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剧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小学生直观思维强,通过对课本剧的编排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课本剧将平淡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进行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一、精选课本剧演绎素材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不放过任何细节,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教师不妨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素材局限性不大,凡是有人物、情节的课文,都可以用于课本剧的编排。教师要精心选取适合运用课本剧教学的课文,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小学生对课本剧的了解并不全面,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先通过教材中的独幕剧进行引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就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明确课本剧必要的背景、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因素,便于后续对课文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了该独幕剧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明确了“幕启,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孙休由内室上”这样的舞台说明在演出时不需要读出来,但要通过表情、肢体等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教材文本让学生了解课本剧应如何展开,选取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课本剧教学。教师要选择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较丰满的文本,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祁黄羊》一文,就非常适合作为课本剧教学的素材。通过课本剧进行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课本剧的使用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选取教材内的文本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让学生在把握课内文本阅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旦选定文本,学生需要对课本剧进行编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益处。
二、启动课本剧创编程序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材内容进行课本剧改编,改编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不仅对人物形象有整体把握,而且要明确文本揭示的主旨。课本剧的创编,教师要居于次要地位,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适时对课本剧的创编进行指导。
如师生决定把《祁黄羊》编写成课本剧,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主人公的形象。教师要将课本剧的创编交给学生,只需要提出适当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便可。《祁黄羊》的课本剧应采用多幕剧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将几年前晋国国军悼公任命祁黄羊为中军尉的背景作为第一幕,将悼公第一次询问祁黄羊作为第二幕,悼公第三次的询问为第三幕。教师提醒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征,尤其是要把主人公祁黄羊的正直无私体现出来,还要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剧的形式,如人物应写在前面,空格后再写语言,用括号表示人物神态等变化。教师对学生创编课本剧的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初次尝试创编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有方法的进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课本剧的创编,就同一文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小组内再进行分工,采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将课本剧的创编工作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仅起辅助作用。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个性,全面发展。
三、塑造课本剧排演品质
课本剧的排演是课本剧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排演前的准备活动是排演课本剧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按照课本剧的剧本搜集、制作道具。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点拨,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体验自编自导自演的乐趣。
学生将《祁黄羊》课本剧创作完成后,由小组成员自行准备道具,如利用废纸箱和颜料做成了悼公的头饰。在正式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彩排,通过对学生课本剧的彩排,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语速、语调、停顿等问题,教师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小组成员沟通,小组同学再将课本剧表演进行完善,教师要在整个活动中做好记录。正式表演时,教师可以客串主持人,将语文课堂变成小型演出现场,在学生演出的过程中掌控全程气氛,必要时引导“观众”为小演员们送去掌声。各小组全部完成表演后,教学活动并不结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课本剧演出作评价,除学生发言,教师也要做好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小型演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学生们意犹未尽,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以课本剧形式进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戏剧表演再现文本内容,更能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本剧教学不停止于表演结束,学生汇演后,及时的点评让学生继续感受课本剧的魅力,优缺点的点评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本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课本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课本剧编演意义重大,课本剧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真正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通過对人物的再现,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充分开发了语文课堂的魅力。寓教于演,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精选课本剧演绎素材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不放过任何细节,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教师不妨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素材局限性不大,凡是有人物、情节的课文,都可以用于课本剧的编排。教师要精心选取适合运用课本剧教学的课文,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小学生对课本剧的了解并不全面,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先通过教材中的独幕剧进行引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就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明确课本剧必要的背景、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因素,便于后续对课文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了该独幕剧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明确了“幕启,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孙休由内室上”这样的舞台说明在演出时不需要读出来,但要通过表情、肢体等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教材文本让学生了解课本剧应如何展开,选取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课本剧教学。教师要选择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较丰满的文本,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祁黄羊》一文,就非常适合作为课本剧教学的素材。通过课本剧进行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课本剧的使用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选取教材内的文本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让学生在把握课内文本阅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旦选定文本,学生需要对课本剧进行编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益处。
二、启动课本剧创编程序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材内容进行课本剧改编,改编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不仅对人物形象有整体把握,而且要明确文本揭示的主旨。课本剧的创编,教师要居于次要地位,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适时对课本剧的创编进行指导。
如师生决定把《祁黄羊》编写成课本剧,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主人公的形象。教师要将课本剧的创编交给学生,只需要提出适当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便可。《祁黄羊》的课本剧应采用多幕剧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将几年前晋国国军悼公任命祁黄羊为中军尉的背景作为第一幕,将悼公第一次询问祁黄羊作为第二幕,悼公第三次的询问为第三幕。教师提醒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征,尤其是要把主人公祁黄羊的正直无私体现出来,还要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剧的形式,如人物应写在前面,空格后再写语言,用括号表示人物神态等变化。教师对学生创编课本剧的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初次尝试创编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有方法的进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课本剧的创编,就同一文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小组内再进行分工,采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将课本剧的创编工作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仅起辅助作用。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个性,全面发展。
三、塑造课本剧排演品质
课本剧的排演是课本剧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排演前的准备活动是排演课本剧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按照课本剧的剧本搜集、制作道具。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点拨,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体验自编自导自演的乐趣。
学生将《祁黄羊》课本剧创作完成后,由小组成员自行准备道具,如利用废纸箱和颜料做成了悼公的头饰。在正式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彩排,通过对学生课本剧的彩排,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语速、语调、停顿等问题,教师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小组成员沟通,小组同学再将课本剧表演进行完善,教师要在整个活动中做好记录。正式表演时,教师可以客串主持人,将语文课堂变成小型演出现场,在学生演出的过程中掌控全程气氛,必要时引导“观众”为小演员们送去掌声。各小组全部完成表演后,教学活动并不结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课本剧演出作评价,除学生发言,教师也要做好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小型演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学生们意犹未尽,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以课本剧形式进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戏剧表演再现文本内容,更能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本剧教学不停止于表演结束,学生汇演后,及时的点评让学生继续感受课本剧的魅力,优缺点的点评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本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课本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课本剧编演意义重大,课本剧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真正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通過对人物的再现,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充分开发了语文课堂的魅力。寓教于演,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