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直接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不同学生的气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2、学校的原因。由于受考试体制改革进程、教育传统等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接纳自己等情况。
3、社会、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家长事事包办;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方法的单一;家长经常吵嘴、甚至打架;个别家长一时失足,给孩子生长留下阴影;家长因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隔代监护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消除不健康的、消极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以下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差异。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焦点放在分数上,分数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要求的分数时,学生感觉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和学生多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相结的原则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我们应学会赞美,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3)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初中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
2、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以健康快乐的心理素质感染影响学生
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其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学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2)善于观察,及时处理学生矛盾,着重分析学生心理层次
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及时疏导处理。
(3)发扬民主,多给机会
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呵护,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会喜欢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团干部。平时有问题的学生、令老师头痛的学生,很多班主任根本不会给他们安排职务。殊不知他们也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应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首当其冲,关心、关爱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扎实解决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不同学生的气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2、学校的原因。由于受考试体制改革进程、教育传统等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接纳自己等情况。
3、社会、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家长事事包办;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方法的单一;家长经常吵嘴、甚至打架;个别家长一时失足,给孩子生长留下阴影;家长因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隔代监护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消除不健康的、消极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以下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差异。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焦点放在分数上,分数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要求的分数时,学生感觉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和学生多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相结的原则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我们应学会赞美,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3)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初中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
2、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以健康快乐的心理素质感染影响学生
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其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学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2)善于观察,及时处理学生矛盾,着重分析学生心理层次
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及时疏导处理。
(3)发扬民主,多给机会
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呵护,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会喜欢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团干部。平时有问题的学生、令老师头痛的学生,很多班主任根本不会给他们安排职务。殊不知他们也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应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首当其冲,关心、关爱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扎实解决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