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尤其是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在教授音乐知识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合唱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对音准的把握,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创新合唱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的能力和音乐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科学开展;合唱训练
前言: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展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改变学生的音乐思维,并通过合唱中不同声部、不同乐器和分工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学习指挥,体验和谐
学会合唱中的指挥是科学开展合唱训练的第一步,在一个完整的合唱中少不了指挥的参与,指挥不同的手势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以此来协调各声部的配合,达到最好的合唱效果。所以,不管是演唱者还是指挥者都需要清楚各种手势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应该加入合唱指挥的教学,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指挥各种手势的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的合唱练习中。在合唱训练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合唱的要点,最重要的是指挥手势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合唱的默契。以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作为例子来说,老师要先对这首歌曲的延长部分进行教学,然后针对这一个歌曲的特点。如这一歌曲的节拍为4/4,根据这一特点对指挥手势的图示进行讲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待学生对手势熟悉之后,教师要对这些手势的含义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攥拳表示结束,手的前后推拉表示声音的渐强和渐弱,如果手势的幅度较大则表示需要该部分需要情感高涨,反之就是情绪要平淡。学生掌握之后,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轮流指挥进行合唱,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体会到指挥对于各声部和谐统一的作用,只有做好指挥这一工作才能是合唱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合唱中指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位置可以决定合唱是否完整,是否流畅,是否真正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训练中对指挥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乐感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合唱水平的不断进步。
二、灵动思维,尝试创新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改变,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找到一些有趣的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思维,以灵动的思维方式活跃合唱训练的氛围,寻求更好的训练效果,是学生的合唱训练更加轻松愉快。在学习《七色光之歌》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合唱形式,即:没有固定的动作,也不对合唱是队伍的排列做出规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教师可以不要对学生的肢体动作和队列形式进行限制,演唱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让音乐中的感情带动学生的肢体语言,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合唱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充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还可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解放演唱者的思维,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跟着自己的感情自由表达,保证合唱训练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需要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课堂合唱训练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情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舒适的氛围中开展合唱训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乐器,提升音准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训练中,要想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学生的音准也很重要。音准是唱歌的基础,不仅是合唱中在其他演唱形式中也很重要。教師可以通过一些乐器的教学来展开,通过对乐器的演奏的展示和学习,学生对于音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合唱中掌握不同声部的音准,有更好的表现。在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借助学习竖笛这一乐器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准的把握。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竖笛吹奏乐句,唱一句吹一句,学生可以通过听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改变学生在音准上的问题。在学生熟悉每一句的旋律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首歌曲的合唱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个别音准不准的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将学生分组,一组用竖笛演奏,一组演唱,一遍之后交换,也可以纠正学生的音准,达到不错的合唱效果。通过乐器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经过视唱的对比分辨出合唱各声部的不同和自身的不足,在演唱时有了一定的依据,更加有利于合唱时各声部之间的配合,呈现更好的合唱演出。
四、深入探究,培养情感
音乐的美不只是其旋律和歌声的优美和动听,更重要的是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除了音准的把握、思维的活跃和指挥配合的默契,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是合唱更加生动感人,深入人心。例如,在进行《映山红》这一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进行了讲述,学生通过对歌曲背后的故事的倾听,以及创作时的背景的了解和一些其他演唱改革取得作品的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在进行合唱时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教师在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情感教学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全面认识歌曲,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是歌曲表演的灵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理解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要认识到在课堂中进行训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在开展这一训练时除了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还要讲授有关于指挥的知识,不断创新合唱方法,加强学生对音准和音乐情感的理解,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合唱的水平和对音乐整体感知的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晨.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55+166.
[2]王彩萍.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艺术评鉴,2017(16):90-91.
[3]田晶.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2-13.
[4]卞蓓蓓.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科学开展合唱训练[J]. 北方音乐,2018,38(16):130-13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科学开展;合唱训练
前言: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展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改变学生的音乐思维,并通过合唱中不同声部、不同乐器和分工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学习指挥,体验和谐
学会合唱中的指挥是科学开展合唱训练的第一步,在一个完整的合唱中少不了指挥的参与,指挥不同的手势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以此来协调各声部的配合,达到最好的合唱效果。所以,不管是演唱者还是指挥者都需要清楚各种手势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应该加入合唱指挥的教学,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指挥各种手势的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的合唱练习中。在合唱训练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合唱的要点,最重要的是指挥手势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合唱的默契。以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作为例子来说,老师要先对这首歌曲的延长部分进行教学,然后针对这一个歌曲的特点。如这一歌曲的节拍为4/4,根据这一特点对指挥手势的图示进行讲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待学生对手势熟悉之后,教师要对这些手势的含义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攥拳表示结束,手的前后推拉表示声音的渐强和渐弱,如果手势的幅度较大则表示需要该部分需要情感高涨,反之就是情绪要平淡。学生掌握之后,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轮流指挥进行合唱,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体会到指挥对于各声部和谐统一的作用,只有做好指挥这一工作才能是合唱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合唱中指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位置可以决定合唱是否完整,是否流畅,是否真正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训练中对指挥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乐感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合唱水平的不断进步。
二、灵动思维,尝试创新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改变,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找到一些有趣的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思维,以灵动的思维方式活跃合唱训练的氛围,寻求更好的训练效果,是学生的合唱训练更加轻松愉快。在学习《七色光之歌》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合唱形式,即:没有固定的动作,也不对合唱是队伍的排列做出规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教师可以不要对学生的肢体动作和队列形式进行限制,演唱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让音乐中的感情带动学生的肢体语言,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合唱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充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还可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解放演唱者的思维,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跟着自己的感情自由表达,保证合唱训练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需要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课堂合唱训练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情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舒适的氛围中开展合唱训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乐器,提升音准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训练中,要想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学生的音准也很重要。音准是唱歌的基础,不仅是合唱中在其他演唱形式中也很重要。教師可以通过一些乐器的教学来展开,通过对乐器的演奏的展示和学习,学生对于音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合唱中掌握不同声部的音准,有更好的表现。在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借助学习竖笛这一乐器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准的把握。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竖笛吹奏乐句,唱一句吹一句,学生可以通过听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改变学生在音准上的问题。在学生熟悉每一句的旋律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首歌曲的合唱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个别音准不准的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将学生分组,一组用竖笛演奏,一组演唱,一遍之后交换,也可以纠正学生的音准,达到不错的合唱效果。通过乐器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经过视唱的对比分辨出合唱各声部的不同和自身的不足,在演唱时有了一定的依据,更加有利于合唱时各声部之间的配合,呈现更好的合唱演出。
四、深入探究,培养情感
音乐的美不只是其旋律和歌声的优美和动听,更重要的是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除了音准的把握、思维的活跃和指挥配合的默契,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是合唱更加生动感人,深入人心。例如,在进行《映山红》这一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进行了讲述,学生通过对歌曲背后的故事的倾听,以及创作时的背景的了解和一些其他演唱改革取得作品的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在进行合唱时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教师在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情感教学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全面认识歌曲,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是歌曲表演的灵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理解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要认识到在课堂中进行训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在开展这一训练时除了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还要讲授有关于指挥的知识,不断创新合唱方法,加强学生对音准和音乐情感的理解,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合唱的水平和对音乐整体感知的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晨.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55+166.
[2]王彩萍.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艺术评鉴,2017(16):90-91.
[3]田晶.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2-13.
[4]卞蓓蓓.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科学开展合唱训练[J]. 北方音乐,2018,38(1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