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所以,在课改潮流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宗旨,认真按照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有效认真的完成指标,摸索并总结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思考和总结,探索出高效的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接下来,笔者将阐述,在新课改推行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新课改
核心素养的实质是要让学生不断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环境变化,往往与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课本中的概念理解清楚,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也要注重培育自己对的史料理解,对历史观点解释的能力,以及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而中学以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上述要求的,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课改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探索和总结,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1.培育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素养
在中学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上往往出现史料的图框或者文字,而其中可能大多都是文言文,这就给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文言文晦涩难懂,更隔着很长的时间跨度,学生在理解其情感和内涵时,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传授给学生阅读史料的方法,当然不仅仅是理解了史料的表面意思即可,教师还要根据情况在某些学生疑惑的方面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史料的内容,达到培育学生阅读史料的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团结合作讨论历史问题的素养
虽然在课改大力推行的潮流下,学校认识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但实际运行中往往没有取得明显作用,只是为了表面工作,没有真正达到认真讨论应该取得的结果,无疑,这并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培育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了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即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切实认真的督促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让学生理解“宰相废除制”的概念时,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由老师给每个组都设置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自主通过翻阅教材或者小组讨论,不断理解消化这个概念,老师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这样也可以让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达到培养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第一节“千秋功过秦始皇”中的“‘大一统’政策的实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分饰角色,以达到历史重现,由各组讨论出自己想演的角色,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此人物的在历史中的作用和特点,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了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学生有错的地方,及时更正,可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准确使用语言,培育学生使用准确规范历史语言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重自己在历史语言中表达的严谨性,切记不能随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历史教材中难理解的概念;一定要懂得最大程度上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史实,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混淆时间的前因后果,而且在应用某些特定的历史用词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正确性。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教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历史严谨的核心素养,并且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求证的探索。比如说,在老师讲到《辛亥革命》这个章节时,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理解上时,可以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因为它们是后者里含有前者的关系,所以中学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使用准确规范的历史语言,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观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培育学生的通史概念
“高中新课改实践表面,学生需要全面与系统地认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以及着力点。”历史新教科书的最大优点便是以专门史编排,这对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需要去做的便是要引导学生,慢慢培育学生的通史观念。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进化》这一章节,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时间纵横广,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通史意识,来更好得到消化这一知识。
5.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尺度
要达到培育学生优良的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离不开历史认真的老师的引导,因此师生互动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要传授书面知识,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即教师为了确保课堂效率,不能整堂课都是自己一个在讲,而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但也万万不能整节课都把时间给学生主导,而忽略自己的引导任务。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互动的尺度还是需要谨慎把握。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最后得出答案,畅所欲言,或者演剧本,探索角色的个性,这些方式无疑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如果一整节课都是这样的放松,缺乏老师的知识讲解和释疑,会导致老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混乱,导致严重教学事故。因此,师生互动一定要适量,只需点到为止即可,不应该在整节课的时间里占有极大比例。如果有必要集中讨论某个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自习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组探讨、演历史剧本或者对某个人物的功过进行辩论。优秀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历史教师要做的是用心去摸索课改的内涵,不要做表面功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吸取其中的优点,并且改正其中的不足,不断优化,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做出贡献。在这过程中,教师是的核心力量,历史教师必须正确的将自己与学生联系到一起,真正有效的实现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6.结束语
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大背景下,创新中学模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老师的一大重要任务,教师们必须众志成城,充分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意义,创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注重教学的细节,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解读历史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反思考试[J].周刊,2019(44)
[2]卿宗輝,陆文来,符方申,etal.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C]//2018.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新课改
核心素养的实质是要让学生不断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环境变化,往往与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课本中的概念理解清楚,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也要注重培育自己对的史料理解,对历史观点解释的能力,以及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而中学以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上述要求的,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课改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探索和总结,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1.培育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素养
在中学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上往往出现史料的图框或者文字,而其中可能大多都是文言文,这就给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文言文晦涩难懂,更隔着很长的时间跨度,学生在理解其情感和内涵时,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传授给学生阅读史料的方法,当然不仅仅是理解了史料的表面意思即可,教师还要根据情况在某些学生疑惑的方面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史料的内容,达到培育学生阅读史料的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团结合作讨论历史问题的素养
虽然在课改大力推行的潮流下,学校认识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但实际运行中往往没有取得明显作用,只是为了表面工作,没有真正达到认真讨论应该取得的结果,无疑,这并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培育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了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即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切实认真的督促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让学生理解“宰相废除制”的概念时,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由老师给每个组都设置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自主通过翻阅教材或者小组讨论,不断理解消化这个概念,老师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这样也可以让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达到培养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第一节“千秋功过秦始皇”中的“‘大一统’政策的实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分饰角色,以达到历史重现,由各组讨论出自己想演的角色,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此人物的在历史中的作用和特点,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了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学生有错的地方,及时更正,可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准确使用语言,培育学生使用准确规范历史语言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重自己在历史语言中表达的严谨性,切记不能随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历史教材中难理解的概念;一定要懂得最大程度上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史实,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混淆时间的前因后果,而且在应用某些特定的历史用词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正确性。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教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历史严谨的核心素养,并且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求证的探索。比如说,在老师讲到《辛亥革命》这个章节时,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理解上时,可以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因为它们是后者里含有前者的关系,所以中学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使用准确规范的历史语言,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观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培育学生的通史概念
“高中新课改实践表面,学生需要全面与系统地认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以及着力点。”历史新教科书的最大优点便是以专门史编排,这对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需要去做的便是要引导学生,慢慢培育学生的通史观念。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进化》这一章节,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时间纵横广,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通史意识,来更好得到消化这一知识。
5.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尺度
要达到培育学生优良的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离不开历史认真的老师的引导,因此师生互动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要传授书面知识,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即教师为了确保课堂效率,不能整堂课都是自己一个在讲,而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但也万万不能整节课都把时间给学生主导,而忽略自己的引导任务。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互动的尺度还是需要谨慎把握。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最后得出答案,畅所欲言,或者演剧本,探索角色的个性,这些方式无疑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如果一整节课都是这样的放松,缺乏老师的知识讲解和释疑,会导致老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混乱,导致严重教学事故。因此,师生互动一定要适量,只需点到为止即可,不应该在整节课的时间里占有极大比例。如果有必要集中讨论某个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自习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组探讨、演历史剧本或者对某个人物的功过进行辩论。优秀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历史教师要做的是用心去摸索课改的内涵,不要做表面功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吸取其中的优点,并且改正其中的不足,不断优化,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做出贡献。在这过程中,教师是的核心力量,历史教师必须正确的将自己与学生联系到一起,真正有效的实现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6.结束语
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大背景下,创新中学模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老师的一大重要任务,教师们必须众志成城,充分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意义,创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注重教学的细节,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解读历史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反思考试[J].周刊,2019(44)
[2]卿宗輝,陆文来,符方申,etal.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