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粉末: 咖啡传播简史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咖啡从在非洲第一次被发现、到阿拉伯世界的流行,再到成为欧美文化的标志之一,再到亚洲成为主要的产区和消费区,咖啡的世界之旅充满着意外与惊喜。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载体, 它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
  烈日炎炎的夏季午后,慵懒的太阳不情愿地在天空踱着沉重的步伐,淡金色的光芒洒在玻璃窗上,光芒所到之处弥漫着轻柔的睡意。如春天到来一般,阵阵的香气飘过, 玻璃窗后的人,脸上浮现出一丝会心的喜悦,生活的烦恼仿佛已经融入了那精致的瓷杯之中,化成优雅、朴素、庄重而温柔的液体。仪式一般的端起柔和的杯子,和着音乐将生活中的一切送到唇边,那生活也就变得温柔可亲了。
  这便是咖啡的神奇魅力,它也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伴侣。尤其对于城市的白领们,咖啡成了他们每天仪式般的存在。尽管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现代化的办公楼里,咖啡越来越多地成了这一阶层的主要选择。伴随着电视、电影等文化传播,咖啡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飞快,但咖啡这种神奇粉末的历史却不一定为人所知。如咖啡的神奇功效一样,咖啡的起源也充满了兴奋与意外。
  欢乐的起点
  故事的一切是从一个牧羊少年开始的。很久以前,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上, 一个名叫卡尔迪的牧羊少年,愉快地赶着羊群来到一片低矮的丛林,任由羊群啃食丛林灌木上如樱桃一般的红果子。卡尔迪则在丛林下睡着了, 待他醒来后,发现了令他惊奇的一幕:羊群不知为什么变得很兴奋,即使原本无精打采的老山羊也如同年轻了一般,兴奋不已。卡尔迪觉得奇怪, 通过他的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秘密藏在红色的果子里。于是,他去采摘了一些果实,品尝后自己睡意全无,竟也手舞足蹈起来。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人,这种神奇的果子便传播开来,人们将这种果子按照当地的地名“卡法”来命名。
  时间过去了很久,历史成了美好的传说,真实的情景似乎已无法验证。但是,野生咖啡树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卡法省是可以确定的。这里的高山雨林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阿拉比卡”的树,它能够结出一种红色的果子,被称为“咖啡樱桃”。作为“咖啡”的祖先,咖啡樱桃最初是作为食品来使用的, 毕竟在当时食物才是最重要的。1000 多年前的东非,人们将“咖啡樱桃”捣碎,制作成便于携带的食物,旅行到哪里也就传播到了哪里。
  咖啡的世界之旅就在一场意外中开始了。
  最初的旅行
  咖啡之旅的起点是埃塞俄比亚的卡法,旅行的第一站是跨过狭窄的红海,到达也门的摩卡。摩卡是当时阿拉伯世界最大的港口,一些埃塞俄比亚的奴隶被贩卖到了这里,但是这些生活困苦的奴隶们依然保持着吃“咖啡樱桃”的习惯,就像现在人们嚼槟榔一样。随着这些奴隶被贩卖到各地,咖啡樱桃逐渐传播开了。
  基于当时人们对于咖啡的认识,食用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最初人们只是采摘野生的果子食用,食用的方式像我们平时吃槟榔一样,是连肉带核嚼着吃,吃咖啡果的人也从原来埃塞俄比亚的奴隶变成了宗教界的教士们。根据史料记载,直到公元6 世纪,阿拉伯人才开始人工栽种咖啡树。后来,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咖啡开始在地中海地区传播开来。不过,当时咖啡还主要是被当作药品、特种食品或干脆用来酿酒。人们认为咖啡的主要功效是助消化、强心、利尿、治疗月经不调等。作为特种食品的咖啡可以提神醒脑、集中精力,正因为这些功效,咖啡成了教士们的选择。
  阿拉伯世界的时尚
  咖啡之所以能在阿拉伯世界流行,主要是由于它具备和茶一样提神醒脑的效果。15 世纪中叶以前,咖啡是仅限于当地僧侣和医生的特殊饮品。前者在信仰中接触咖啡;后者将其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等各种疾病。作为特殊饮品,咖啡的来历和工艺只被宗教人士所掌握。直到1454 年,咖啡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饮品才公之于众,并逐渐变为阿拉伯世界随处可见的大众流行饮料。
  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咖啡从小众走向大众——阿拉伯人发现中国人日常饮茶如喝水,毫无神秘感,茗茶具有同样的兴奋提神效果。那么, 咖啡的作用其实和茶一样,这种认知就促使咖啡也像茶一样,进入了大众的世俗生活。此外,中国人喝茶的瓷杯造型对于后世咖啡杯的基本定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玻璃杯, 喝咖啡大多采用的是类似于茶杯的瓷杯。数十年后,麦加出现了阿拉伯世界最早的咖啡馆。
  咖啡的欧洲之旅
  如今,咖啡已成为了欧美文化的现代标志之一,回头看看咖啡最初传播到欧洲,却是因为一场战争。
  曾经饱受蒙古铁骑蹂躏的奥斯曼帝国迁徙到了西亚地区,并逐渐强大起来。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新兴的帝国脚踏欧亚两个大洲,控制了欧亚之间的海陆贸易。这使得欧洲人不得不避开土耳其,开辟新的途径。1480 年,一群天主教圣方济会的修士代表罗马教廷从罗马出发去埃塞俄比亚,首次见识到了咖啡,并将其写入游记中。
  帽子,非常形象地命名了一款奶沫高高隆起的咖啡饮品——卡布奇诺。
  1554 年,伊斯坦布尔出现了一家名叫卡内斯的咖啡馆,这是土耳其第一家咖啡馆。因为咖啡馆内的豪华装修,不少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开始光顾咖啡馆,现代意义的咖啡馆就此诞生,伊斯坦布尔被称作“咖啡通向欧洲的起点站”。土耳其人对咖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咖啡的果肉舍弃,取出咖啡豆,通过晒干、烘烤、研磨、煮熬等工艺,现代意义的咖啡就此诞生了。
  1659 年,土耳其派遣庞大的代表团出访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礼物中就有咖啡和咖啡师。1669 年,法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接见土耳其大使,并要求他表演一次土耳其咖啡礼仪。这件事使咖啡成为巴黎上层社会流行的社交活动,一时效仿者云集。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教会统治之下,咖啡在欧洲的快速传播得益于教会的认可。17 世纪,精明的威尼斯商人从也门摩卡进口了第一批以“阿拉伯酒”伪装的咖啡,在威尼斯进行兜售,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是,这种行为却影响了当地酒水商人的利益,他们于是将咖啡形容成“来自异教的撒旦饮品”,要求当时的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 但是开明的教皇却给这“撒旦饮品”举行了阳光下的公开审判,并宣称“为什么必须禁止基督教喝咖啡?假如撒旦饮品如此好喝,那么让异教徒独享岂不可惜?因此,我们要让咖啡受洗,使它成为上帝的恩赐,并借此好好愚弄撒旦。”咖啡得到了教会神圣的正名,并在欧洲加快了传播速度。“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则经过周密的部署,在也门亚丁港偷了一株咖啡苗和少许的咖啡种子,并将它们带到阿姆斯特丹皇家植物园的温室里。这次行动促使了荷兰人在殖民地开展咖啡的种植。   随着源源不断的咖啡运抵欧洲,咖啡开始了与蒸馏酒、啤酒的竞争。最终咖啡将欧洲人从酒精的烂醉中解救了出来,也唤醒了沉睡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对咖啡上瘾的欧洲人则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咖啡带到了一个个殖民地,使咖啡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咖啡家族
  咖啡树的故乡在非洲,但是它最枝繁叶茂的子孙却生长在南美洲和亚洲,这一切都是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
  咖啡家族位于热带地区,被称为咖啡带。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统计,巴西和越南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咖啡生产国,其中,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主要供应的是罗布斯塔种及阿拉比卡种,在品质上良莠不齐,既有口碑卓著的精品咖啡,也有只适宜罐装和速溶的咖啡。现在,世界上适宜人工栽培的咖啡仅存在三大原种:阿拉比卡种、罗布斯塔种及利比里亚种。其中,利比里亚种原产地在非洲的利比里亚,利比里亚种咖啡树体型高大,果实也比较大,被称为大粒种咖啡。这种咖啡树生命力强,但是风味儿、香气、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目前种植较少。阿拉比卡种咖啡名气较大,被认为是高档咖啡的代名词。阿拉比卡咖啡树植株不高,果实较小,被称为小粒种咖啡。因其独特的风味儿和迷人的香气,在全世界拥有最广的种植面积,全世界消费市场流通的咖啡约有70% 为阿拉比卡种咖啡。古老的阿拉比卡咖啡原种经过人工杂交处理,产生了很多的咖啡品种, 其中波旁和帝比卡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阿拉比卡咖啡树品种,也被认为是阿拉比卡两大“最佳继承者”。全世界各地优秀的咖啡豆品种都与波旁或帝比卡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罗布斯塔种原产地在刚果,这一原种咖啡树拥有较强的生命力, 抗病虫害能力强,但是风味和香气却不如阿拉比卡种,所以罗布斯塔种被大量用作生产速溶咖啡和罐装咖啡。我国云南省是国内最大的咖啡产区, 种植的咖啡主要就是阿拉比卡种。
  血统纯正的中国咖啡树
  现在国内咖啡甚为流行,但是在古代甚至近代,咖啡还没有大范围的传播。根据研究,中国的《康熙字典》没有“咖啡”二字,汉语的“咖啡”应出自日语“珈琲”。由于日本先接触咖啡, 又在日本国内开设咖啡店,随着1894 年日本侵华的开始,“咖啡”的名字开始在国内出现。根据记载,最早有外国人在中国煮、饮咖啡应该是在嘉庆年间,在著名的广州十三行,洋人开始煮、饮自己携带的咖啡。《广东通志》上说“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根据判断,所谓的黑酒应该指的是咖啡。
  根据农业专家研究,中国最早的咖啡树出现在云南。咖啡在云南的传播源自19 世纪80 年代的中法战争。战争结束后,云南蒙自海关开放。到了20 世纪初,咖啡店开始出现在街头。1902 年, 一个名叫田得能的法国传教士从越南将咖啡带到云南大理宾川县一个叫朱苦拉的山村种植。现在, 那批咖啡树的后代依然存活。由于法国一直垄断着欧洲咖啡贸易,法属殖民地咖啡树的共同祖先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植物园里的那几株咖啡树, 由阿姆斯特丹市长在1714 年亲手送给法王路易十四,从此法国开始了咖啡事业。而荷兰人的那几株咖啡树就是曾经费尽心思从也门“偷”来的纯种阿拉比卡咖啡树。因此,云南朱苦拉村的咖啡树可以说是血统纯正。
  蓝山咖啡与猫屎咖啡
  蓝山咖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咖啡之一,这种咖啡产自牙买加。牙买加是加勒比海中的一个岛屿,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730 年,英国人将咖啡引入牙买加,蓝山咖啡由此发端。
  牙买加的咖啡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在岛屿东部蓝山地区种植的咖啡,产量约占牙买加咖啡总产量的25%,是真正的蓝山咖啡;其次是蓝山地区以外种植的咖啡,被称为牙买加水洗咖啡豆。蓝山咖啡的产量不高,名气却很大,尤其是在国内声名显赫,这得益于牙买加蓝山咖啡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使之成为了全世界高品质的咖啡之一。但是,口味儿重的人不一定喜欢蓝山咖啡, 他们往往认为蓝山咖啡口感过于平淡,醇度及个性不足。
  对于喜欢个性化咖啡的爱好者可能会关注猫屎咖啡、象屎咖啡等特种咖啡。其中,猫屎咖啡最为知名。猫屎咖啡又叫麝香猫咖啡,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麝香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热带杂食动物,喜欢在果实成熟的时候进入咖啡园,偷食最成熟的咖啡果。由于咖啡豆质地坚硬,难以消化, 在发酵后就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最初的咖啡农心疼被糟蹋的咖啡,大肆捕杀麝香猫,将满是咖啡豆的粪便取回,用水冲洗干净,留下一颗颗奇异香味的咖啡豆销售。后来,一个商人发现了麝香猫咖啡的商机,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推广,于是, 猫屎咖啡开始流行了起来,并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实际上,麝香猫的数量已经很稀少了, 真正贡献猫屎咖啡的是果子狸。在我国云南,有人专门捡拾野生果子狸的粪便,获取果子狸咖啡。甚至有人专门用咖啡果饲养野生果子狸,人工生产果子狸咖啡。
  无论是高贵的蓝山咖啡还是个性化的猫屎咖啡,都体现了咖啡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个性化文化色彩,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他文献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  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今年夏天他到访北京,掀起了一股奥兹旋风。尤其是他的《乡村生活图景》,给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以很大的启示。  奥兹描绘的乡村,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农村。奥兹所写的是“基
期刊
权力掮客从投资官僚获得财富,同时又因为依附官僚而获得保护和成功。官僚也借助于这一权力掮客角色,使自己得以跻身官僚集团,得以晋升,得以将“贵”变现为实实在在的“富”。  元末明初有富翁沈万三,资产宏富,富可敌国。传说,明太祖筑南京,沈万三自请筑东南,明太祖自筑西北,西北未筑完,东南已竣工。据《明史·马皇后传》记载——  吴兴富民沈秀,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
期刊
宋代对官吏贪赃行为零容忍,惩防并举,而且严以执行法令, 使得宋代中央财政很长一段时期颇为宽裕,从而就有可能用一部分经费来提高那些奉公守法、清白为官的官吏们的薪水待遇,并出台一些惠民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统治了300 多年的赵宋王朝,将官员贪赃列为最不能容忍的行为, 宋代在处理官员贪赃这一吏治痼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翻查史料,宋朝皇帝都严厉处治贪赃官吏。如宋太宗时的近臣詹事丞徐选,因为贪污公款,
期刊
蓝天白云和阳光灿烂,是高原上的最大特产。两山之间宽宽的台地上,一排排整齐规则的藏式小院,有如僧人的百衲衣那般编排得精致有序,镶嵌在美丽的高原上。俄夺一家就住在其中的一个小院里。  俄夺看上去是一位极憨厚老实的农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傻傻地笑着,上身着藏装,下身穿牛仔裤,典型的汉藏合一衣着,衬托出一张朴实的脸。虽然高原的阳光将他的脸早已晕染成古铜色,但一眼看上去,仍然能够发现汉族人的特点——那种只能
期刊
晋祠的名气不仅仅缘于晋祠本身,它背后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让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2000多年前那场意义非凡的“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乃周王朝分崩离析的标志性事件。中国早期的历史事件中,“三家分晋”无疑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它直接改变了其后中国历史的走向。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有一个著名的祠堂——晋祠。抚去历史烟云,远离金戈铁马,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今天,作为一个
期刊
被誉为中国“先王之乐”的“六小舞”, 8 月底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全球复原首演。尽管并未引起很大的社会关注, 但作为中国雅乐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复原中国传统乐教文化的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礼记》曰:“ 乐由天作, 礼以地制。” 中国雅乐兴起于西周宫廷,主要用于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黄帝时期的《云门》、唐尧时期的《大章》、虞舜时期的《大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镬》、周武王时期的
期刊
各种各样的政见在咖啡馆中酝酿、产生并发酵, 当人们变得日益固执己见,而不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更激烈的行动产生了。巴黎,从一个思想之都,变成了一个革命之都。  如果有人要为巴黎写一本传记,必须辟出几章,来写一下巴黎的咖啡馆。在巴黎,有不少咖啡馆都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它们往往拥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中国人去巴黎,常去的咖啡馆大概是“花神”,有一部电影叫《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讲的是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和波
期刊
最近舒淇和冯德伦的“极简主义”婚礼,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婚礼这件事,究竟是给谁办的呢?  这个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从古至今,婚礼被注入太多的内涵,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简简单单结个婚而已。生活在变,婚礼也在变,不一样的时代,就有不一样的婚礼。  反传统的婚礼,从民国开始  从去年10 月黄晓明和杨颖办婚礼开始,娱乐圈就进入了婚礼季。明星们办婚礼,要么秀奢华,要么秀创意, 吸引了无数眼球。但忽然之间,舒淇和
期刊
当全世界都喝上了咖啡的时候,中国的茶也没闲着。茶在日本、英国的走红,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的“反向征服”过程,中国文化不是一种强势的侵略性文化,但这种文化中凭借着软性的力量,同样润浸和改变着西方咖啡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把植物的叶子拿来吃,就是菜,而煮或泡起来喝水,就是茶。饮茶这种古老的习惯,并不是中国所独有。但是,与咖啡一样,只有与文化结合在一起之后,茶叶才会有真正的传播。中国是文化大国,最主要
期刊
国际著名学刊《科学》于2016 年8 月5 日刊载一篇题为《公元前1920 年溃坝的洪水,为中国的大洪水传说和夏代提供了历史依据》的文章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庆龙研究员带领一支国际科学团队试图为华夏历史“口说无凭”的源头提供新的事实依据。他们模拟重建了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