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妇女就业研究状况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目前国外学术界对大萧条时期女性就业情况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类著作中,一类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妇女生存状况的综合性著作,一类是关于这一时期妇女就业的专题性研究著作。
  苏珊·韦尔的《支撑自己:1930年代的美国妇女》[1]是一本全面研究20世纪30年代妇女生存境况的权威著作。关于妇女就业问题,她认为在大萧条时期,女性和男性一样,不得不参加工作来维持自己以及家庭的生存。尽管公众强烈反对,但是已婚妇女依然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是女性就业者由年轻、单身女性向年轻稍大、已婚女性转变过程中的一部分。虽然二战常常被认为是这种转变的源头,但实际上在大萧条期间已经出现了转变趋势。另外,她还认为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传统角色分工使得妇女受大萧条的冲击比较小。尽管妇女面临着解雇、周期性失业、工作环境不安全以及工资低等困难,但是妇女并没有被驱逐出劳动力市场,在这一时期她们支撑了自己并且取得了小的进步。因此,她认为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来说并不是一个暗淡凄凉的时期,相反这十年是20世纪妇女史中一个比较丰富多彩的时期。
  珍妮·韦斯廷的《设法应对:妇女如何幸存与大萧条》[2]也是一本论述20世纪30年代妇女生存境况的综合性著作。作者描述了在大萧条时期,家庭主妇、年轻女性、工作女性以及一些杰出女性的生存状况。在大萧条时期中产阶级妇女面对危机努力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努力降低经济危机对家庭带来的冲击。而在大萧条时期长大的年轻女性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工作,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作者认为尽管在大萧条时期工作女性的收入不高,并且不被认可,但是很明显的是妇女的工作已经冲破了家庭的束缚。
  除去研究大萧条时期妇女生存状况的综合性著作,还有一些专门研究妇女生存状况的专门性著作。大萧条时期女性就业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这之中,已婚妇女的就业状况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从20世纪初开始,已婚妇女在劳动力市场所占比重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对于已婚妇女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威妮弗蕾德·D.W.博林认为,不能只把20世纪30年代妇女参与就业简单地归为经济需求的驱使,因为中等收入家庭的已婚妇女参与工作的人数也在增长。妇女参与工作受到如童工的减少、出生率的降低、家庭经济功能的变化、经济不景气和想要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心理等的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并不能确定地说到底是哪个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而参与工作的已婚妇女选择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就是说,已婚妇女参与工作是她们将家庭置于首要地位的表现。她们为了孩子,为了丈夫或者为了家庭的其他需求而工作。尽管她们的经济地位超越了家庭的界限,家庭个人以及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保持不变的。[3]
  大萧条时期,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女性的就业也引起了美國公众的不满,已婚女性首当其冲。许多人认为是已婚就业女性“偷走”了男性的工作,认为她们应该退出劳动力市场,把工作职位留给养家的男性。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美国大众对已婚妇女就业的态度迅速恶化,已婚妇女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了严重的歧视,成为了大萧条的“替罪羊”。在就业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妇女的就业人数依然保持着增长趋势?一部分学者将其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及传统的性别分工,认为妇女就业人数的增长受益于以前所遭受的性别歧视。
  艾丽斯·凯斯勒·哈里斯在《外出工作:美国就业史》[4]中指出,尽管20世纪30年代妇女就业环境严重恶化,但是她们都没有放弃工作,也没有停止寻找工作。而在这一时期,已婚妇女的就业人数也明显上升。但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参与工作的妇女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妇女会选择工作是受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推动。在大萧条时期,虽然妇女在一些专业领域和职业领域失去了一些阵地,但是总体来看,妇女不仅守住了她们长期从事的工作,而且进入了一些新的领域。与受到重创的重工业领域相比,妇女就业人数较多的轻工业和服务性行业遭受的打击较小,并且恢复较快。因此,作者指出,妇女因为长期被排斥在重工业领域之外,而受损较小,妇女似乎受益于以前所遭受的歧视。
  这一观点在威尼弗雷德·D .旺德西的《妇女的工作和家庭观:1920-1940》[5]中也有体现。她认为在那一时期,尽管只有很小一部分已婚妇女参与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家庭观念是向着好的方向变化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已婚妇女参与工作。对于大萧条对已婚妇女的影响,她认为尽管妇女仍然受到很严重的歧视,但是越来越多的已婚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她指出在大萧条时期,很多男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从事被社会定义为“女人的职业”,但是在这一时期,勞动力市场对这些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数需求是增加的,因此在社会整体失业率很高的情况下,妇女从事白领工作的人数却在增加,因此,她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使得妇女从中受益。
  对于大萧条对妇女的就业的影响,有学者觉得大萧条对妇女就业有着长久的消极的影响,也有学者乐观地认为这些遭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洛伊斯·沙夫在《去工作和去结婚:女性就业、女权主义和大萧条》[6]这本著作中,探究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妇女的经济生活,然后分析了大萧条对女性就业和女性主义的影响,沙夫的态度是比较悲观的。沙夫指出在20世纪初,妇女不管在地位还是独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女性不仅取得了投票权提高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最重要的是社会对她们的态度也变得宽容,雇佣已婚妇女也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支持。因为从工作和经济独立中得到了信心,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妇女有权力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她们还认为妇女不该被迫在家庭和事业这两者中进行选择。然而在大萧条带来的沉重的经济压力迫使一些人改变了原本的看法。她们开始认为妇女找工作只是出于家庭的需要并且保证雇佣已婚妇女这一行为不是对男性的威胁,因为在劳动市场有着明确的男女分工。沙夫认为早期女性主义的这种转变对妇女的经济地位有长期的消极影响。因为否定了妇女就业是出于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已婚妇女就业的行为就只能被看作是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随着妇女参与的工作越来越低级,进入劳动市场的妇女人数越来越多,关于妇女就业的观点的这一转变就使得妇女经济地位越来越低。因此,沙夫认为如果大萧条对男性来说是一个灾难的话,那么对女性来讲,它就是一个更大的灾难。妇女失去了基本的立足点,这个损失直到20世纪40年代回归繁荣也没有得到弥补;妇女不得不在她们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领域与男性竞争;被迫从她们已经得到的工作中离职;不得不退回较低的社会的地位,拿着很低的收入。而公众对于已婚妇女参与工作的敌视态度也毁掉了美国的女性主义。   与沙夫观点相似的还有林恩· Y .温纳。在她的著作《从工作女孩到到工作母亲:美国女性劳动力, 1820-1980》[7]中,她以1920年为界限,将1820-1980年的美国妇女就业分为“工作女孩的时代”和“工作母亲的时代”来论述美国妇女就业的历史。在书中,温纳探究了促使美国妇女进入就业市场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以及公众对于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长这一趋势的态度。温纳指出1900-1940年间,女性劳动力市场主要还是由单身女性、寡妇、离婚妇女组成,参与工作的妻子多是穷人或者黑人。对于20世纪30年代已婚妇女的就业情况,温纳认为因为大萧条的到来激化了大众对已婚妇女参与工作的反对态度。因为大萧条时期工作短缺,公众对已婚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态度恶化,又进一步强化了传统观念,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已婚妇女应该待在家里,而不应该外出工作,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大萧条时期妇女的就业情况持乐观态度,玛丽·W. M. 哈格里夫斯就是其中之一。她指出,尽管大萧条对于专业职业的妇女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在其他类型工作的妇女,地位却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就业的妇女正在逐渐变为一支更稳定、更成熟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已婚的、土生土长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这对二战后女性主义的复兴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8]
  对于大萧条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学者们的看法也有所分歧。威廉·亨利·查夫在《美國妇女:1920-1970年妇女社会、经济和政治角色的变化》[9]一书中有所涉及。他指出,在1920-1940年间,妇女在追求经济平等方面的进步微乎其微。工作女性依然没有冲破传统性别分工的束缚,从事着低等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而她们想要取消经济歧视的心愿也没有得到大众的支持。这一时期,妇女劳动力人数的增长只是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反映,并不能代表妇女经济活动的积极变化。与威廉·亨利·查夫 不同的是,南希·沃罗克在《妇女与美国历史》[10]一书中对大萧条时期妇女就业发展状况的评价就很积极,她指出在大萧条时期,黑人工作妇女的经济地位没有大的改善,白人妇女在经济危机时期的处境要比白人男性好。尽管大萧条使得妇女的就业环境恶化,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隐藏的好处,并且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一场无意识无组织的妇女运动。
  总的来说,关于大萧条时期妇女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丰富的。对于妇女的就业环境,学者们都认为大萧条时期妇女的就业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环境,尤其是已婚妇女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对于妇女参与就业的众多促进因素中,到底哪个是主导因素尚无定论。而对大萧条时期妇女参与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的原因,学者们主要将其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妇女的性别歧视,还有学者将其归因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至于大萧条时期妇女就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学者们之间仍然存在分歧。鉴于妇女就业相关的一些问题还存在着很大分歧,加上一些大部分著作只是在若干章节有所提及,很多都只是简单论述,并没有深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20世纪30年代妇女的就业问题还是很必要的。
  注释:
  [1]Susan Ware, Holding Their Own: American Women in the 1930s, Boston: G.K. Hal & Co., 1982.
  [2]Jeane Westin, Making Do: How Women Survived the’30s,Chicago: Follett, 1976.
  [3]Winifred D. Wandersee Bolin, The Economics of Middle-Income Family Life: Working Women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65, No.1(Jun., 1978),pp.60-74.
  [4]Alice Kessler-Harris, Out to work: A History of Wage-Earning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5]Winifred D. Wandersee , Women’s Work and Family Values:1920-1940,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6]Lois Scharf , To Work and To Wed: Female Employment, Feminism,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80.
  [7]Lynn. Y Weiner, From Working Girl to Working Mother: the Female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2-1980,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5.
  [8]Mary W. M. Hargreaves , “Darkness Before the Dawn: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Depression Years” , Mable E. Deutrich; Virginia C. Purdy , Edi. , Clio Was a Woma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Women, Washington D. C.: How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9]William H. Chafe , The American Woman:Her Changing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oles, 1920-197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0]Nancy Woloch , Women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Alfred A. Knopf, Inc. ,1984.
  作者簡介:张向,女,汉族,籍贯:河南南阳,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大学,研究方向;美国史。
其他文献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中国麻将为我国国粹之一,它注入了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有着深奥的理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讲,麻将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包含了古代的天文历法以及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各家的哲学思想。麻将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孕魅力及内涵丰富、底蕴悠长的东方文化特征,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
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班,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在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中,有很多失败战例。其中陈陶之战不仅惨遭失败,而且致使整个平叛战争拖延时间,造成后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然而归咎其失败原因,却可以看出此战失败的必然性。其一,这次战争攻打叛军的时间不对,两军对决时士兵的气势悬殊,唐军不占天时。其二,这次战争唐军所用战术不适合当时地理情势,不占地利。其三,肃宗以相为将,用人不当、临时
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班,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国之间明争暗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激烈的斗争。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变得空前强盛,其余六国为了保存实力对抗秦国,开始大规模网罗人才,招揽士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改革内政,以御强敌。战国四公子养士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展开。  一、养士可以扩大自身的势力  孟尝君田文之父乃齐威王少子田婴,据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食品安全理念的推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物的营养与安全。绿色食品指采取一种绿色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绿色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了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等。  【关键词】: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期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城市功能就是城市所具有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天津城市从明代至清中叶,逐渐由军事城堡向商业都市转型,从而促进其城市功能由单一军事防御功能向经济、漕运、行政等多种功能演变。这种转变也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天津;城市功能;演变  一、前言: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中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处理最好的国家之一,垃圾处理技术也是国际先进水平。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公民为中心社会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加上并不健全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在垃圾处理上的丰富经验,对我国有许多借鉴意义。通过对日本岛根县跟我
期刊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自由主义者的眼里是不屑一顾的,是受到反对的。在众多的反对者中,波普尔可算是主要代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进行了批判,认为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的总结是犯了西方哲学中固有的理性主义传统错误,总是试图从历史中找寻可以彰明未来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一种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的调调,这一“历史主义的贫困”必须通过批判的理性加以克服。
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陽 712082)  【摘要】:公元十世纪左右,西藏由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形式表现为领主庄园式。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基础上,极大地束缚了西藏农奴的人身自由,生产力低下。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仍然维持了原有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不变,直至1959年因西藏部分反动上层分子发动叛乱,在中央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这才废除了腐朽的封建农奴制。  【关键词】:西藏;封建
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实践报告基于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担任推介小组口译翻译的经历,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口译项目中在准备阶段和进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了推介口译的特点和技巧。  【关键词】:以色列护肤品;翻译技巧;合作原则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政治、商业、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经济长期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受到国
期刊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文化土壤的滋润,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高素质、有文化的公民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