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照顾到班级每一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度,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地分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就此本文主要从科学分组、合理奖惩、组内合作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科学分组;合理奖惩;组内合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应试化、满堂灌试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所开展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对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实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
小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但是由于学生们的生理差异,其发育水平与发育速度也会有所差异,故而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客观的分组,实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助力各个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地提升。
以我自身的教学为例,我依据学生们的日常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将学生们分为三组:基础组、中等组、强化组,基础组的学生对日常教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速度都比较慢;中等组的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课上所学,但是在知识的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强化组的学生对于课上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也能较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部分时,在小结训练中,我给基础组的学生布置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7+62=?,33+14=?,86-18=?等),引导其从基础开始进行巩固练习;对于中等组的学生,我则在加减法的基础上,给学生们融入了一些乘除试题(5+6×3=?,11-6÷2=?,8×2+2=?等),以增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而对于强化组,我则更多的是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完整的“四则运算”试题【(11+5-3)×15÷3=?,15×(3+66-10)÷2=?,36÷(63-56+13)×2=?等】,以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二、建立合理奖惩机制,奋勇争先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教授小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小學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所以,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在班上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完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章节之后,我都会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班上进行小规模的数学知识竞赛。在竞赛中基础组、中等组和强化组的习题是不一样的,但是会有一些交叉部分,如果在比赛中基础组的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也能够完成中等组的相关试题,那这部分学生就可以升入中等组,同理如果中等组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组别的试题,也能尝试完成强化组的试题,那就可以让这些学生升入强化组。但是,如果连续三次在竞赛中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组别的试题,则这部分学生会收到“降级”处理。升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一些小奖励(铅笔、奖状、印章等),降级的同学也会受到一些小惩罚(俯卧撑、擦黑板等),进而在班上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引导开展组内合作,共同进步
在分层教学地实施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因为学生更了解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更长,所以,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各层级穿插分组,加强学生们的组内合作与组内交流,提升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促成组内互助,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以共同进步。
例如,在给班上的学生们进行整体大分组之后,我还会对学生们进行细化分组,即将班上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分成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基础生、中等生和强化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疑难问题讨论、课后开放式作业完成及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时,都要求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引导强化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并引导数学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以及看待数学问题的角度,并不定期的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间的数学问题“争辩”,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帮助学生们提升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形成组内“传帮带”环境,进而促成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共同进步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不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使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助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静.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7,(6):27.
[2]马静.最近发展区理论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85-8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科学分组;合理奖惩;组内合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应试化、满堂灌试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所开展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对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实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
小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但是由于学生们的生理差异,其发育水平与发育速度也会有所差异,故而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客观的分组,实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助力各个层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地提升。
以我自身的教学为例,我依据学生们的日常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将学生们分为三组:基础组、中等组、强化组,基础组的学生对日常教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速度都比较慢;中等组的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课上所学,但是在知识的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强化组的学生对于课上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也能较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部分时,在小结训练中,我给基础组的学生布置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7+62=?,33+14=?,86-18=?等),引导其从基础开始进行巩固练习;对于中等组的学生,我则在加减法的基础上,给学生们融入了一些乘除试题(5+6×3=?,11-6÷2=?,8×2+2=?等),以增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而对于强化组,我则更多的是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完整的“四则运算”试题【(11+5-3)×15÷3=?,15×(3+66-10)÷2=?,36÷(63-56+13)×2=?等】,以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二、建立合理奖惩机制,奋勇争先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教授小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小學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所以,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在班上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完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章节之后,我都会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班上进行小规模的数学知识竞赛。在竞赛中基础组、中等组和强化组的习题是不一样的,但是会有一些交叉部分,如果在比赛中基础组的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也能够完成中等组的相关试题,那这部分学生就可以升入中等组,同理如果中等组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组别的试题,也能尝试完成强化组的试题,那就可以让这些学生升入强化组。但是,如果连续三次在竞赛中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组别的试题,则这部分学生会收到“降级”处理。升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一些小奖励(铅笔、奖状、印章等),降级的同学也会受到一些小惩罚(俯卧撑、擦黑板等),进而在班上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引导开展组内合作,共同进步
在分层教学地实施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因为学生更了解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更长,所以,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各层级穿插分组,加强学生们的组内合作与组内交流,提升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促成组内互助,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以共同进步。
例如,在给班上的学生们进行整体大分组之后,我还会对学生们进行细化分组,即将班上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分成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基础生、中等生和强化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疑难问题讨论、课后开放式作业完成及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时,都要求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引导强化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并引导数学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以及看待数学问题的角度,并不定期的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间的数学问题“争辩”,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帮助学生们提升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形成组内“传帮带”环境,进而促成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共同进步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不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使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助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静.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7,(6):27.
[2]马静.最近发展区理论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