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语文背景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二要常态地记录。每天写一点文字,只要是真诚的就是有价值的。它不仅是一份思考的记录,一次行走的痕迹,更是快乐的蓄积,幸福的储备。三是常态地沟通。在生活中沟通,在网络上沟通,与有肝胆人共事,与有情怀者共生。他们会激发你,点醒你,影响你。一个常态阅读、写作与沟通的教育人不会寂寞,不会倦怠,不会抱怨,因为他始终在反思、重构、丰富和体验。生存状态的优化与物质相关,但不必然地相关,精神的觉醒才是其关键的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校长良好的生命状态,决定着一个学校师生良好的生命状态。因此,生命状态的领导力是高级的、也是关键的领导力。
  2. 领导教育信息化:如何将互联网与语文教育完美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学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都可以依托信息化得以解决。因为网络的误用就抛却互联网而“独善其身”,不是现代人应有的姿态。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草木皆兵,只要合理规避,就能扩大学生视野,体现学习自主,激活情感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借互联网之力,课堂将更开放,更多元,更丰富,更有味。当教研活动与QQ群、微信、网络应用平台对接之后,我们就有了释放激情,分享体验,共建资源,专业互助的支撑。当教育叙事被成千上万人阅读,而不是自己孤芳自赏;当个人才艺被无数熟悉或陌生的人“点赞”,而不是在平常的岁月里尘封;当教学困境在网上被一个个有心人联合攻关,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那时,一种叫作职业幸福的东西就会生长起来。互联网,我们无须回避;互联网,我们别无选择。
  但同时,我们要思考,当教育与互联网相遇,他们是两情相悦,还是貌合神离,甚至相互伤害呢?一味地夸大互联网的作用,言必信息化,行必互联网,似乎没有运用现代技术就不是好课,不开发应用微课就是落伍,这都不是理性的教育,不是科学的实践。如果鲜活的文本通过微课将结果提前让学生了然于胸,语文教学必然索然无味。当结果未知时,教育的效果最好。只有不确定的结果,才是对学生深度阅读的最大诱惑,阅读中的预测、沉思、选择、判断、联系等阅读品质才可能得到发展。如果盲目模仿理科教学,将教学内容,甚至细节都一一示众,句句解剖,那学生学到的必然是体无完肤、面目可憎的语文。无论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要因文本、因学情、因时机而应用。信息化的应用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它不应破坏语文的情境,不应代替学生的运思,不应败坏学习的兴味。我个人以为,知识要点、语文素材、写字教学的微课要做,要用,还要大张旗鼓地用。阅读教学不是不能用微课,不是不能“翻转”,而是要慎用、巧用。这样,互联网和教育才能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当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育深度融合中误入歧途时,校长应有直觉、有能力、有责任带领他们理性应用,科学融合。
  3. 领导职业境界:如何提高校长领导力的境界?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杜拉克说:“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现代教育靠的不是权力,而是领导力。权力是一项刚性的社会机能,而领导力则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学养、气质、人格、习惯、智慧和形象等构成的综合影响力。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的一段话,我以为是对领导者境界作的生动描述,是对领导力高下的独特诠释——“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就是学校蓬蓬勃勃,学生个性彰显,每个生命诗意栖居,享受美好的童年,享受生命的欢愉。但这一切我们又找不到刚性的举措,刻板的教条,似乎没有什么作为,但又似乎无所不为。这就是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及包括每位老师具有的领导力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为而治,不是不治,更不是不作为,而是用领导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个体。让领导的对象有精神的归属,感到安全、自由、快乐、有尊严。带好一个班级和带好一群教师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让他们不待扬鞭自奋蹄,身有繁务却乐在其中。语文背景校长的领导力应该是更具有文化特质、管理艺术和智慧内核的影响力。校长的管理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控制却无所不在掌握之中,不刻意却无一不抵达自己的目标。这需要的是对教师推己及人的体认和尊重,需要拥有对教师个性差异了解、顺应与改造的策略。校长的管理精细却不露痕迹,雅致却不致造作,
  如同徽派建筑一样,不乏精巧,却又不显奢华。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虽是君子之道,但作为一个“精致”的管理者,既要有清真雅正之质,又要有丰沛华美之形,形质合一,然后方完满。校长的管理是徽州的山水,天然纯净;是建安文学之文风,质朴刚健。他有坚守,有底线,有激情,有力量。校长的管理是朗朗苍穹,无所不包;是深深大洋,无所不容。容难容之事,容难容之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淡定从容,锋销镝灭。要相信思想的力量,相信人格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相信包容的力量。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修为,需要我们在阅读、思考、实践中不断生长和蜕变。最终,内存于心的是强大的灵魂,外显于形的则是高超的领导力。
  二、 推进并实现“三大改造”
  1. 改造我们的校园。让每一面墙壁上的内容更有吸引力,让动态的视频播放平台也在墙面上活起来。将自然里的山水植物创造性引进来,让孩童们去种植,去欢喜,去体验。朱清时先生说,创新能力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没有体验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校园要让阅读无时不在,让社团无处不在,让静静地阅读与吟诵成为常态,让有趣的社团占领每个儿童的心。让校园成为一个营地,学生们在这里补给,在这里习得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应用,到田野里行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热热闹闹的他人传授的德育场景,是‘在青少年意识表面上爬行’。”教育部最近颁发文件,要求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就是要让知行合一,让教育重构,让校园涅槃。让学生们多一些摸爬滚打,多一些真实解决,多一些团队协作。我们不这样做会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安全。我们这样做也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责任。眼前的所谓“安全”是未来的大危险,于民族是危,于生命亦是危。唯有这样有活力,有品质,有创意的校园,才能构建大语文的天地,发展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2. 改造我们的教师。当前,教师群体存在普遍的焦虑和倦怠,其成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层面的,有机制层面的,也有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我们有多少次平等而真诚地关心过老师的家庭、孩子,以及他的生活状态;有多少次倾听过他的职业规划和志趣所在。教师也是人,我们不能期望他一直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校长就是心理学专家,就是为教师解铃、解忧、解开枷锁的灵魂导师。教师要做目中有人的教育,校长更要做目中有师的管理。校长首先要去除功利,而不是在众声喧哗中追求所谓的“政绩”。校长首先要静下来,再让老师静下来。建立教师阅读吧,健身馆,录音棚,写作室,创意坊,研究院,书画室,分享屋……让教师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而爱好教育,爱好教师这个职业。改造我们的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改造课堂,让学生真提问,提真的问题,获得真的发展。那样的课堂也许是“危险”的、不确定的,但这样的课堂才是精神与思维拔节的课堂。否则,教学就是徒费时间。要引导教师走出经验的牢笼,学科的界域,参与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与实践。文化是课程的母体,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们要学习文化,感受文化并主动融入文化。要通过教师修炼工程,让每位老师逐步具有一个良好的语感,一个敏锐的课感,一份创造的灵感和一份教育的情感。语文教师的改造是语文课堂改造的前提,没有教师的优化与转型,关键问题永远都是关键问题。
  3. 改造我们的学生家长。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常会以“5加2等于零”发出教育之无奈,也以此作为我们安于现状的理由。我们果真无法作为吗?我们可以运用常态的,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非常态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培训,持续地为家长提供教育的方法、资源和引导。每天做一点点,每次影响哪怕一个家长,都是功德无量的!当今教育,缺少的主要不是理论、方法和策略,而是精卫填海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态度。校长的领导力如果只是影响到学校管理团队,这算是三等境界;影响到每位教师,那算是二等境界;影响到每位学生,那算是一等境界;影响到每一位家长,给他们正能量、好方法和大情怀,这算是超一流的校长,是不可用等级来描述的。天地有法却无常法,人间有道却无常道。校长应是灵活用法,智慧用道的高人。在看似不可捉摸而又无法企及的灵动机变之后,是一颗对生命的悲悯和对职业的悦纳。如此,校长领导力也便“简单”而又实际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的改良,语文素养持续的提升也就大有希望了。
其他文献
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笔调简洁,细节传神,一如女作家茹志娟的文风,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事物的本质。反复阅读此文,更有一种樟树即人、人即樟树的强烈感觉。“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课文的开篇就点明了所要描写的主体,并留下悬念,引发读者阅读期待;结尾“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可谓余音绕梁,含蓄蕴藉,让人回味,引人
期刊
安 慰  狮子迷路了  谁去送它回家  鳄鱼哭了  谁给它一块手帕  灰熊寂寞了  谁去陪它聊天  犀牛受伤了  谁去给它包扎  鲨鱼害怕了  谁去亲亲它  但愿我们的爱  任何地方都能到达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五味太郎有一个绘本,很有意思,名字叫《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说的是鳄鱼生了一颗蛀牙,可是很怕看医生,心惊胆战地去医院,让医生给他治疗。然而,医生见病人是鳄鱼,更加害怕。两人怀着同样的心情完成
期刊
苏格拉底在《最大的麦穗》一文中的智慧,是从一件平凡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并且将这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别人。下面就以三年级的散文《槐乡五月》谈谈中年级散文教学的最大麦穗。  一、 以言逮意  引导学生以言逮意,离不开 “读”。首先,从“得意”的角度来看,在朗读中,“意”的形象会越来越饱满、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仿佛文本中的这人、这物、这景、这情,就在眼前。其次,从“得言”的角度来看,言
期刊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若是一味地从结构分解、笔画组成的角度来识字、写字,原本意蕴深远、趣味盎然的汉字就变成了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认识汉字就是一次枯燥无味的痛苦历程。何不回归汉字的本真,发掘汉字内在的神韵,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学习语文呢?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的一篇阅读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向我们描述了宝岛台湾蝴蝶谷的迷人风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发现修订后的“实施建议”中对话的主体由“三者”变为了“四者”,这多出的一员就是“教科书编者”。实践证明,“教科书编者”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或缺。优秀文章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但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却数量有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一册书也就二十来篇吧,哪篇文章被选人教材,有怎样的教学价值,适合哪个年级
期刊
一、 “神话”导入,认识英雄  师:上课前来考考大家,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现三幅神话故事的图片)  生:《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师:这三个故事都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教师板书)  师:这些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位英雄一样的神。“盘古开天辟地”中是谁?  生:《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  生:《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生:《夸父追日》中的夸父。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
期刊
识字教学中  理三个方面。小学识字教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又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应该在不违背汉字构成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讲解。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位王先生,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就不能在阅读以及写作中,更好地应用汉字。正确
期刊
2004年4月19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应邀再赴乌海市培训。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次邀请我们调研、培训的乌达区仅有13万人口。这里的市民土生土长的不多,大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因此,这次活动安排创下了我们调研、培训的五个之最: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针对性最强,研讨最深入,课改的热情最高。  所谓“时间最长”,是说这次培训安排了满满4天。20日上午
期刊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改编于“非典”时期的一篇新闻报道。由于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非典”时期,他们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加之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平凡人的事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文本质朴无华的语言来体会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并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先后三次的试教与反思中,我逐渐明晰了本课的教学轨迹,向着简约而丰满的教学境界前行。  一教
期刊
姥对乡亲们的爱、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姥姥的爱,则是文章的暗线。  学生在我的点拨下,不难发现“剪纸”传情,就是文本内在的“穿珠”之“线”,而文中小屯窗上贴着的剪纸、乡亲们的夸奖、姥姥的剪纸情景、结尾的抒情,就是这两根线上的“珍珠”。主“线”贯穿始终,“珠”才有序不散。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阅读时更容易抓住主线,理清文脉,逐渐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阅读思路因此更清晰。  二、 立足关注——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