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国的心理版图》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史蒂芬·巴龙(Stefan Baron)曾任德国《明镜》周刊、《经济周刊》记者,研究中国问题30余年,其作品曾多次获奖。其妻尹广燕(Guangyan Yin-Baron)出生于中国,主修新闻传播学,1993年赴德主修经济学,现为中德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通过自己和妻子多年来对中国的体验和理解,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理念和经济发展等状况,该书是作者对中国的认知和总结。作者认为,当前世界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已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上购买力最强的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几乎世界每个人的福祉都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如何,对欧洲和世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德国和世界都显得特别重要。
  该书主要观点: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斐然。作者认为,中国过去40年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西方世界为此用了200年时间,中国只用了40年。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作者在深入研究孔子的治国思想后认为,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世界大同的境界,主张为政以德,实施德政,爱护子民。三是中国依旧处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中国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此,政府制定了很多改革目标和具体措施,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注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四是中西方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同。作者认为,个人是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中国更加强调个人同集体的关系。五是中国人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作者发现,过去很多中国年轻人被西方文化所吸引,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但如今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了,中国人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六是中国人重视家庭和教育。作者称,西方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要求,中国人则鼓励安静和谦虚,讲究隐藏和控制个人情绪。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讲究在家要孝敬父母和长辈,家族的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七是德国人对于中国喜爱和偏见并存。作者认為,很多熟悉和了解中国的德国人对于中国是又爱又恨,他们一方面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表示不满。八是西方应正确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作者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害怕中国的崛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想都产生于西方世界,源自中国的道教和儒学都是主张和平的思想。
  《世界大国的心理版图》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德国引起较大反响,荣获2018年年度经济图书奖,德国政要、知名人士,机构、媒体也纷纷给予推荐。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23日,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使命,新华社英文客户端(Xinhua News App)(以下简称“客户端”)上线发布。一年多来,客户端不断创新对外新媒体报道,注重用户体验,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和平台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向全世界用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第一英文移动门户,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关注和好评,取得良好国际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近70万次,其中海外用户达到5
期刊
一、中国形象研究的探索  区别于比较文学、跨文化形象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侧重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或形象在国际决策中意义的研究路径,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主要关注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形象呈现与传播策略。本文对国内从1996年1月至2019年3月的主要新闻传播期刊及大学学报的250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传播学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从宏观上看,传播学领域
期刊
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华为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改以前不常在媒体露面的作风,直接走到前台,多次接受海内外知名媒体采访,代表企业发声,正面回应热点问题。据悉,自1987年华为创办以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不超过10次。自2019年1月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公开表示“我一定要让客户理解我们,一定要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奋斗,渡过这个困难的时期”起,其作为华为企
期刊
电影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往往具有超越国界的意义。具有中国元素的电影会在西方引起关注,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媒体的角度讲,对电影的报道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了折射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本文对BBC和新华社的两篇电影类英文稿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讨怎样把这样的报道做好,能够以小见大,真正让海外受众接受和喜欢。  对文化背景的关注  2
期刊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中国与他国之间的争端和利益冲突趋于复杂,国际上歪曲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声音时有出现。除了官方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声,进行正面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外,近年来一些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就与我国有关的国际争端热点话题与国外相关人士在国际媒体上进行对话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民间对话的特色与特殊效果  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
期刊
在国际政治变革和转型的背景下,国际舆论场中的非理性表达越来越频繁,各种夹杂着不同政治诉求的言论借助新媒体平台在不同国家间迅速蔓延。这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同时,也给对外传播工作带来巨大挑战。2018年8月23日,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全国外宣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对外宣传要坚持以我为主、融通中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其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就是要求对外宣传不但要让对方接收到,而且也要
期刊
在这个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年轻人看不惯老年人,相互不能容忍达到登峰造极的时代,老年人的一切活动便是为了收集话柄,准备有朝一日数落这些年轻人,而年轻人则窥测时机,以证明老年人愚昧无知。帕洛马尔先生真不知该说什么。即使有时他想插话,也无法启齿,因为双方都那么固执己见,不愿听他那连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道理。  其实他并不想阐明什么道理,只是想给双方提些问题。  那得有人请求他讲出那些话。可是,谁也未曾想到
期刊
“城市形象”的定义最早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个要素构成。随着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城市形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在全球化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特的“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和传播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  柳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总量位列广西第二、工业产值第一,但囿于区位、经济总量、文化底蕴等多方面限制,城市形象的对外传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9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期刊
“城市外交”是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是在中央政府授权或政策指导下以城市这个次国家行为体为主体的国际交往活动,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其中,国际友好城市(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y)机制是城市外交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联谊与合作关系”,①有利于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对于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