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剧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小学生直观思维强,通过对课本剧的编排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课本剧将平淡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进行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一、精选课本剧演绎素材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不放过任何细节,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教师不妨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素材局限性不大,凡是有人物、情节的课文,都可以用于课本剧的编排。教师要精心选取适合运用课本剧教学的课文,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小学生对课本剧的了解并不全面,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先通过教材中的独幕剧进行引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就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明确课本剧必要的背景、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因素,便于后续对课文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了该独幕剧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明确了“幕启,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孙休由内室上”这样的舞台说明在演出时不需要读出来,但要通过表情、肢体等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教材文本让学生了解课本剧应如何展开,选取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课本剧教学。教师要选择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较丰满的文本,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祁黄羊》一文,就非常适合作为课本剧教学的素材。通过课本剧进行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课本剧的使用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选取教材内的文本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让学生在把握课内文本阅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旦选定文本,学生需要对课本剧进行编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益处。
  二、启动课本剧创编程序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材内容进行课本剧改编,改编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不仅对人物形象有整体把握,而且要明确文本揭示的主旨。课本剧的创编,教师要居于次要地位,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适时对课本剧的创编进行指导。
  如师生决定把《祁黄羊》编写成课本剧,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主人公的形象。教师要将课本剧的创编交给学生,只需要提出适当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便可。《祁黄羊》的课本剧应采用多幕剧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将几年前晋国国军悼公任命祁黄羊为中军尉的背景作为第一幕,将悼公第一次询问祁黄羊作为第二幕,悼公第三次的询问为第三幕。教师提醒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征,尤其是要把主人公祁黄羊的正直无私体现出来,还要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剧的形式,如人物应写在前面,空格后再写语言,用括号表示人物神态等变化。教师对学生创编课本剧的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初次尝试创编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有方法的进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课本剧的创编,就同一文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小组内再进行分工,采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将课本剧的创编工作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仅起辅助作用。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个性,全面发展。
  三、塑造课本剧排演品质
  课本剧的排演是课本剧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排演前的准备活动是排演课本剧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按照课本剧的剧本搜集、制作道具。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点拨,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体验自编自导自演的乐趣。
  学生将《祁黄羊》课本剧创作完成后,由小组成员自行准备道具,如利用废纸箱和颜料做成了悼公的头饰。在正式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彩排,通过对学生课本剧的彩排,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语速、语调、停顿等问题,教师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小组成员沟通,小组同学再将课本剧表演进行完善,教师要在整个活动中做好记录。正式表演时,教师可以客串主持人,将语文课堂变成小型演出现场,在学生演出的过程中掌控全程气氛,必要时引导“观众”为小演员们送去掌声。各小组全部完成表演后,教学活动并不结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课本剧演出作评价,除学生发言,教师也要做好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小型演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学生们意犹未尽,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以课本剧形式进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戏剧表演再现文本内容,更能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本剧教学不停止于表演结束,学生汇演后,及时的点评让学生继续感受课本剧的魅力,优缺点的点评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本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课本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课本剧编演意义重大,课本剧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真正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通過对人物的再现,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充分开发了语文课堂的魅力。寓教于演,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其他文献
散文既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不似戏剧情节那样高潮迭起,却具有自身特有的文体特征,即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根据散文特质进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精炼的语言,体会和感受作者言语中抒发的人生感悟。  《怀念母亲》一文,季羡林先生采取了“文包日记”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写作风格朴实、诚挚。为此,笔者确立以下教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安排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这些语文要素大都以课文“泡泡”提示语或者课后习题的形式贯穿于各单元的语文教材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的识字要求为:“1600字左右”,写字量为“800字左右。”低年级阶段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笔者本着识字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基于字理、阅读、复习例谈识字教学,以激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热爱,为学生走进深度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字理,追根溯源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从造字法来看,包括象形
期刊
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承载着思想内容,思想内容通过适宜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教师立足文本言语形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巧妙地选择教学点,引导学生读懂言语形式承载的思想内容,并围绕言语形式的特征细读文本,探寻文本表达的奥秘,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关键词语,探寻文本奥秘  一个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句子往往是由关键的词语凸显出来的。这些词语是作者灵感的触发点、情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节课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内容过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那对于每个教学环节来说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学生也很难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对于短短的一节课来说,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有用的知识呢?下面主要以《明天要远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语气词,让学生实现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一课一得,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语文。  一、借助语气词引领学生朗读的理论依据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常
期刊
鲁迅先生曾经对书籍的插图有过精辟的论述: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宣传画。部编语文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这些色彩鲜丽、画面唯美的插图不但能较快地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还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下面笔者就插图在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作用做简要阐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不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我们牙牙学语时便开始接触古诗词,此后古诗词要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意境美和意象美,寓情于景的美好情感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展现的更加生动、形象、丰富、饱满。下面,笔者以《江雪》的教学为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解
期刊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重视主体性作用,交给学生主动权  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经常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
期刊
“研读”是一种高效化的阅读形式,“研读”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永不满足的精神。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研究性学习相联,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在“研读”模式下,学生能够与文本之间展开深入的对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容,促进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接下来,以《海洋——
期刊
重点句的学习运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尤其进入中高年级后,几乎每课都会涉及重点句的学习与运用。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重点关注,力求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活动中,进而把握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大量出现的情形是:教师对重点句教学往往是理解其表现形式后再组织仿写,教学总是在句式上“打转转”,训练多了,反而会让学生对语言的表现力产生钝感,最终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