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世界走进人们的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感知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经验 数学模型 应用意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语言精练,概括性较高。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
2. 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
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步伐。”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奥运健儿的屡屡夺冠等内容都是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这些的引用也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学之余,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也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探究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
1、运用多媒体重组教材的生活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书本上的一部分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改编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A、我们可以适当地改变陈述的方式,使之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B、我们可以适当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取代改编教材的例题,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2.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使基本技能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教师在讲解新教材时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就能使理论和实际接近起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利于他们在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我们要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一定思想方法的实例。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启动思维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
1. 运用多媒体“找”数学,记数学,呈现数学现象,使数学生活现实化。用转化的方法把藤编的圆形杯子垫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圆的面积。我尝试了多种实物展示方法都没有成功,费时费力,可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清楚明确,效果明显。
2.体验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后,我要求学生用电脑制作表格,分别用这两种记时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双休日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巩固了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而且使这个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3.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数学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
4.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算法多样化,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学习方法之间的比较,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5.展望生活前景,创造高于生活。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發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数学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数学课堂由此充满魅力。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点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但不能“喧宾夺主”,无为增加一些学生理解有点困难或一下子搞不清的常识性的生活知识,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尽量避免“弄巧成拙”,产生消极的影响,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预计能力,能预见到学生的种种情况,做到课前预设尽量完美。所选材料不能让学生“望梅止渴”,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原型的学习材料,避免人工化和虚伪化。要避免“走马观花”,只是比较表面化,没有能提示数学本质,局限于自身生活经验,不利于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脚踏实地,实实在在。
〔关键词〕生活经验 数学模型 应用意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语言精练,概括性较高。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
2. 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
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步伐。”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奥运健儿的屡屡夺冠等内容都是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这些的引用也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学之余,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也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探究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
1、运用多媒体重组教材的生活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书本上的一部分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改编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A、我们可以适当地改变陈述的方式,使之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B、我们可以适当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取代改编教材的例题,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2.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使基本技能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教师在讲解新教材时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就能使理论和实际接近起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利于他们在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我们要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一定思想方法的实例。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启动思维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
1. 运用多媒体“找”数学,记数学,呈现数学现象,使数学生活现实化。用转化的方法把藤编的圆形杯子垫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圆的面积。我尝试了多种实物展示方法都没有成功,费时费力,可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清楚明确,效果明显。
2.体验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后,我要求学生用电脑制作表格,分别用这两种记时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双休日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巩固了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而且使这个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3.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数学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
4.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算法多样化,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学习方法之间的比较,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5.展望生活前景,创造高于生活。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發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数学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数学课堂由此充满魅力。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点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但不能“喧宾夺主”,无为增加一些学生理解有点困难或一下子搞不清的常识性的生活知识,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尽量避免“弄巧成拙”,产生消极的影响,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预计能力,能预见到学生的种种情况,做到课前预设尽量完美。所选材料不能让学生“望梅止渴”,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原型的学习材料,避免人工化和虚伪化。要避免“走马观花”,只是比较表面化,没有能提示数学本质,局限于自身生活经验,不利于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脚踏实地,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