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理论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变式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拓展,能够对数学规律有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运用,进而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本篇文章从变式教学理论的应用原则出发,对变形教学理论下,小学“梯形”教学的设计进行全面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变式教学;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研究
  变式教育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功底,通过变式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与此同时,在变式教学理论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而在未来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具有兴趣,将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一、变式教学理论应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主要分为知识教授,复习以及习题练习三个方面,变式教学理论主要在授课以及习题练习两部分进行使用。但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用,其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差异。在新课教授过程中,应用变式教学理论主要是对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进行习题练习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完善。
  (二)适应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进行变式教学理论应用时,大多是对课本例题进行一定改变,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中,要对变化的程度进行有效把握,首先不能够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学习任务却不断加重;其次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取成就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的尊重,在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引导,抛出问题,引领学生参与思维变式,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且增加知识掌握的扎实性。
  二、变式教学理论下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主要分为认识梯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两个方面。首先对认识梯形目标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梯形的特点具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对梯形的高能够正确画出;其次对梯形的面积计算目标设计,使用平移、旋转等多种方式,能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探索并掌握,进行实际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是归纳变式内容设计,即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场景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对其差异与相同点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对梯形的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如足球门,水渠横截面等;其次是广度变式内容设计,即将梯形进行不断地旋转与翻转,让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梯形具有充分的认识,以免形成思维定式,使学生对梯形的特征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再次是深度变式内容设计,即在新课教授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深度变试题组的设计,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围绕梯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特点的例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最后是应用变式内容设计,在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要以实际情景为载体,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将学生的公式应用能力进行提高,进而使其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标。
  (三)教學评价设计
  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学生互评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地了解,同时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如教师提出梯形的特点之后,让第一位学生进行回答,第二位学生进行补充,并对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进行提问,在回答的过程中,其能够对第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规避。以此类推,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就进行了解,进而在课堂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
  三、结语
  变式教学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在“梯形”教学中能够进行应用,在其他内容教授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进而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林.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A3):95-96.
  [2]刘建.巧用变式,让数学课教学更有深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313.
其他文献
摘要: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给学生过大的自信导致自信的膨胀,而是合理的给学生在成绩和个人班级奉献给予莫大的肯定。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有重大作用,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前卫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大部分的人们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也不能明白赏识教育给语文教学会带来什么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论赏识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环节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放在了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词汇的掌握上,忽略语法知识,学生无法获得全面发展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融入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少教师将“快速应答”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學中,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中心,在推动小学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老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不熟练和表面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受到忽视,都是亟待解决的。因此,本文指出了现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习作;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性、形象性、可感性很强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与课外学习中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能更迅捷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觉悟。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学和趣味性,灵活高效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育性;趣味性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  语文教材既是实际工具,思维工具,又是文化载体,信息载体。
期刊
摘要:后进生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行为习惯不良。后进生严重地影响了班风学风,应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转化;策略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的因素、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我们要对其形成原因做出分析,找出根源。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
期刊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上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和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养为主。体育教学当中的篮球教学在中职学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篮球教学的过程当中,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篮球的技巧,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教学;能力提升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在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越发展,人才培养受到的重视程度越高,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当前在各阶段教学中都会从核心素养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有一个正确认知,然后采取相应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初中英语的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眼中初中学习的主流,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在校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课本固有的知识。所以,教师就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累学生英语词汇量为目标进行教学,这也使得初中英语名著整书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要,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名著整书阅读的教学。本文就英语名著整书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语文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与使命。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便是语文教育重要的内容。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文化担当意识,在尊重与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以自身所学将祖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扬,彰显当代初中学生时代风貌,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我们正处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越来越重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整和创新,体育也不例外。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被逐渐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本文主要基于赏识教育的应用,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体育;赏识教育  小学生作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