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之路,探索出一条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目标?2017年6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从事基础教育的名校长,将会聚在广州市增城区,结合各自学校的实践,就上述话题展开思想碰撞。这样重大又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了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增城区教育局,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名校长的指导与支持。在此,特邀本刊总编王永江谈谈“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主题背后有什么故事?
王永江:一百七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打跨了中国的教育自信和民族自信,进入20世纪初的中国引入全盘日化、西化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又引入了当时的苏联教育理念和模式。而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进行了许多自我革命和探索,但随着世界大门的敞开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进入了一个困顿期、迷茫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发展总基调,为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大方向。相信在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领先于世界的教育发展的特有模式,将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既能唤醒教育自信、文化自信,又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大环境。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及时梳理、总结和沟通、交流,本次峰会旨在为教育一线的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校品牌管理》:您理想中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是什么样的?
王永江:说实话,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正是因为模糊,所以需要一轮又一轮的研讨,需要具有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名校长、厅局长、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起研讨。可以肯定的是,把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色填充好,把过去与未来联结好,实现中西方等文化多元的结合才可称得上是“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好的可借鉴的模式,像源自周朝的“六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顶级的素质教育。然而,到了孔子之后,对“四书五经”的重视远超过对“六艺”的重视。如果能够把这些传统发展下来,那可谓好的“中国模式”。
我所期待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应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第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第二,工匠精神的传承;第三,做好乡村教育,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按照城市的方式来做;第四,平民教育,现在主要还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第五,个性化的可选择性的特色教育,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应成为一种主流。这就是我对“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一个模糊印象。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当下的中国教育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什么地位?怎么其品牌内涵与价值?
王永江:从体量来说,中国的教育是最大的。从重视程度来讲,我们的政府、家长和学校最重视的。同时,中国教育也为世界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可是,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学习国外教育旧模式的我们落后了,难以完成新的任务。
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处于世界前列,那么中国的精英怎会都往外国跑呢?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反映他们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意。现实中,不少的中国孩子在中国学校里找不到自信与成功感,也并没有多少中国学校品牌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脚,就连北大、清华的世界影响力都不够大,这是我们比较遗憾的地方。
尽管近段时间的上海PISA测试表现为我们争得了一些荣誉,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这能代表什么呢?这是否代表了中国教育真正的走向世界?這本身就值得反思与讨论。仅仅因为上海的成功,英美前来取经,就盲目地认为中国教育名列世界前茅,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评价。
《学校品牌管理》: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您认为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参与到“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中来?
王永江:教育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我曾发一条朋友圈动态:不懂社会学的人没有资格研究教育学,不懂社会的人没有资格做教育工作者。当时,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一些教育同仁的讨论。
现代教育之所以“现代”,就不应是关起门来做教育,应把社会资源、社会观点充分地吸引进来。现代的教育应是开放式的,政府、学校、家长都要成为教育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同样,企业也不例外。学校认为的人才到企业中得不到认可,这肯定是教育的失败。究其原因,是中国教育并没有真正让企业参与进来。
如何才能更好的办教育?教育者需要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家长和社会的意见,我们要选择性的倾听与采纳。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甄别信息,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坚守?哪些又需要我们去包容?教育者既应有这样的智慧,也应有这样的专业立场与见解,更应有这样的胸怀。
《学校品牌管理》:与其他校长会议相比,此次百位名校长峰会有何亮点?
王永江:这一峰会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式、自助式,校长就这个主题分享他们的办学思想、办学成果。每位校长既是发言者,又是组织者,同时是学习者。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百位名校长?因为这批校长既有思想的格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声音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意义的。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能否引发关于中国教育的大反思、大总结,并由此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推广?
王永江:我们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肯定是为了做出影响,让我们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一起反思这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面对的教育问题太多,需要更多的反思来寻找破局之道,寻找通往明天的路径。从社会层面来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里来。站在世界角度来看,相信世界各国也将尊重我们的教育 ,更会欢迎“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文化的不同,我们与世界各国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我们彼此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应互相尊重各自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只有这样,世界才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好世界。相信国外的教育同仁们也会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主题背后有什么故事?
王永江:一百七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打跨了中国的教育自信和民族自信,进入20世纪初的中国引入全盘日化、西化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又引入了当时的苏联教育理念和模式。而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进行了许多自我革命和探索,但随着世界大门的敞开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进入了一个困顿期、迷茫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发展总基调,为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大方向。相信在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领先于世界的教育发展的特有模式,将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既能唤醒教育自信、文化自信,又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大环境。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及时梳理、总结和沟通、交流,本次峰会旨在为教育一线的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校品牌管理》:您理想中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是什么样的?
王永江:说实话,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正是因为模糊,所以需要一轮又一轮的研讨,需要具有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名校长、厅局长、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起研讨。可以肯定的是,把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色填充好,把过去与未来联结好,实现中西方等文化多元的结合才可称得上是“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好的可借鉴的模式,像源自周朝的“六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顶级的素质教育。然而,到了孔子之后,对“四书五经”的重视远超过对“六艺”的重视。如果能够把这些传统发展下来,那可谓好的“中国模式”。
我所期待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应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第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第二,工匠精神的传承;第三,做好乡村教育,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按照城市的方式来做;第四,平民教育,现在主要还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第五,个性化的可选择性的特色教育,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应成为一种主流。这就是我对“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一个模糊印象。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当下的中国教育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什么地位?怎么其品牌内涵与价值?
王永江:从体量来说,中国的教育是最大的。从重视程度来讲,我们的政府、家长和学校最重视的。同时,中国教育也为世界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可是,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学习国外教育旧模式的我们落后了,难以完成新的任务。
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处于世界前列,那么中国的精英怎会都往外国跑呢?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反映他们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意。现实中,不少的中国孩子在中国学校里找不到自信与成功感,也并没有多少中国学校品牌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脚,就连北大、清华的世界影响力都不够大,这是我们比较遗憾的地方。
尽管近段时间的上海PISA测试表现为我们争得了一些荣誉,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这能代表什么呢?这是否代表了中国教育真正的走向世界?這本身就值得反思与讨论。仅仅因为上海的成功,英美前来取经,就盲目地认为中国教育名列世界前茅,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评价。
《学校品牌管理》: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您认为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参与到“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中来?
王永江:教育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我曾发一条朋友圈动态:不懂社会学的人没有资格研究教育学,不懂社会的人没有资格做教育工作者。当时,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一些教育同仁的讨论。
现代教育之所以“现代”,就不应是关起门来做教育,应把社会资源、社会观点充分地吸引进来。现代的教育应是开放式的,政府、学校、家长都要成为教育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同样,企业也不例外。学校认为的人才到企业中得不到认可,这肯定是教育的失败。究其原因,是中国教育并没有真正让企业参与进来。
如何才能更好的办教育?教育者需要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家长和社会的意见,我们要选择性的倾听与采纳。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甄别信息,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坚守?哪些又需要我们去包容?教育者既应有这样的智慧,也应有这样的专业立场与见解,更应有这样的胸怀。
《学校品牌管理》:与其他校长会议相比,此次百位名校长峰会有何亮点?
王永江:这一峰会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式、自助式,校长就这个主题分享他们的办学思想、办学成果。每位校长既是发言者,又是组织者,同时是学习者。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百位名校长?因为这批校长既有思想的格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声音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意义的。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能否引发关于中国教育的大反思、大总结,并由此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推广?
王永江:我们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肯定是为了做出影响,让我们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一起反思这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面对的教育问题太多,需要更多的反思来寻找破局之道,寻找通往明天的路径。从社会层面来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里来。站在世界角度来看,相信世界各国也将尊重我们的教育 ,更会欢迎“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文化的不同,我们与世界各国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我们彼此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应互相尊重各自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只有这样,世界才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好世界。相信国外的教育同仁们也会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