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2018年新版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正式登上我国教育舞台,作为本轮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开拓进取指明了方向。笔者将结合教学学情现状,对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实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111-02
物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逐步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品格和知识能力,是学生将所习得的物理知识逻辑内化为自我思维的成果,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引导,把握高中阶段的关键时刻,利用物理学科授课的机会,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日后学习工作夯实基础。
一、物理核心素养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的内涵
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阶段不应只关注学生之于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解题和计算能力,更应当启发提升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素养:
(一)建立物理科学世界观,树立物质概念,掌握物理学知识和应用手段;
(二)完善自身物理逻辑思维,形成自我物理知识体系,启迪自身物理科学思想;
(三)提升实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能力;
(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质疑能力、探索发现精神、科研态度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五)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習习惯,增强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物理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必要性
在既有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答对更多的题目上,这固然也是教学目标之一,但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教学框架忽视了对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的提高,背离了物理教育培育科学人才的根本方向,脱离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科学实验世界的实际需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和大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势必有很多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继续进行物理学科的深造,这不仅仅是当代教育理念之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更是时代发展中培养高新科技人才的必要的过渡时期的需求,故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扩宽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广度和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和效率,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高中物理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理论,启迪学生物理世界观念形成
在物理科学中,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物质运动、能量转换、电磁效应等等物理规律及其实际运用。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物质世界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习题和考试要求作为课堂导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物理知识框架,长期考虑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特殊利好,教材中的内容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精华观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教材。
教学案例1:以“磁场”这部分的知识点为例,由于磁场、磁力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而学生在初中也并未过多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名词及概念。比如:日常生活中学生都用过吸铁石和指南针,吸铁石能够吸引铁质物质,指南针能够在方向变换中准确指出南北方向,我们知道力的存在是产生运动的前提,所以在吸铁石和指南针的应用中,一定有一种力促使了运动的现象出现,由此引出磁力的概念;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磁力存在且它不可能只有一个作用端,磁力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作用双端是什么,向学生渗透磁力来源于磁场,而磁现象的本质是在磁场中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循序渐进地,由教师和学生一同探索磁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电磁学物理知识体系,相比于直接告诉学生磁力、磁场、磁感线是什么,这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日后对物理的知识掌握和运用。
(二)引入思维导图,优化物理实验操作与分析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优化物理实验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笔者的经验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物理实验课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实验—教师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的教学模式会挤压课堂容量,降低教学效率,而实验思维导图更生动、直观,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实验步骤,去分析反思实验结果,去总结优化实验流程。
教学案例2:以“长度的测量”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展示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以实验题目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向学生解释本次实验所需工具、测量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读数要求、结果分析、误差解释等,思维导图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出实验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查看和记忆,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在思维导图上做补充说明,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形成自己关于测量长度实验的实验理论体系。通过这种实验讲解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在实验课中的解释时间,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把教材学薄、学懂、学透,减轻实验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科研兴趣。
(三)合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中阶段物理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且晦涩,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课堂走神、参与度下降的情况,故高中物理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情景来优化课堂学习氛围。 教学案例3:在进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人类自出生就生活在地球上,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流转规律变化,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其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那么,在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行星,它们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有,是否可用共同规律解释这种天体物理现象?由此进行知识扩展深化,让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加深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现实意义解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构建天体物理知识网络。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索能力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完成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变性,由此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特定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必须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某些物理实验去帮助学生灵活地记忆物理概念。了解到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理解。这样的合作探究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它也能够完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学案例4:在教学《时间和位移》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探究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同一直线上如何使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呢?在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大多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接着一些学生也想到了应用好跑车和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先观看课本上的实验,之后在了解其实验背景的基础之上完成特定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过程就了解的不是太过清楚,而还有学生则在速度与位移认知方面存在着一种局限。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打点计时器就是物理上常使用的一种速度测量工具。在纸带上,通过对于打出的点做出研究,实验者也可以探寻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运动状况。此类实验探究过程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它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创新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物理探索思维
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作为基础,完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类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不成熟,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也应该由小组合作模式去帮助学生共同探讨物理知识。创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完成学生思维的有效进步。让学生依据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产生新的想法,最终强化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5:在教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课程时,部分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大多认为输出电压是要明显小于输入电压的。对于学生的此种认知状况,教师应将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组,通过分组讨论模式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学习时大多对电路的欧姆定律产生了一个较为完全的了解,他们也知道了在闭合电路中电流和电动势是成正比的,它和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由此在进行计算时,学生也必须区分出内外电阻,了解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使用规律。该定理说明了在闭合电路中,电流只是取决于电源电动势和闭合电路的总电阻。这是物理知识学习的一大难点,在电压表接到电源两极之后,其测得的电压并不是整个电路的电压,而是路端电压。在式子中,由于内电阻和外电阻的影响,所以某些时候测得的值也不是足够正确的。教师在教学物理时要创新物理教学手段,应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开创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的有效学习方式,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六)优化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概念是学生认知物理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某些物理概念,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体系做出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需基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站在物质运动、能量变换等角度在脑海中对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进行认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由此完成物理课堂教学質量的提高。
教学案例6:在教学“平抛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什么特点,而是由上个世纪柯受良飞跃黄河的壮举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上个世纪柯受良飞跃黄河的故事展示出来,成功吸引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也非常想要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能够飞跨黄河。接着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本节课程的重点知识平抛运动,展示最基础的平抛运动。让学生理解到平抛运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运动组合,它可以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待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分解过程做出理解之后,教师接着可以在课下准备好坐标、木板、小球、斜槽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会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对平抛运动小球的运动轨迹做出记录,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则应该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借助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该类理论知识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漫长过程,需要物理教师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共同努力,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中心目的,全方位、多角度优化教学活动,革新教学发展观念,更新教学配套辅助设备,符合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茂魁.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实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111-02
物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逐步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品格和知识能力,是学生将所习得的物理知识逻辑内化为自我思维的成果,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引导,把握高中阶段的关键时刻,利用物理学科授课的机会,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日后学习工作夯实基础。
一、物理核心素养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的内涵
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阶段不应只关注学生之于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解题和计算能力,更应当启发提升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素养:
(一)建立物理科学世界观,树立物质概念,掌握物理学知识和应用手段;
(二)完善自身物理逻辑思维,形成自我物理知识体系,启迪自身物理科学思想;
(三)提升实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能力;
(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质疑能力、探索发现精神、科研态度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五)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習习惯,增强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物理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必要性
在既有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答对更多的题目上,这固然也是教学目标之一,但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教学框架忽视了对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的提高,背离了物理教育培育科学人才的根本方向,脱离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科学实验世界的实际需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和大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势必有很多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继续进行物理学科的深造,这不仅仅是当代教育理念之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更是时代发展中培养高新科技人才的必要的过渡时期的需求,故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扩宽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广度和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和效率,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高中物理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理论,启迪学生物理世界观念形成
在物理科学中,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物质运动、能量转换、电磁效应等等物理规律及其实际运用。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物质世界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习题和考试要求作为课堂导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物理知识框架,长期考虑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特殊利好,教材中的内容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精华观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教材。
教学案例1:以“磁场”这部分的知识点为例,由于磁场、磁力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而学生在初中也并未过多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名词及概念。比如:日常生活中学生都用过吸铁石和指南针,吸铁石能够吸引铁质物质,指南针能够在方向变换中准确指出南北方向,我们知道力的存在是产生运动的前提,所以在吸铁石和指南针的应用中,一定有一种力促使了运动的现象出现,由此引出磁力的概念;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磁力存在且它不可能只有一个作用端,磁力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作用双端是什么,向学生渗透磁力来源于磁场,而磁现象的本质是在磁场中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循序渐进地,由教师和学生一同探索磁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电磁学物理知识体系,相比于直接告诉学生磁力、磁场、磁感线是什么,这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日后对物理的知识掌握和运用。
(二)引入思维导图,优化物理实验操作与分析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优化物理实验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笔者的经验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物理实验课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实验—教师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的教学模式会挤压课堂容量,降低教学效率,而实验思维导图更生动、直观,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实验步骤,去分析反思实验结果,去总结优化实验流程。
教学案例2:以“长度的测量”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展示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以实验题目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向学生解释本次实验所需工具、测量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读数要求、结果分析、误差解释等,思维导图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出实验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查看和记忆,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在思维导图上做补充说明,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形成自己关于测量长度实验的实验理论体系。通过这种实验讲解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在实验课中的解释时间,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把教材学薄、学懂、学透,减轻实验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科研兴趣。
(三)合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中阶段物理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且晦涩,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课堂走神、参与度下降的情况,故高中物理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情景来优化课堂学习氛围。 教学案例3:在进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人类自出生就生活在地球上,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流转规律变化,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其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那么,在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行星,它们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有,是否可用共同规律解释这种天体物理现象?由此进行知识扩展深化,让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加深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现实意义解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构建天体物理知识网络。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索能力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完成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变性,由此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特定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必须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某些物理实验去帮助学生灵活地记忆物理概念。了解到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理解。这样的合作探究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它也能够完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学案例4:在教学《时间和位移》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探究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同一直线上如何使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呢?在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大多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接着一些学生也想到了应用好跑车和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先观看课本上的实验,之后在了解其实验背景的基础之上完成特定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过程就了解的不是太过清楚,而还有学生则在速度与位移认知方面存在着一种局限。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打点计时器就是物理上常使用的一种速度测量工具。在纸带上,通过对于打出的点做出研究,实验者也可以探寻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运动状况。此类实验探究过程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它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创新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物理探索思维
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作为基础,完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类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各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不成熟,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也应该由小组合作模式去帮助学生共同探讨物理知识。创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完成学生思维的有效进步。让学生依据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产生新的想法,最终强化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5:在教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课程时,部分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大多认为输出电压是要明显小于输入电压的。对于学生的此种认知状况,教师应将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组,通过分组讨论模式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学习时大多对电路的欧姆定律产生了一个较为完全的了解,他们也知道了在闭合电路中电流和电动势是成正比的,它和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由此在进行计算时,学生也必须区分出内外电阻,了解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使用规律。该定理说明了在闭合电路中,电流只是取决于电源电动势和闭合电路的总电阻。这是物理知识学习的一大难点,在电压表接到电源两极之后,其测得的电压并不是整个电路的电压,而是路端电压。在式子中,由于内电阻和外电阻的影响,所以某些时候测得的值也不是足够正确的。教师在教学物理时要创新物理教学手段,应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开创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的有效学习方式,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六)优化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概念是学生认知物理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某些物理概念,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体系做出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需基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站在物质运动、能量变换等角度在脑海中对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进行认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由此完成物理课堂教学質量的提高。
教学案例6:在教学“平抛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什么特点,而是由上个世纪柯受良飞跃黄河的壮举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上个世纪柯受良飞跃黄河的故事展示出来,成功吸引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也非常想要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能够飞跨黄河。接着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本节课程的重点知识平抛运动,展示最基础的平抛运动。让学生理解到平抛运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运动组合,它可以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待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分解过程做出理解之后,教师接着可以在课下准备好坐标、木板、小球、斜槽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会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对平抛运动小球的运动轨迹做出记录,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则应该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借助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该类理论知识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漫长过程,需要物理教师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共同努力,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中心目的,全方位、多角度优化教学活动,革新教学发展观念,更新教学配套辅助设备,符合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茂魁.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