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射频融术治疗和精心护理,65例获得成功,治愈率为97.1%。结论:射频消融术目前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措施之一,医护的积极配合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28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通过医护积极配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3~66岁,平均38.2岁。全部患者临床均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病史,并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左侧显性旁路6例,右侧显性旁路3例,左侧隐匿性旁路1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具备射频消融术手术适应证,同时无手术禁忌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排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常规查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做好备皮、青霉素皮试,携带病历护送病人入导管室。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卧床24~72小时,平卧位,术肢伸直,禁止侧卧位,如感体位不舒适可腰部垫软枕,术侧足部伸屈及进行肌肉按摩。当出现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咳嗽时,应用手压穿刺点,以防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作好生活护理。鼓励静脉穿刺的患者,6小时后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血栓。根据医嘱作好止血、抗炎、输液等治疗。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人回病房,立即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1~3天,最初2小时内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1次,之后每30~60分钟测1次,连续测5次。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测2天。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室上速再发或射频消融时损伤传导途径而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处理。③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穿刺部位放1kg沙袋压迫6~12 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定时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防加压包扎过紧致血栓形成。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如有渗血应立即更换纱布,重新指压穿刺点15~20分钟,止血后加压包扎,重复沙袋压迫止血。④并发症护理:消融后损伤心内膜可有轻微胸痛,通常于术后24~48小时自行缓解。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胸闷、憋气,可给予氧气吸入,但此症状需与穿刺所致气胸相鉴别。镇静药物的应用及低血容量可以导致低血压,当病人主诉不适时应监测其血压变化。
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后应逐渐恢复活动量,1~2周可恢复相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运动,1个月后可恢复完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术后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 1~3个月,以防血栓发生[1]。1~2周复查心电图,以后1个月复查心电图半年,必要时需复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结 果
65例获得成功,治愈率为97.1%。
讨 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2]。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伤口愈合快,病人容易接受。对很多患者来讲,“射频消融”还是一个新的名词,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当病人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对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对穿刺部位精心护理。我们体会,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医护的积极配合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栾明霞,史玉英.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内科,2008,3(1):141.
2 邓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0,17(1):7.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28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通过医护积极配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3~66岁,平均38.2岁。全部患者临床均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病史,并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左侧显性旁路6例,右侧显性旁路3例,左侧隐匿性旁路1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具备射频消融术手术适应证,同时无手术禁忌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排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常规查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做好备皮、青霉素皮试,携带病历护送病人入导管室。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卧床24~72小时,平卧位,术肢伸直,禁止侧卧位,如感体位不舒适可腰部垫软枕,术侧足部伸屈及进行肌肉按摩。当出现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咳嗽时,应用手压穿刺点,以防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作好生活护理。鼓励静脉穿刺的患者,6小时后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血栓。根据医嘱作好止血、抗炎、输液等治疗。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人回病房,立即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1~3天,最初2小时内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1次,之后每30~60分钟测1次,连续测5次。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测2天。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室上速再发或射频消融时损伤传导途径而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处理。③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穿刺部位放1kg沙袋压迫6~12 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定时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防加压包扎过紧致血栓形成。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如有渗血应立即更换纱布,重新指压穿刺点15~20分钟,止血后加压包扎,重复沙袋压迫止血。④并发症护理:消融后损伤心内膜可有轻微胸痛,通常于术后24~48小时自行缓解。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胸闷、憋气,可给予氧气吸入,但此症状需与穿刺所致气胸相鉴别。镇静药物的应用及低血容量可以导致低血压,当病人主诉不适时应监测其血压变化。
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后应逐渐恢复活动量,1~2周可恢复相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运动,1个月后可恢复完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术后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 1~3个月,以防血栓发生[1]。1~2周复查心电图,以后1个月复查心电图半年,必要时需复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结 果
65例获得成功,治愈率为97.1%。
讨 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2]。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伤口愈合快,病人容易接受。对很多患者来讲,“射频消融”还是一个新的名词,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当病人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对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对穿刺部位精心护理。我们体会,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医护的积极配合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栾明霞,史玉英.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内科,2008,3(1):141.
2 邓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