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分层指导,灵活训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 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三个问题: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級共有学生多少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 题;中等生做第2 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三、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的运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应用题,这也是目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普遍的手段;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
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解答考题的技巧,进而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做过的各种练习题,甚至考试题,老师也不要一味地不辞辛劳地进行批改、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评,可以给学生参考答案,让学生借助答案进行自我批改、分析、评价,或进行相互批改、评价。通过转换角色自主进行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互评,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创新有时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回答符合要求吗?”“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该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老师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7×4。老师立即表扬了他,部分同学马上反对。于是,老师马上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许多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极其高涨,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丢弃羞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打开思维的大门,相互交流合作共进,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施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所以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支持和鼓励,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同学比较一下,一看就看出来了,就不需要通分了,也有的同学说分母大了就复杂了,通分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这样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充分拓展开来,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韩兵.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0年27期
[2]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07期
[3]邝增乾.从课堂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成功(教育).2008年0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分层指导,灵活训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 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三个问题: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級共有学生多少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 题;中等生做第2 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三、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的运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应用题,这也是目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普遍的手段;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
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解答考题的技巧,进而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做过的各种练习题,甚至考试题,老师也不要一味地不辞辛劳地进行批改、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评,可以给学生参考答案,让学生借助答案进行自我批改、分析、评价,或进行相互批改、评价。通过转换角色自主进行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互评,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创新有时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回答符合要求吗?”“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该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老师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7×4。老师立即表扬了他,部分同学马上反对。于是,老师马上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许多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极其高涨,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丢弃羞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打开思维的大门,相互交流合作共进,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施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所以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支持和鼓励,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同学比较一下,一看就看出来了,就不需要通分了,也有的同学说分母大了就复杂了,通分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这样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充分拓展开来,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韩兵.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0年27期
[2]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07期
[3]邝增乾.从课堂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成功(教育).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