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6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8-01
高三进入二轮复习后,很多教师和学生喜欢把主要精力放在解答题上,而对小题往往是就题论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他们有得解答题者得高分之说,而笔者认为若能研究好小题,充分发挥好它的增值功能,也能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分数,下面笔者就近期高三小题训练中的一题为例,谈谈课堂上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例题:长为L(L<1)的线段AB两端点在抛物线y=x2上,线段AB中点M到x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生1:设F为焦点,分别过A、B、M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M1,则M到准线的距离 d=|MM1|-■=■|AA■|+|BB■|-■=■(|AF|+|BF|)-■≥■|AB|-■=■L-■。
生2:此解法有问题,因为线段AB不能过F点,所以等号取不到,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先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与y=x2联立,消去y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中点M的轨迹方程,再求M到x轴的最小值。但此法有点运算量。
生3:可设M(x0,y0),直线AB的参数方程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 ,代入y=x2中,得到关于t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仿生1的方法也可解决问题。
生4:可设A(x1,y1)、B(x2,y2)、M(x0,y0),则y1=x12,y2=x22两式相减得:y1-y2=x12-x22,故直线AB的斜率k=x1+x2=2x0,直线AB的方程为y-y0=2x0(x-x0),与y=x2联立得:x2-2x0x+2x02-y0=0,所以x1+x2=2x0,x1x2=2x02-y0
由弦長公式得:■■=L, 即y0=■+x■■。
令t=1+4x02≥1,y0=■(t+■)-■因为L<1,所以y0关于t递增,当t=1时,即x0=0时,y0取最小值为■为所求。
生5:刚才的解法都较繁,我们可以先猜后证,先猜出AB平行于x轴时,M到x轴的最小值为■,然后证明■≥■(*)。
证明如下:要证(*)式成立,只要证:■≥■,
即证:2(x12+x22)≥(x1-x2)2+(x12-x22)2,
即证:(x1+x2)2≥(x12-x22)2
即证:1≥(x1-x2)2
也就是证:1≥|x1-x2|成立,因为1>L≥|x1-x2|,所以(*)式成立。
师点评: 同学们讨论得很精彩,生1虽然解法错误,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生2、生3、生4都是从正面先求出M的轨迹方程,然后再求M到x轴的最小值,而生5则从另一角度去先猜答案,然后证明,这也是一种解题的思路。值得同学们学习!
师又问:若去掉L<1,这一条件,答案又如何呢? ,
dmin=■,(0<L<1)■-■,(L≥1)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拓展1:长为L的线段AB两端点在抛物线y2=2px(p>0)上,线段AB中点M到准线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dmin=■+■,(0<L<2p)■,(L≥2p)
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拓展2:长为L的线段AB两端点在椭圆■+■=1(a>b>0)上,线段AB中点M到右准线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dmin=■-■,(0<L<■)■,(L≥■)。
引导学生继续探讨:
若改为双曲线呢?引导学生猜出答案,并留给学生课后探讨。
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小题的研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讨论,打开思路,也可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高三进入二轮复习后,很多教师和学生喜欢把主要精力放在解答题上,而对小题往往是就题论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他们有得解答题者得高分之说,而笔者认为若能研究好小题,充分发挥好它的增值功能,也能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分数,下面笔者就近期高三小题训练中的一题为例,谈谈课堂上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例题:长为L(L<1)的线段AB两端点在抛物线y=x2上,线段AB中点M到x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生1:设F为焦点,分别过A、B、M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M1,则M到准线的距离 d=|MM1|-■=■|AA■|+|BB■|-■=■(|AF|+|BF|)-■≥■|AB|-■=■L-■。
生2:此解法有问题,因为线段AB不能过F点,所以等号取不到,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先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与y=x2联立,消去y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中点M的轨迹方程,再求M到x轴的最小值。但此法有点运算量。
生3:可设M(x0,y0),直线AB的参数方程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 ,代入y=x2中,得到关于t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仿生1的方法也可解决问题。
生4:可设A(x1,y1)、B(x2,y2)、M(x0,y0),则y1=x12,y2=x22两式相减得:y1-y2=x12-x22,故直线AB的斜率k=x1+x2=2x0,直线AB的方程为y-y0=2x0(x-x0),与y=x2联立得:x2-2x0x+2x02-y0=0,所以x1+x2=2x0,x1x2=2x02-y0
由弦長公式得:■■=L, 即y0=■+x■■。
令t=1+4x02≥1,y0=■(t+■)-■因为L<1,所以y0关于t递增,当t=1时,即x0=0时,y0取最小值为■为所求。
生5:刚才的解法都较繁,我们可以先猜后证,先猜出AB平行于x轴时,M到x轴的最小值为■,然后证明■≥■(*)。
证明如下:要证(*)式成立,只要证:■≥■,
即证:2(x12+x22)≥(x1-x2)2+(x12-x22)2,
即证:(x1+x2)2≥(x12-x22)2
即证:1≥(x1-x2)2
也就是证:1≥|x1-x2|成立,因为1>L≥|x1-x2|,所以(*)式成立。
师点评: 同学们讨论得很精彩,生1虽然解法错误,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生2、生3、生4都是从正面先求出M的轨迹方程,然后再求M到x轴的最小值,而生5则从另一角度去先猜答案,然后证明,这也是一种解题的思路。值得同学们学习!
师又问:若去掉L<1,这一条件,答案又如何呢? ,
dmin=■,(0<L<1)■-■,(L≥1)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拓展1:长为L的线段AB两端点在抛物线y2=2px(p>0)上,线段AB中点M到准线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dmin=■+■,(0<L<2p)■,(L≥2p)
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拓展2:长为L的线段AB两端点在椭圆■+■=1(a>b>0)上,线段AB中点M到右准线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
dmin=■-■,(0<L<■)■,(L≥■)。
引导学生继续探讨:
若改为双曲线呢?引导学生猜出答案,并留给学生课后探讨。
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小题的研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讨论,打开思路,也可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