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称为关注焦点。本文基于一线教师网络课程的实施成效,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相长的优势和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职业教育
1、研究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其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中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2010年以来,国家级、省级信息化技术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环境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基本环境,是促进产教融合的必要环境,是新一代青年学生成长的必备环境。结合比赛反应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第一,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在获奖数量和奖项等级上均占有明显优势;第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具有正相关,经济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三,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信息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是值得重视的方面。”[3]河北省连续举办了多年教师执业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向的大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执业能力大赛,也反映了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这都为我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教育教学高效性、长效性提供有效数据和有力理论支撑。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优势
(1)便于教师对课程全局性把握
在各类网络平台建课,可以是边上课边建课,也可以是先建完课再行课并在行课过程中优化课程,多数教师选择的后者。先建课,就意味着全局性的把握课程,将课程从大的章节项目细化到一个个知识点甚至是一个一个课上小活动,在行课过程中就大大提升了教师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把控,做到有的放矢。细微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查漏补缺,更加完善课程。
(2)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行课过程中,教师将提前设置的教学活动发布,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的答题效果等等。即便当下没有办法对学生一一点评,课后却可以及时沟通,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收到教师的关注。
(3)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学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那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丰富多样,视频、直播、动画等等,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知识细化到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最长不超过10分钟,之后就是关于该知识点的小活动,例如课堂测验、课堂讨论、调查问卷等等,帮助学生消化掌握新知识点。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适当引入工程实例,增加学生知识应用体验,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信息平台不只是学习自己学校教室的课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的课程,可以学习专业相关的各门课程,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各类课程。这样的学习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提升了个人能力,为未来工作生活增加动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难题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取决于学院资金支持的强弱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格欧实现信息化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多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信息技术环境不仅仅是硬件环境,还包括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是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資源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根本和关键。而这一切的建立,必须是系统完整的整体设置,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后期教学活动开展的阻塞。以上的建设与院校的资金支持直接相关。而各个省市,各个区域,经济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自然会深度影响当地的教育方面的投资建设。这就使得各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同,使用率不同,专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
(2)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与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成正对比
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教学环境呈现出如下特点: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过程数字化、师生交流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交互界面图形化。教师的教育能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将自身研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多样的图形展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合适的师生沟通方式等有效传递为学生,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借助课程本身的信息化建设,教师可以更多方位的获取专业课程资源、相关课程资源、更多更形象的演示手段等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好好有效的传递知识、内化知识,甚至把本身枯燥的理论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手段,以更直接更便利的方式促进师生交流,更好的传播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教育能力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成正比。越健全的信息环境下的专业课程,越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育能力。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取决于课程信息化建设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细化程度
如前所言,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是优良的信息化课程,越是需要教师对每一讲精细化,从课程的引题、分析、讨论、总结到最后统计成效,每一环节都要有理有据,顺序流畅,自然通透,让学生体会到如沐春风、丝丝入扣,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增强专注力,最终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整个过程中,自然不再是传统课堂一味的讲,而是将信息化资源充分灵活调度的过程。整个一堂课,围绕一个话题,有问有答,有张有弛,有说教有视频,有问题有答复,后期还会有重播,有复习,有探索。可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提升受到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深度影响,但真正取决的还是教师将信息化技术环境与专业课程各个细节的融合程度。
总而言之,从近十年间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高职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各级政策文件,到雨后春笋般的各级论文文献资料,再到持续高热的国家级、省市级教师执业能力大赛如火如荼的不断开展,可见从国家到院校到专业到个体专业教师,都十分看重信息化技术环境在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应用中的地位。经过多年实践,多所院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或专业群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优质课程的线上线下开展等,已经展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课程的优越性。特别是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影响,各所院校信息化技术应用手段全面实施,由此带来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应用群体等多方位数据的反馈。因此,信息技术环境是高职教育的必备环境,未来的高职教育必然是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融合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3] 吴儒练《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的数据统计》,《职业教育研究》,2018.06
[4]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
[5] 房栋.职教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支撑环境研究[J].中国教学信息化,2019-07-10.
[6] 方灿林;郭庆志.专业教学资源口:“互联网+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率先落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01.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职业教育
1、研究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其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中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2010年以来,国家级、省级信息化技术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环境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基本环境,是促进产教融合的必要环境,是新一代青年学生成长的必备环境。结合比赛反应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第一,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在获奖数量和奖项等级上均占有明显优势;第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具有正相关,经济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三,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信息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是值得重视的方面。”[3]河北省连续举办了多年教师执业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向的大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执业能力大赛,也反映了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这都为我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教育教学高效性、长效性提供有效数据和有力理论支撑。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优势
(1)便于教师对课程全局性把握
在各类网络平台建课,可以是边上课边建课,也可以是先建完课再行课并在行课过程中优化课程,多数教师选择的后者。先建课,就意味着全局性的把握课程,将课程从大的章节项目细化到一个个知识点甚至是一个一个课上小活动,在行课过程中就大大提升了教师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把控,做到有的放矢。细微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查漏补缺,更加完善课程。
(2)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行课过程中,教师将提前设置的教学活动发布,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的答题效果等等。即便当下没有办法对学生一一点评,课后却可以及时沟通,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收到教师的关注。
(3)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学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那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丰富多样,视频、直播、动画等等,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知识细化到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最长不超过10分钟,之后就是关于该知识点的小活动,例如课堂测验、课堂讨论、调查问卷等等,帮助学生消化掌握新知识点。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适当引入工程实例,增加学生知识应用体验,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信息平台不只是学习自己学校教室的课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的课程,可以学习专业相关的各门课程,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各类课程。这样的学习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提升了个人能力,为未来工作生活增加动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难题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取决于学院资金支持的强弱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格欧实现信息化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多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信息技术环境不仅仅是硬件环境,还包括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是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資源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根本和关键。而这一切的建立,必须是系统完整的整体设置,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后期教学活动开展的阻塞。以上的建设与院校的资金支持直接相关。而各个省市,各个区域,经济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自然会深度影响当地的教育方面的投资建设。这就使得各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同,使用率不同,专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
(2)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与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成正对比
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教学环境呈现出如下特点: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过程数字化、师生交流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交互界面图形化。教师的教育能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将自身研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多样的图形展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合适的师生沟通方式等有效传递为学生,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借助课程本身的信息化建设,教师可以更多方位的获取专业课程资源、相关课程资源、更多更形象的演示手段等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好好有效的传递知识、内化知识,甚至把本身枯燥的理论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手段,以更直接更便利的方式促进师生交流,更好的传播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教育能力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成正比。越健全的信息环境下的专业课程,越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育能力。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取决于课程信息化建设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细化程度
如前所言,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是优良的信息化课程,越是需要教师对每一讲精细化,从课程的引题、分析、讨论、总结到最后统计成效,每一环节都要有理有据,顺序流畅,自然通透,让学生体会到如沐春风、丝丝入扣,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增强专注力,最终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整个过程中,自然不再是传统课堂一味的讲,而是将信息化资源充分灵活调度的过程。整个一堂课,围绕一个话题,有问有答,有张有弛,有说教有视频,有问题有答复,后期还会有重播,有复习,有探索。可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提升受到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深度影响,但真正取决的还是教师将信息化技术环境与专业课程各个细节的融合程度。
总而言之,从近十年间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高职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各级政策文件,到雨后春笋般的各级论文文献资料,再到持续高热的国家级、省市级教师执业能力大赛如火如荼的不断开展,可见从国家到院校到专业到个体专业教师,都十分看重信息化技术环境在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应用中的地位。经过多年实践,多所院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或专业群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优质课程的线上线下开展等,已经展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课程的优越性。特别是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影响,各所院校信息化技术应用手段全面实施,由此带来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应用群体等多方位数据的反馈。因此,信息技术环境是高职教育的必备环境,未来的高职教育必然是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融合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3] 吴儒练《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的数据统计》,《职业教育研究》,2018.06
[4]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
[5] 房栋.职教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支撑环境研究[J].中国教学信息化,2019-07-10.
[6] 方灿林;郭庆志.专业教学资源口:“互联网+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率先落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01.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