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经济文科类的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性。优秀的营销人才要想具备高超的营销技巧,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心理,并能通过观察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心理,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开设《消费者行为学》,且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讲授,更应强调技能的掌握。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专业能力的要求,《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状
(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
经过调查,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汇报交流等。但很多方法的使用过于牵强,只停留在为了丰富课堂设计,存在运用不当的弊病。如应用最多的是案例式教学,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导入或解释知识要点,也能适当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等。看似方法得当,但并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要求。
(二)缺乏针对性的综合实训项目
一门课,它的核心能力点是什么,有没有分项技能。学生掌握分项技能后,最终的形成性能力是什么?这是每一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开设《消费者行为学》这么课程的院校,大多缺少这方面问题的思考。需要老师们分解课程能力点,设定针对性的相关实训项目。目前,《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没有特定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大多还只是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太过传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消费者行为学》的考核,主要还停留在笔试,笔试题型过于老套,开放性、应用性题目占比重也较小,偏离了应用技能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的目的。即便个别实行“过程化考核”,也大都是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评价的结果是,高分的学生也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消费者行为观察能力,消费者心理的敏锐感知能力,营销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营销素养统统与成绩脱钩,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也就失去了考核真正的意义。
二、解决途径———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教学计划的改革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系统知识“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我们根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综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当然,我们也绝不能排斥传统教学,在现阶段条件下,传统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理论的运用或技能的训练要借助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1) 理论抽象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融入了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因此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这些理论,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可以事先创设某些相关消费教学的情境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就不会生硬晦涩地把理论强加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待学生领会基本理论以后,再鼓励学生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的消费者行为,使学生真正领悟所学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营销素养。
(2) 操作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比如影响__消费者购买的购物情境、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等,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真实模拟营销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来领悟理论知识的营销应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超市,让学生分组分析购买情境、销售终端的情境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最终形成销售情境的分析报告并进行讲评。在课堂上可运用小组比賽的形式,真实模拟某产品的购买情境设置。
(3) 体验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当然,为了要引起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案例的选择一般都尽量真实、有趣、可读性强,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与反应,提高学生认真准备、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消费者行为学的应用性决定了贴近营销实践的案例教学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重要性。如有关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个性心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可在课前把相应的参考书籍布置下去,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体现营销心理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消费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可给同学们做相关的心理测试,让他们分析自己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体验感也会有所增强。
(三)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市场专业的教育特色,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学习的结果,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應改革。在课程总体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各项课内课外活动的参与介入程度的评定,以此来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期末成绩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试,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第二部分是以提交项目综合实训报告的形式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中去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教学内容枯燥难懂、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教学现状,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教学反馈结果也表明了学校和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改革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2010.(11)
3、 赵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2)
4、 吕宇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J].职业,2013(05)
作者简介:肖伟(1979-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一、《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状
(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
经过调查,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汇报交流等。但很多方法的使用过于牵强,只停留在为了丰富课堂设计,存在运用不当的弊病。如应用最多的是案例式教学,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导入或解释知识要点,也能适当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等。看似方法得当,但并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要求。
(二)缺乏针对性的综合实训项目
一门课,它的核心能力点是什么,有没有分项技能。学生掌握分项技能后,最终的形成性能力是什么?这是每一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开设《消费者行为学》这么课程的院校,大多缺少这方面问题的思考。需要老师们分解课程能力点,设定针对性的相关实训项目。目前,《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没有特定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大多还只是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太过传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消费者行为学》的考核,主要还停留在笔试,笔试题型过于老套,开放性、应用性题目占比重也较小,偏离了应用技能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的目的。即便个别实行“过程化考核”,也大都是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评价的结果是,高分的学生也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消费者行为观察能力,消费者心理的敏锐感知能力,营销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营销素养统统与成绩脱钩,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也就失去了考核真正的意义。
二、解决途径———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教学计划的改革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系统知识“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我们根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综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当然,我们也绝不能排斥传统教学,在现阶段条件下,传统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理论的运用或技能的训练要借助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1) 理论抽象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融入了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因此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这些理论,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可以事先创设某些相关消费教学的情境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就不会生硬晦涩地把理论强加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待学生领会基本理论以后,再鼓励学生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的消费者行为,使学生真正领悟所学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营销素养。
(2) 操作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比如影响__消费者购买的购物情境、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等,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真实模拟营销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来领悟理论知识的营销应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超市,让学生分组分析购买情境、销售终端的情境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最终形成销售情境的分析报告并进行讲评。在课堂上可运用小组比賽的形式,真实模拟某产品的购买情境设置。
(3) 体验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当然,为了要引起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案例的选择一般都尽量真实、有趣、可读性强,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与反应,提高学生认真准备、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消费者行为学的应用性决定了贴近营销实践的案例教学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重要性。如有关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个性心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可在课前把相应的参考书籍布置下去,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体现营销心理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消费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可给同学们做相关的心理测试,让他们分析自己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体验感也会有所增强。
(三)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市场专业的教育特色,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学习的结果,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應改革。在课程总体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各项课内课外活动的参与介入程度的评定,以此来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期末成绩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试,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第二部分是以提交项目综合实训报告的形式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中去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教学内容枯燥难懂、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教学现状,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教学反馈结果也表明了学校和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改革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2010.(11)
3、 赵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2)
4、 吕宇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J].职业,2013(05)
作者简介:肖伟(1979-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