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世纪末的简·奥斯丁和十九世纪的艾米丽·勃朗特可谓英国女性文学中的双子峰。其作品《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都深受世界范围内不同读者的喜爱,历经岁月而经久不衰。无独有偶,这两位天才女作家均出生于牧师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一,但纵观两位女作家短暂的一生,狭窄的生活空间、单薄的感情经历和病痛的困扰却同样催生出了英国文学史上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伟大的作品。本文旨在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各自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凯瑟琳·恩萧,并阐述了她们之间的一些异同。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两部作品及其女主人公的女性书写比较,更加深入的了解女性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期待女性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女性意识;婚恋观;平等;反抗;妥协
一、女性困境和女性意识的崛起与发展
19世纪,英国女性被剥夺的不仅仅只是受教育的权利。女性的命运也与私人财产息息相关。男人夺走了女人的财产占有权和遗赠权,女人被迫呆在家中做好家务以仰仗作为她们全部经济来源的男人。这种经济上的严重不平等造成了男女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婚姻,便成为了每一个未婚女性的头等大事。经济地位的不合理导致了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女人处于被动的地位,等候着男人的挑选与审视。
“社会性别是一种生物的自然属性引起的自然存在。”[1]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差异是体现在社会性别上的。早在16世纪,女性意识便开始萌芽,经过漫长的发展、抗争、修改、完善,女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女性主义已经不再局限于抗争男女关系中的不平等,而是审视、改造女性自我,缩小男女差异,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广大的天地。
二、女性意识中婚姻观的书写
《呼啸山庄》和《傲慢与偏见》都是描述恋爱和婚姻的典型作品。作品中,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不再软弱无知,她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争取恋爱和婚姻的平等与自由。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呼啸山庄》中复仇之外的另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在书中直接指出两人由于阶级身份的云泥之别,她们的婚姻在当时是无法得到认可和祝福的。凯瑟琳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她始终具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她不会考虑和希斯克利夫结合,她选择爱林德,因为他英俊帅气多金,而且门当户对。艾米丽·勃朗特通过凯瑟琳失去希斯克利夫之后的惨淡的心境和悲剧的人生,批判了当时用金钱和门第衡量婚姻的觀点,认为心灵的契合才是幸福的基础。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往往以庸常为主,凯瑟琳身上原始野性般的勃勃生机,书中强烈如深夜山间狂风的爱与恨,成为了作者歌颂的主要对象。
与艾米丽·勃朗特相同的是,简·奥斯丁也强调两情相悦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在伊莉莎白的三次求婚中,尊崇自己内心的愿望,对于没有好感的求婚对象,她毫不犹豫地拒绝。最终她在和达西建立感情的基础之上,才选择了自己的幸福和归宿。
但两人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表示对于爱情的尊重,奥斯丁认为爱情和金钱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书中亦有着其他的几例失败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有经济基础但没有感情的培养,于是他们的婚姻在当时是一种典型的安定和“幸福”,而在聪明冷静的伊丽莎白看来,是一种痛苦和不幸。此外,威克姆和莉迪亚的私奔似乎是对于自由的追求,但在强调美德的奥斯丁看来,这是一种对于自己和家庭极端的不负责任,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于贝内特先生年少时看中容貌而忽略了心灵的契合度,而贝内特太太则在当时由于缺乏高等教育而导致无知和愚蠢,以至于无法得到丈夫的尊重。奥斯丁承认男人的经济地位,在经济依附于男性的前提下,她提倡爱情和婚姻的平等自由,出发点起于丈夫对妻子的爱和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对于男性意识有着一定的妥协。
三、《呼啸山庄》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呼啸山庄》的女性形象代表是凯瑟琳·恩萧。曾经有人说过:“在当时的英国,你绝对找不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恩萧这样的英国人。”“它是拒绝让女主人公在困境和社会习俗之间寻求妥协的一部伟大的小说。”[2]的确,在艾米丽·勃朗特纯真浪漫的风格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已然是作者心中最强烈的情感的化身,而非一般现实中的小人物了。
从小时候开始,凯瑟琳便有着一种自由任性的男孩子的气质。她用一种“大胆、无礼的神气,以机灵的话语对抗家里的每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希斯克利夫这种性格极端可怕的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复仇心理的人,为何会对凯瑟琳情有独钟,将她视为超越生死的最爱?仅仅只是凯瑟琳给予了他温情吗?本质上而言,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一对心灵相通的恋人,他们在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至上升华了爱情的平等和心意相通。在书中其他人眼里,任性的凯瑟琳是魔鬼的化身,她毁了她自己、希斯克利夫、林德甚至她的女儿。但在希斯克利夫心中,凯西就是世间至美至尊的化身。
凯瑟琳“是生活本身从艾米丽身上迸发出的绝望的痛苦的呻吟。”[3]她最终用死亡来祭奠了自己一生的激情。勃朗特没有将凯瑟琳塑造成一个不顾一切的爱情至上者,也许正因为凯瑟琳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妥协,《呼啸山庄》没有流于通俗言情小说,而是一部对于人性有着深刻揭示的充满激情和理性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人物是伊丽莎白·贝内特,她是奥斯丁笔下最成功的的人物形象。伊丽莎白身上体现着作者的女性意识。
伊丽莎白具有着当时女性所缺乏的可爱魅力。她聪明却不自大,善良而不懦弱,理智的同时兼有对于爱情的浪漫向往,她擅长讽刺却止于风趣幽默的范畴,绝不向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滑去。她自信、冷静、睿智,充满着让人感觉舒适的女性智慧美。她在感性的爱情中,能够理智分析,告诫自己不能陷入威克姆的陷阱。当伊丽莎白问达西爱她哪一点时,达西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她的头脑灵活。可见,伊丽莎白身上体现出奥斯丁对于女性智慧的肯定,对于男女恋爱关系平等契合的向往和追求。
从伊丽莎白爱笑、认为应该取消女性参与社交的年龄限制,包括和凯瑟琳夫人的正面抗争等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人物形象上还有着女性反抗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伊丽莎白能够不卑不亢,自信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观点,一个自尊自爱,充满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便跃然纸上,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五、结语
简·奥斯丁和艾米丽·勃朗特都是19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分别为世人刻画了伊丽莎白和凯瑟琳这两个让英国文坛大放异彩的人物形象。
伊丽莎白·贝内特和凯瑟琳·恩萧皆出自于女作家之手,她们身上也有着毫无疑问的女性元素。凯瑟琳和伊丽莎白这两个人物形象截然不同,一个浮光跃金,一个静影沉璧。一个是浪漫激情的化身,一个是智慧自信的代表。她们不同的声音,却代表了勃朗特和奥斯丁共同的寻求平等自由的女性意识和渴求。
总之,凯瑟琳和伊丽莎白这两个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折射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者的创作意识。囿于时代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完全跳出历史,充分展现诉求。但是,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它们无疑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 【M】 P7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万隆 《女性主义与外国小说家》 【J】 外国文学评论 1997 (2)
[3]杨静远 《勃朗特姐妹研究》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关键词】】:女性意识;婚恋观;平等;反抗;妥协
一、女性困境和女性意识的崛起与发展
19世纪,英国女性被剥夺的不仅仅只是受教育的权利。女性的命运也与私人财产息息相关。男人夺走了女人的财产占有权和遗赠权,女人被迫呆在家中做好家务以仰仗作为她们全部经济来源的男人。这种经济上的严重不平等造成了男女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婚姻,便成为了每一个未婚女性的头等大事。经济地位的不合理导致了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女人处于被动的地位,等候着男人的挑选与审视。
“社会性别是一种生物的自然属性引起的自然存在。”[1]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差异是体现在社会性别上的。早在16世纪,女性意识便开始萌芽,经过漫长的发展、抗争、修改、完善,女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女性主义已经不再局限于抗争男女关系中的不平等,而是审视、改造女性自我,缩小男女差异,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广大的天地。
二、女性意识中婚姻观的书写
《呼啸山庄》和《傲慢与偏见》都是描述恋爱和婚姻的典型作品。作品中,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不再软弱无知,她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争取恋爱和婚姻的平等与自由。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呼啸山庄》中复仇之外的另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在书中直接指出两人由于阶级身份的云泥之别,她们的婚姻在当时是无法得到认可和祝福的。凯瑟琳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她始终具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她不会考虑和希斯克利夫结合,她选择爱林德,因为他英俊帅气多金,而且门当户对。艾米丽·勃朗特通过凯瑟琳失去希斯克利夫之后的惨淡的心境和悲剧的人生,批判了当时用金钱和门第衡量婚姻的觀点,认为心灵的契合才是幸福的基础。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往往以庸常为主,凯瑟琳身上原始野性般的勃勃生机,书中强烈如深夜山间狂风的爱与恨,成为了作者歌颂的主要对象。
与艾米丽·勃朗特相同的是,简·奥斯丁也强调两情相悦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在伊莉莎白的三次求婚中,尊崇自己内心的愿望,对于没有好感的求婚对象,她毫不犹豫地拒绝。最终她在和达西建立感情的基础之上,才选择了自己的幸福和归宿。
但两人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表示对于爱情的尊重,奥斯丁认为爱情和金钱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书中亦有着其他的几例失败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有经济基础但没有感情的培养,于是他们的婚姻在当时是一种典型的安定和“幸福”,而在聪明冷静的伊丽莎白看来,是一种痛苦和不幸。此外,威克姆和莉迪亚的私奔似乎是对于自由的追求,但在强调美德的奥斯丁看来,这是一种对于自己和家庭极端的不负责任,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于贝内特先生年少时看中容貌而忽略了心灵的契合度,而贝内特太太则在当时由于缺乏高等教育而导致无知和愚蠢,以至于无法得到丈夫的尊重。奥斯丁承认男人的经济地位,在经济依附于男性的前提下,她提倡爱情和婚姻的平等自由,出发点起于丈夫对妻子的爱和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对于男性意识有着一定的妥协。
三、《呼啸山庄》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呼啸山庄》的女性形象代表是凯瑟琳·恩萧。曾经有人说过:“在当时的英国,你绝对找不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恩萧这样的英国人。”“它是拒绝让女主人公在困境和社会习俗之间寻求妥协的一部伟大的小说。”[2]的确,在艾米丽·勃朗特纯真浪漫的风格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已然是作者心中最强烈的情感的化身,而非一般现实中的小人物了。
从小时候开始,凯瑟琳便有着一种自由任性的男孩子的气质。她用一种“大胆、无礼的神气,以机灵的话语对抗家里的每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希斯克利夫这种性格极端可怕的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复仇心理的人,为何会对凯瑟琳情有独钟,将她视为超越生死的最爱?仅仅只是凯瑟琳给予了他温情吗?本质上而言,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一对心灵相通的恋人,他们在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至上升华了爱情的平等和心意相通。在书中其他人眼里,任性的凯瑟琳是魔鬼的化身,她毁了她自己、希斯克利夫、林德甚至她的女儿。但在希斯克利夫心中,凯西就是世间至美至尊的化身。
凯瑟琳“是生活本身从艾米丽身上迸发出的绝望的痛苦的呻吟。”[3]她最终用死亡来祭奠了自己一生的激情。勃朗特没有将凯瑟琳塑造成一个不顾一切的爱情至上者,也许正因为凯瑟琳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妥协,《呼啸山庄》没有流于通俗言情小说,而是一部对于人性有着深刻揭示的充满激情和理性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人物是伊丽莎白·贝内特,她是奥斯丁笔下最成功的的人物形象。伊丽莎白身上体现着作者的女性意识。
伊丽莎白具有着当时女性所缺乏的可爱魅力。她聪明却不自大,善良而不懦弱,理智的同时兼有对于爱情的浪漫向往,她擅长讽刺却止于风趣幽默的范畴,绝不向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滑去。她自信、冷静、睿智,充满着让人感觉舒适的女性智慧美。她在感性的爱情中,能够理智分析,告诫自己不能陷入威克姆的陷阱。当伊丽莎白问达西爱她哪一点时,达西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她的头脑灵活。可见,伊丽莎白身上体现出奥斯丁对于女性智慧的肯定,对于男女恋爱关系平等契合的向往和追求。
从伊丽莎白爱笑、认为应该取消女性参与社交的年龄限制,包括和凯瑟琳夫人的正面抗争等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人物形象上还有着女性反抗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伊丽莎白能够不卑不亢,自信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观点,一个自尊自爱,充满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便跃然纸上,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五、结语
简·奥斯丁和艾米丽·勃朗特都是19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分别为世人刻画了伊丽莎白和凯瑟琳这两个让英国文坛大放异彩的人物形象。
伊丽莎白·贝内特和凯瑟琳·恩萧皆出自于女作家之手,她们身上也有着毫无疑问的女性元素。凯瑟琳和伊丽莎白这两个人物形象截然不同,一个浮光跃金,一个静影沉璧。一个是浪漫激情的化身,一个是智慧自信的代表。她们不同的声音,却代表了勃朗特和奥斯丁共同的寻求平等自由的女性意识和渴求。
总之,凯瑟琳和伊丽莎白这两个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折射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者的创作意识。囿于时代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完全跳出历史,充分展现诉求。但是,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它们无疑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 【M】 P7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万隆 《女性主义与外国小说家》 【J】 外国文学评论 1997 (2)
[3]杨静远 《勃朗特姐妹研究》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