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园环境行为的调查,从什么样的人以什么关系出现,有什么样的活动入手,对该公园里人群的时区特征、群体特征、空间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在公园里的行为的一定规律,以加深对公园环境的理解,对其设计也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公园环境行为规律
一、城市公园的重要性
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行人和使用者而言,公园的自然要素应该能带给他们视觉上的放松,四季的轮回与自然界的接触。公园的设施状况、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着周边辐射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公园不可避免的推至城市景观建设和改造的前沿。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选择了昆明莲花池公园为对象,采取了观察法对该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莲花池公园的分析
1.公园简介
莲花池公园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北邻学府路,东邻民院路。莲花池又称“龙池”、“冷泉”,自古便是昆明胜境,明洪武时就跻身著名的“滇阳六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莲花池公园从50年代后逐渐凋敝、水体污染加重。公园的原址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但它的周边却云集了云南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又毗邻省内最大的IT业集中地“一二一大街”。所以,早在2006年12月20日,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就明确提出了,该片区存在的四大潜在优势:即“智力中心”、“历史文化”、“电子数码商贸”和“教育地产”。于是便决定了对莲花池公园的修建和这一片区的整体开发。
2.公园整体风格
莲花池公园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园,新开放的莲花池公园尊重历史、注重文化内涵。
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安阜新韵、五华聚秀、四面荷风、妆楼倒影、商山梦痕、虹廊烟柳、龙池跃金、冷泉印月等“龙池八景”的文化情愫。在总体布局上,莲花池公园让市民亲历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清秀风韵,“三山一水”这一古典园林堆山理水精髓得到充分体现。
3.路线分析
公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脉络清晰,有的视野开阔,有的曲径通幽具有典型江南园林的风格。两个主要入口的广场和牌坊比较吸引人群。园内多层次的景观随游人不断变换,使人流连忘返。内部分区清晰,形成层次感较强的空间,张弛有度,具有较强的视线吸引力。
三、公园环境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文调研的时间包括两个假日和两个工作日。由于近期安阜园不对外开放,所以只对其他的部分进行了调研。
1.时间特征
公园从早上7点左右开始陆续涌入晨练人群,在8点至9点半之间形成第一个人流高峰区,人数多,基本集中于广场或比较开阔的场地。9点半后人群逐渐散去,清洁人员在整理打扫,有少数路人和游人分散在园区各处。10点至中午时由于气温较高,日照较强,院内游人很少,形成低谷。一般公园的第二个人流高峰期是在晚饭后,但由于莲花池公园下午6点至6点半间关闭园区大门,所以第二个人流高峰期出现在下午3点至5点。除此规律之外,下午散布在走道上的人群比上午多,休息日每个时段的人流都比工作日多。晚上天黑以后,民院路一侧路灯比较亮,路人比较多,而学府路一侧路灯较暗,容易给行人造成不安全感,故路人较少。
2.群体特征
通过公园中不同人群的阶层分布情况,体会公园具体的功能空间。正门广场视野比较开阔,早晨广场上晨练的人中老年人居多,有男有女,主要是舞剑,舞扇等。也有部分中年人,基本全是女性,她们的活动主要是健身操。他们的分布特点是30至40个中年妇女在广场中央,老年人在旁边三五成群,周围保持有20位左右围观的人,一般年轻人是路过看一会儿,老年人则坐在广场边的石椅上看。在莲花池重修碑记旁的空旷地带有10至20个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跳健身操,多是家庭主妇或当日休息的上班族,这块空地周围有许多树木,是个半隐秘性的区域,只有走近才能看清空地上的人在干什么,所以比较年轻的女性晨练者选择这个地方。下午人流大部分是年轻人,多是周围高校的学生和情侣。人群基本聚集在树荫下,有趣的是,在学府路侧门内花坛一带休息的人群中,年轻人都坐在水边的伞下,老年人都坐在靠近学府路一边的树荫下,因为老年人大多带着学龄前儿童,担心孩子去玩水。
3.空间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两个区域使用率最高,但其高峰期在时间段上却正好反了过来。
一个是正门的广场,早上比较拥挤,有的晨练者甚至要在一旁等到上一拨晨练的人离去才能到场地上进行晨练。但9点半过后人越来越少,中午时段广场上空无一人。
另一个是虹廊烟柳,早上有少数人拉乐器、唱戏曲、绘画。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日照最强,广场也空无一人的时段里,这里坐满了人。平均每天维持有60个人左右,老年人大概有30至40个左右。年轻人坐在廊的中间,老年人坐两边,因为两边的亭子里有人在拉乐器唱戏曲。
还有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区域是安阜园门外一带,这里在下午会有很多娱乐设施和小吃摊,因此人流量也比较大,多是带小孩的家庭和远处高校来的学生。引用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用大商店来比喻街区公园的论点,笔者认为公园原有的设施就是“必要商品”,而这些娱乐设施则是“即兴购买”,这些娱乐设施放在公园里从视觉上来说破坏了公园的和谐和统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是吸引部分游客反复来公园的原因之一。
四、调研结论与启示
通过几天的观察,居民对莲花池公园都很满意,认为公园整体环境格调不错,对广大市民有较强的吸引力。公园开园一年,但维护的相当好,园区干净,设施良好。通过调研,加深了对公园环境的理解,对其设计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环境行为学的调研,可以指导我们来更加科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简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关键词]公园环境行为规律
一、城市公园的重要性
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行人和使用者而言,公园的自然要素应该能带给他们视觉上的放松,四季的轮回与自然界的接触。公园的设施状况、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着周边辐射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公园不可避免的推至城市景观建设和改造的前沿。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选择了昆明莲花池公园为对象,采取了观察法对该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莲花池公园的分析
1.公园简介
莲花池公园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北邻学府路,东邻民院路。莲花池又称“龙池”、“冷泉”,自古便是昆明胜境,明洪武时就跻身著名的“滇阳六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莲花池公园从50年代后逐渐凋敝、水体污染加重。公园的原址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但它的周边却云集了云南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又毗邻省内最大的IT业集中地“一二一大街”。所以,早在2006年12月20日,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就明确提出了,该片区存在的四大潜在优势:即“智力中心”、“历史文化”、“电子数码商贸”和“教育地产”。于是便决定了对莲花池公园的修建和这一片区的整体开发。
2.公园整体风格
莲花池公园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园,新开放的莲花池公园尊重历史、注重文化内涵。
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安阜新韵、五华聚秀、四面荷风、妆楼倒影、商山梦痕、虹廊烟柳、龙池跃金、冷泉印月等“龙池八景”的文化情愫。在总体布局上,莲花池公园让市民亲历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清秀风韵,“三山一水”这一古典园林堆山理水精髓得到充分体现。
3.路线分析
公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脉络清晰,有的视野开阔,有的曲径通幽具有典型江南园林的风格。两个主要入口的广场和牌坊比较吸引人群。园内多层次的景观随游人不断变换,使人流连忘返。内部分区清晰,形成层次感较强的空间,张弛有度,具有较强的视线吸引力。
三、公园环境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文调研的时间包括两个假日和两个工作日。由于近期安阜园不对外开放,所以只对其他的部分进行了调研。
1.时间特征
公园从早上7点左右开始陆续涌入晨练人群,在8点至9点半之间形成第一个人流高峰区,人数多,基本集中于广场或比较开阔的场地。9点半后人群逐渐散去,清洁人员在整理打扫,有少数路人和游人分散在园区各处。10点至中午时由于气温较高,日照较强,院内游人很少,形成低谷。一般公园的第二个人流高峰期是在晚饭后,但由于莲花池公园下午6点至6点半间关闭园区大门,所以第二个人流高峰期出现在下午3点至5点。除此规律之外,下午散布在走道上的人群比上午多,休息日每个时段的人流都比工作日多。晚上天黑以后,民院路一侧路灯比较亮,路人比较多,而学府路一侧路灯较暗,容易给行人造成不安全感,故路人较少。
2.群体特征
通过公园中不同人群的阶层分布情况,体会公园具体的功能空间。正门广场视野比较开阔,早晨广场上晨练的人中老年人居多,有男有女,主要是舞剑,舞扇等。也有部分中年人,基本全是女性,她们的活动主要是健身操。他们的分布特点是30至40个中年妇女在广场中央,老年人在旁边三五成群,周围保持有20位左右围观的人,一般年轻人是路过看一会儿,老年人则坐在广场边的石椅上看。在莲花池重修碑记旁的空旷地带有10至20个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跳健身操,多是家庭主妇或当日休息的上班族,这块空地周围有许多树木,是个半隐秘性的区域,只有走近才能看清空地上的人在干什么,所以比较年轻的女性晨练者选择这个地方。下午人流大部分是年轻人,多是周围高校的学生和情侣。人群基本聚集在树荫下,有趣的是,在学府路侧门内花坛一带休息的人群中,年轻人都坐在水边的伞下,老年人都坐在靠近学府路一边的树荫下,因为老年人大多带着学龄前儿童,担心孩子去玩水。
3.空间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两个区域使用率最高,但其高峰期在时间段上却正好反了过来。
一个是正门的广场,早上比较拥挤,有的晨练者甚至要在一旁等到上一拨晨练的人离去才能到场地上进行晨练。但9点半过后人越来越少,中午时段广场上空无一人。
另一个是虹廊烟柳,早上有少数人拉乐器、唱戏曲、绘画。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日照最强,广场也空无一人的时段里,这里坐满了人。平均每天维持有60个人左右,老年人大概有30至40个左右。年轻人坐在廊的中间,老年人坐两边,因为两边的亭子里有人在拉乐器唱戏曲。
还有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区域是安阜园门外一带,这里在下午会有很多娱乐设施和小吃摊,因此人流量也比较大,多是带小孩的家庭和远处高校来的学生。引用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用大商店来比喻街区公园的论点,笔者认为公园原有的设施就是“必要商品”,而这些娱乐设施则是“即兴购买”,这些娱乐设施放在公园里从视觉上来说破坏了公园的和谐和统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是吸引部分游客反复来公园的原因之一。
四、调研结论与启示
通过几天的观察,居民对莲花池公园都很满意,认为公园整体环境格调不错,对广大市民有较强的吸引力。公园开园一年,但维护的相当好,园区干净,设施良好。通过调研,加深了对公园环境的理解,对其设计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环境行为学的调研,可以指导我们来更加科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简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