、文化传统、朝代更替、宗教信仰等。说起宗教信仰,《红楼梦》中佛教、道教都各有很多描述。比如惜春出家,宝黛参禅,及至贾母带女眷到张道士道观为宝玉过生日,都是有关与宗教的描述。书非借不能读也,在读借来之书时,我我主要运用了摘抄的方法,也略写过几篇读书评论。如今虽感觉受益匪浅,却也时时感觉读书不精,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真正的读书,不仅仅是阅读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还要理解文字蕴含的思想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读书,尤其是读些好书,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可资借鉴的系统研究思路及非常规思维。随着读书量的增加、知识的积累,我们的思路可以突破局限,得以拓展[8]。
参考文献:
[1]引文源自:张卫强,经典研读与研读方法,《语言研究》,第88页。
[2]引文源自:李慎明,不动笔墨不读书,《中华读书报》,第1页。
[3]引文源自:张卫强,经典研读与研读方法,《语言研究》,第88页。
[4]引文源自:董泽芳、谭颖芳,研究生应学会读书,《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第104页。
[5]引文源自:郭久麟,读书与读书笔记。
[6]引文源自:杜啸尘,小议写读书笔记,山东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系。
[7]引文源自:董泽芳、谭颖芳,研究生应学会读书,《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第106页。
作者介绍:袁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研读;经典;研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32-02
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学习的实用文体。对于研究生来说,整个学习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论文写作,尤其是学位论文。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以接受知识为主,研究生则要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要跨学科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写论文和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1]。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革命老人”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2]。文科研究生的创新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而撰写论文并非易事,要求研究者对一种学科非常熟悉,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生作为研究的入门者,不但对于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不了解,而且可能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学科都不够熟悉。要解决这种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广泛的阅读。读书并不是盲目的,第一,要知道以读什么为主;第二,研读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3]。
数年前一份上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状态调查结果发现,50.12%的硕士研究生经常上图书馆,40.19%偶尔去,6.19%基本不去,2%的硕士研究生从来不去图书馆,87.12%的硕士生表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2010年 1 月,一份对武汉某高校教育学院研究生读书情况调查显示,在课余读书的时间上,26.7%的研究生不足 2 小时,47.8%的研究为 2-4 小时,19.4%的研究生为 4-6小时,6.1%的研究生超过 6 小时;在专业书籍阅读的出发点上,34.8%的研究生出于兴趣,55.7%的研究生是因为课程任务或导师安排,9.5%的研究生是因为其他理由[4]。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数据基本可反映当时我国研究生读书的平均状况。后来随着智慧终端的普及,当代硕士生读书的平均水平应较高于比此调查数据。
读书时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研究生好读书,求其解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研究生积累重要的观点、数据、材料,便于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查阅、使用,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读写能力。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写法,一是批注,二是记录,三是编写提纲,四是写读后感。法拉格在《忆马克思》中说,马克思读书时,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面空白处做满记号。”下面就这四种研读经典的方法作出小小解释。
一、做记号和批注
做记号就是在文章的关键性词语、警句名言处、重要的观点处下面,或书的空白处做上不同的记号,如画线、波浪线、加着重号等。要有明确的目的,记什么,用哪一种形式,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做摘录或写提要
李锐在《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一书中记载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时喜欢作笔记的情况。毛泽东不仅做眉批、作摘记,还写大量的笔记、札记。他在长沙师范毕业时,读书笔记和听课记录就有一网兜之多[5]!做摘录时力求准确无误,对作品原文应原原本本的摘录,在摘录内容结尾处注明作者,年代,出版日期,发行社等。
三、编写提纲
内容纲要有两种:一种是标题式写法,即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一种是句子式写法,即以语意完整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种写种各有利弊,前者简洁,但别人不易看懂,甚至过一段时间之后,作者本人也会有不解之处;后者具体,但中心不够突出,不便于触发思考。拟定提纲究竟采用哪种项目写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论文写作时间的长短、论文内容的繁简等等)和个人习惯而定。
四、写读后感
读后感基本都是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然后亮明基本观点,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等。
写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要写好读书笔记并且使它真正对学习有所帮助,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记什么,用哪一种形式,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二,对所记的内容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写下来,要抓住重点。
第三,文字要简洁,明快,字迹要清晰、工整,以便日后翻阅和查检。
第四,记好的笔记要细心整理归类,经常翻阅复习。
第五,写读书笔记时一定要少而精,要忠实于原文,并注明出处和写读书笔记的时间,以便于回忆[6]。“就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至少要读九类看家书:一是教育学类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是各类教育学专业学生应当首要掌握的;二是高等教育原理类书;三是高等教育史学类书:论从史出,博古通今。没有历史作为研究基础,论文会缺乏理论深度、缺失历史感。
因此,研究生必须读专业学说史;四是高等教育理念类书;五是中外著名大学类书;六是中外大学校长类书;七是比较高等教育类书;八是高等教育分支学科类书,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结构学、高等教育法学八大分支;九是高等教育科研方法类书。[7]” 作者与2013年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谈到读书,我倒是想回顾自身的读书经历。我所读到的基本是史学类书、专业类书、中外名著等。说来有趣的是,在我读幼儿园启蒙之时,刚刚认字,家里书籍贫乏,四处求书而不得,竟让我找到一本字帖,里面的字我依稀认得,是《伤仲永》,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篇文字。小学时忙于认字,除了都作文书外基本没有读书的记忆。及至初中开始接触《中华上下五千年1-12卷》、《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初中之时,新概念作文开始比赛,韩寒与郭敬明开始声名鹊起,在那时我阅读了大量同龄人的作品。我倒是没有读过《西游记》,可能是看过太多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当时所读的国外名著,现在可记得的是《红与黑》、《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及至大学,我又想起了明清小说,于是《醒世恒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等一大波古代小说来袭。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之外,我也涉猎了很多武侠小说,志怪志异,金庸古龙等。记得当时在课堂上看古龙的《欢乐英雄》,竟到了旁若无人之境,老师走到我的课桌前,把我的小说一把抽出,看了看书名,竟充满怜爱地将书还给我,告诉我下课再看……言归正传,我在读书之时经常做摘录,将书中我觉得口齿噙香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反复咀嚼体会。及至今日,我觉得,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红搂梦》,我将之置于床头,常与宝黛“彻夜长谈”。《红楼梦》确实是一部文学巨著,它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清朝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社会习俗、文化传统、朝代更替、宗教信仰等。说起宗教信仰,《红楼梦》中佛教、道教都各有很多描述。比如惜春出家,宝黛参禅,及至贾母带女眷到张道士道观为宝玉过生日,都是有关与宗教的描述。书非借不能读也,在读借来之书时,我我主要运用了摘抄的方法,也略写过几篇读书评论。如今虽感觉受益匪浅,却也时时感觉读书不精,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真正的读书,不仅仅是阅读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还要理解文字蕴含的思想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读书,尤其是读些好书,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可资借鉴的系统研究思路及非常规思维。随着读书量的增加、知识的积累,我们的思路可以突破局限,得以拓展[8]。
参考文献:
[1]引文源自:张卫强,经典研读与研读方法,《语言研究》,第88页。
[2]引文源自:李慎明,不动笔墨不读书,《中华读书报》,第1页。
[3]引文源自:张卫强,经典研读与研读方法,《语言研究》,第88页。
[4]引文源自:董泽芳、谭颖芳,研究生应学会读书,《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第104页。
[5]引文源自:郭久麟,读书与读书笔记。
[6]引文源自:杜啸尘,小议写读书笔记,山东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系。
[7]引文源自:董泽芳、谭颖芳,研究生应学会读书,《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第106页。
作者介绍:袁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