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然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保护不力和忽略传承等原因,正逐渐趋于消亡、失传。本文将着重以吉水鳌鱼灯为例对非遗灯彩的保护与传承展开探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传承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294-01
0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具有活态流变特性,一般是通过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人际传播,通过人的继承来延续,而鲜有物质载体,因此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具有一定难度。当前世界注重创新,保护传承非遗也是一样,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申遗、列入名录、进行资料收藏管理这些基本的手段,而需要创新的角度和方式,以更多的形式来推广宣传,以此做到保护和传承,弘扬文化精神和内涵。
吉水鳌鱼灯的灯彩歌舞文化是我国民族灯彩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浓缩,其以歌舞的形式传承至今,在吉水县人的生活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如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吉水鳌鱼灯的传承与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
1吉水鳌鱼灯的由来
《鳌鱼灯》最早起源于明朝,据老艺人述说:《鳌鱼灯》是皇帝赐给李邦华回家玩赏的宫廷灯彩,1628年,李邦华任兵部侍郎,治军有方,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升兵部尚书,为减少拖累,决心抗敌,李邦华毅然遣回家属,其家属留恋京城灯彩,不愿离去,皇帝闻讯,立即赐宫廷灯彩一起,由其家属回家乡玩赏。从此,《鳌鱼灯》就在吉水县盘谷镇的小祠下,太元村一带流传下来。至今已传承到十七代了,《鰲鱼灯》由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组成,每品各两节,共八节。麒麟:为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鳞甲,尾象牛,是吉祥的象征。
2吉水鳌鱼灯的表现形式
其表演有独特的传统形式。整个灯彩分为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每品各两节共八节,分别以淡兰、粉红、霞比、橙黄彩布联结起来。由八个青壮年,着金黄色对襟衫,分两人一组进行集体表演。其程序分为踩四门、打龙、织壁、步桩、跳龙门,即跳跃起来,从空中往下扑,似竹蓝罩彩;鳌要溜,指动作优美贺滑,似鲤鱼游荡戏水;狮要踊,即跳跃扑腾,有如猛虎下山;龙要卷,就是扭搅旋转,宛如舞弄彩绸。
《鳌鱼灯》麟与鳌结对,狮与龙成双,追逐嬉戏,各自翻滚,谓之“打龙”,用“步桩”拗等用各种形式,用意为吉祥物成群成对的嬉闹,在庆祝节日的同时,预祝着村民们富贵吉祥,繁荣昌盛。道具:用竹篾、彩纸、木柄、布片、麻绳制成。
3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保护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策略研究上,我们应当采用动态保护的方法来对其进行保护,这主要是根据灯彩歌舞文化以歌舞为表现形式的特性而提出来的。民间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对民间舞蹈的保护是近年来舞蹈工作所面对的新问题,吉水鳌鱼灯歌舞作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一种,对其的保护也应在该范畴之内。有的舞蹈工作者提出对民间舞蹈的保护,需要其舞蹈本身具备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且表现形式独特以及影响范围广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从条件上来看,吉水鳌鱼灯歌舞已经具备了上述条件,因此,是可以受到重点保护的。
3.1加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障
非遗工作开始之初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政府保障将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争取政府支持不仅仅是向领导要人要钱要设备。我们要从工作出发,做好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多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尽可能地先做出成绩,让领导觉得这项工作大有前途,且能给当地争取荣誉,对本地的宣传推广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引起政府的重视,只要各级政府重视起来,这项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3.2对鳌鱼灯歌舞所负载的民俗仪式进行保护
民俗仪式活动是灯彩歌舞文化表现的载体,对民俗仪式的保护其实就是在保护客家灯彩歌舞文化的基础和生存空间,为灯彩歌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3.3加强对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相关文化研究人员的重视,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理应得到更多的研究与保护,因此,学术界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理论研究来扩大社会各界对该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3.4培养鳌鱼灯舞蹈的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学术和科研工作的鼎力支撑,专家的介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具有巨大的作用,但就是在这个方面,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如何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保护的水平和力度,意义非常重大。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鳌鱼灯舞蹈学习机构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的注意,带动年轻人的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吉水鳌鱼灯进行传承。
3.5利用现代科技录制音像资料进行留存保护
吉水县每年在重大节日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灯彩歌舞表演,吉水的灯采有几十种之多,节目丰富多彩,最有名的是盘谷镇的鳌鱼灯和黄桥镇的百节龙灯。鳌鱼灯是盘谷的传统灯采,堪称一绝。在表演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录音录像技术对这些活动进行录制,以形成完整的视听资料。该资料既可以用来宣传,以扩大赣南客家灯彩歌舞的影响,还可以用来研究和留存,给后世以参考。
3.6大力宣传增强非遗社会认知度
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保护离不开传承人,而现代生活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承人如何将这一文化坚守和传承下去,就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以使得传承人能够对灯彩歌舞文化做出更深的挖掘。鳌鱼灯的传承人李国运、李小羊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就做的很好,他们积极主动、随叫随到,问其原因,他们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上丢掉了,我们要让它发扬光大,要让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知道我们这里出了一个大人物李邦华,出了一个鳌仔(当地土话称鳌鱼灯为打鳌仔)。”
4结束语
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吉水县典型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吉水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吉水鳌鱼灯彩歌舞文化的保护策略进行研究也就十分必要,本文对灯彩歌舞文化的介绍分析就是为了引起对其保护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佘振华.现代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J].文化遗产研究,2016(02):36-44.
[2]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3]崔延虎.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27-30.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传承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294-01
0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具有活态流变特性,一般是通过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人际传播,通过人的继承来延续,而鲜有物质载体,因此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具有一定难度。当前世界注重创新,保护传承非遗也是一样,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申遗、列入名录、进行资料收藏管理这些基本的手段,而需要创新的角度和方式,以更多的形式来推广宣传,以此做到保护和传承,弘扬文化精神和内涵。
吉水鳌鱼灯的灯彩歌舞文化是我国民族灯彩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浓缩,其以歌舞的形式传承至今,在吉水县人的生活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如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吉水鳌鱼灯的传承与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
1吉水鳌鱼灯的由来
《鳌鱼灯》最早起源于明朝,据老艺人述说:《鳌鱼灯》是皇帝赐给李邦华回家玩赏的宫廷灯彩,1628年,李邦华任兵部侍郎,治军有方,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升兵部尚书,为减少拖累,决心抗敌,李邦华毅然遣回家属,其家属留恋京城灯彩,不愿离去,皇帝闻讯,立即赐宫廷灯彩一起,由其家属回家乡玩赏。从此,《鳌鱼灯》就在吉水县盘谷镇的小祠下,太元村一带流传下来。至今已传承到十七代了,《鰲鱼灯》由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组成,每品各两节,共八节。麒麟:为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鳞甲,尾象牛,是吉祥的象征。
2吉水鳌鱼灯的表现形式
其表演有独特的传统形式。整个灯彩分为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每品各两节共八节,分别以淡兰、粉红、霞比、橙黄彩布联结起来。由八个青壮年,着金黄色对襟衫,分两人一组进行集体表演。其程序分为踩四门、打龙、织壁、步桩、跳龙门,即跳跃起来,从空中往下扑,似竹蓝罩彩;鳌要溜,指动作优美贺滑,似鲤鱼游荡戏水;狮要踊,即跳跃扑腾,有如猛虎下山;龙要卷,就是扭搅旋转,宛如舞弄彩绸。
《鳌鱼灯》麟与鳌结对,狮与龙成双,追逐嬉戏,各自翻滚,谓之“打龙”,用“步桩”拗等用各种形式,用意为吉祥物成群成对的嬉闹,在庆祝节日的同时,预祝着村民们富贵吉祥,繁荣昌盛。道具:用竹篾、彩纸、木柄、布片、麻绳制成。
3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保护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策略研究上,我们应当采用动态保护的方法来对其进行保护,这主要是根据灯彩歌舞文化以歌舞为表现形式的特性而提出来的。民间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对民间舞蹈的保护是近年来舞蹈工作所面对的新问题,吉水鳌鱼灯歌舞作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一种,对其的保护也应在该范畴之内。有的舞蹈工作者提出对民间舞蹈的保护,需要其舞蹈本身具备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且表现形式独特以及影响范围广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从条件上来看,吉水鳌鱼灯歌舞已经具备了上述条件,因此,是可以受到重点保护的。
3.1加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障
非遗工作开始之初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政府保障将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争取政府支持不仅仅是向领导要人要钱要设备。我们要从工作出发,做好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多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尽可能地先做出成绩,让领导觉得这项工作大有前途,且能给当地争取荣誉,对本地的宣传推广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引起政府的重视,只要各级政府重视起来,这项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3.2对鳌鱼灯歌舞所负载的民俗仪式进行保护
民俗仪式活动是灯彩歌舞文化表现的载体,对民俗仪式的保护其实就是在保护客家灯彩歌舞文化的基础和生存空间,为灯彩歌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3.3加强对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相关文化研究人员的重视,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理应得到更多的研究与保护,因此,学术界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理论研究来扩大社会各界对该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3.4培养鳌鱼灯舞蹈的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学术和科研工作的鼎力支撑,专家的介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具有巨大的作用,但就是在这个方面,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如何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保护的水平和力度,意义非常重大。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鳌鱼灯舞蹈学习机构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的注意,带动年轻人的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吉水鳌鱼灯进行传承。
3.5利用现代科技录制音像资料进行留存保护
吉水县每年在重大节日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灯彩歌舞表演,吉水的灯采有几十种之多,节目丰富多彩,最有名的是盘谷镇的鳌鱼灯和黄桥镇的百节龙灯。鳌鱼灯是盘谷的传统灯采,堪称一绝。在表演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录音录像技术对这些活动进行录制,以形成完整的视听资料。该资料既可以用来宣传,以扩大赣南客家灯彩歌舞的影响,还可以用来研究和留存,给后世以参考。
3.6大力宣传增强非遗社会认知度
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的保护离不开传承人,而现代生活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承人如何将这一文化坚守和传承下去,就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以使得传承人能够对灯彩歌舞文化做出更深的挖掘。鳌鱼灯的传承人李国运、李小羊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就做的很好,他们积极主动、随叫随到,问其原因,他们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上丢掉了,我们要让它发扬光大,要让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知道我们这里出了一个大人物李邦华,出了一个鳌仔(当地土话称鳌鱼灯为打鳌仔)。”
4结束语
吉水鳌鱼灯歌舞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吉水县典型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吉水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吉水鳌鱼灯彩歌舞文化的保护策略进行研究也就十分必要,本文对灯彩歌舞文化的介绍分析就是为了引起对其保护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佘振华.现代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J].文化遗产研究,2016(02):36-44.
[2]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3]崔延虎.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