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所遇到的难题,其次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培养 具体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就有很多教育家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更是提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牢固掌握一门知识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兴趣,而是天天被家长、老师逼着学习,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笔者发现小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给学习兴趣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更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创新兴趣培养方法、克服各种困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所遇到的难题
(一)小学生集中力不够且时间短。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动,不喜欢坐很长时间,可能刚上课的时候会听老师讲几句,但是一般过了30分钟左右,他们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同学说悄悄话,这种注意力集中程度低并且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导致了数学老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小学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足够吸引人,那么学生就会走神、无心听讲。如果小学数学老师不采取一些吸引人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那么学生将会感到学习数学很吃力而且枯燥乏味。不像初高中生,他们一般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只要老师讲得差不多,他们基本上可以认真听讲下去。
(二)小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也不会考虑得太多,所以他们基本上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对于自己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东西往往置之不理。这与初高中生不同,初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为了将来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通常会努力听老师讲课,不管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如果数学老师不能够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而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学生就会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课堂上也会与老师缺乏互动,从而造成老师没有动力上课,长期下去小学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异常乏味。另外,如果老师每节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比如一味地讲公式、讲计算,那么小学生就会特别讨厌数学课程,从而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小学生比较喜欢具体的事物。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喜欢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事物,如图片、人物、景点。而数学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往往没有语文故事那样精彩、引人入胜,也没有英语中人物对话那样贴近生活。数学更多的是各种原理、加减乘除计算、口诀的背诵、应用题的解答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能够吸引小学生,老师必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一般比较爱憎分明,所以数学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必须得到学生的喜爱,只有得到了他们的喜爱,他们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所说的话他们也愿意听。我国古代也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意思就是如果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亲近,那么学生对老师的话也会深信不疑。数学老师怎么获得学生喜爱和爱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由于小学生比较爱动、调皮,很多时候可能会让老师感到烦恼,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张口就斥责,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或恐惧。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说某小学的某某老师用皮鞭惩罚学生或者打学生的手板或者让学生站着受罚,这些做法都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面对爱动、爱玩的小学生,老师应该多夸赞、多鼓励,即使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也应该和蔼友善地同其溝通交流,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喜欢上数学老师,并愿意听数学老师讲课。二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由于天赋、性格的不同,会有一些学生聪明伶俐、成绩比较好,也会有一些学生反映稍慢、成绩稍差,数学老师应该尊重、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过分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平平的学生,同时应想办法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使其树立起学习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便会牢固掌握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创设充满故事色彩的情境或者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像听故事一样推测各种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如下:第一,创设探索型情境。在讲授一些数学原理、公式时,老师可以在原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然后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时,老师可以先做一个可以变形的长方形让学生回顾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将长方形的对角向外拉动一下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区别和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比如在讲分数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分数,老师可以创设一家人分苹果的情境:爸爸买了4个苹果回来,妈妈吃了2个,爸爸吃了1个,那么学生自己吃了几个?学生回答1个。老师接着问:那么你们吃的1个苹果是苹果总数的多少?学生回答是四分之一。可见,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7.
[2]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现代阅读,2012,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培养 具体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就有很多教育家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更是提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牢固掌握一门知识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兴趣,而是天天被家长、老师逼着学习,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笔者发现小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给学习兴趣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更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创新兴趣培养方法、克服各种困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所遇到的难题
(一)小学生集中力不够且时间短。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动,不喜欢坐很长时间,可能刚上课的时候会听老师讲几句,但是一般过了30分钟左右,他们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同学说悄悄话,这种注意力集中程度低并且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导致了数学老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小学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足够吸引人,那么学生就会走神、无心听讲。如果小学数学老师不采取一些吸引人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那么学生将会感到学习数学很吃力而且枯燥乏味。不像初高中生,他们一般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只要老师讲得差不多,他们基本上可以认真听讲下去。
(二)小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也不会考虑得太多,所以他们基本上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对于自己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东西往往置之不理。这与初高中生不同,初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为了将来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通常会努力听老师讲课,不管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如果数学老师不能够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而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学生就会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课堂上也会与老师缺乏互动,从而造成老师没有动力上课,长期下去小学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异常乏味。另外,如果老师每节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比如一味地讲公式、讲计算,那么小学生就会特别讨厌数学课程,从而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小学生比较喜欢具体的事物。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喜欢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事物,如图片、人物、景点。而数学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往往没有语文故事那样精彩、引人入胜,也没有英语中人物对话那样贴近生活。数学更多的是各种原理、加减乘除计算、口诀的背诵、应用题的解答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能够吸引小学生,老师必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一般比较爱憎分明,所以数学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必须得到学生的喜爱,只有得到了他们的喜爱,他们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所说的话他们也愿意听。我国古代也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意思就是如果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亲近,那么学生对老师的话也会深信不疑。数学老师怎么获得学生喜爱和爱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由于小学生比较爱动、调皮,很多时候可能会让老师感到烦恼,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张口就斥责,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或恐惧。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说某小学的某某老师用皮鞭惩罚学生或者打学生的手板或者让学生站着受罚,这些做法都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面对爱动、爱玩的小学生,老师应该多夸赞、多鼓励,即使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也应该和蔼友善地同其溝通交流,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喜欢上数学老师,并愿意听数学老师讲课。二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由于天赋、性格的不同,会有一些学生聪明伶俐、成绩比较好,也会有一些学生反映稍慢、成绩稍差,数学老师应该尊重、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过分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平平的学生,同时应想办法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使其树立起学习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便会牢固掌握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创设充满故事色彩的情境或者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像听故事一样推测各种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如下:第一,创设探索型情境。在讲授一些数学原理、公式时,老师可以在原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然后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时,老师可以先做一个可以变形的长方形让学生回顾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将长方形的对角向外拉动一下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区别和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比如在讲分数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分数,老师可以创设一家人分苹果的情境:爸爸买了4个苹果回来,妈妈吃了2个,爸爸吃了1个,那么学生自己吃了几个?学生回答1个。老师接着问:那么你们吃的1个苹果是苹果总数的多少?学生回答是四分之一。可见,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7.
[2]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现代阅读,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