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品牌更自信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之路,探索出一条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目标?2017年6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从事基础教育的名校长,将会聚在广州市增城区,结合各自学校的实践,就上述话题展开思想碰撞。这样重大又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了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增城区教育局,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名校长的指导与支持。在此,特邀本刊总编王永江谈谈“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主题背后有什么故事?
  王永江:一百七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打跨了中国的教育自信和民族自信,进入20世纪初的中国引入全盘日化、西化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又引入了当时的苏联教育理念和模式。而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进行了许多自我革命和探索,但随着世界大门的敞开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进入了一个困顿期、迷茫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发展总基调,为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大方向。相信在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领先于世界的教育发展的特有模式,将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既能唤醒教育自信、文化自信,又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大环境。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及时梳理、总结和沟通、交流,本次峰会旨在为教育一线的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校品牌管理》:您理想中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是什么样的?
  王永江:说实话,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正是因为模糊,所以需要一轮又一轮的研讨,需要具有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名校长、厅局长、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起研讨。可以肯定的是,把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色填充好,把过去与未来联结好,实现中西方等文化多元的结合才可称得上是“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好的可借鉴的模式,像源自周朝的“六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顶级的素质教育。然而,到了孔子之后,对“四书五经”的重视远超过对“六艺”的重视。如果能够把这些传统发展下来,那可谓好的“中国模式”。
  我所期待的“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应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第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第二,工匠精神的传承;第三,做好乡村教育,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按照城市的方式来做;第四,平民教育,现在主要还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第五,个性化的可选择性的特色教育,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应成为一种主流。这就是我对“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一个模糊印象。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当下的中国教育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什么地位?怎么其品牌内涵与价值?
  王永江:从体量来说,中国的教育是最大的。从重视程度来讲,我们的政府、家长和学校最重视的。同时,中国教育也为世界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可是,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学习国外教育旧模式的我们落后了,难以完成新的任务。
  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处于世界前列,那么中国的精英怎会都往外国跑呢?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反映他们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意。现实中,不少的中国孩子在中国学校里找不到自信与成功感,也并没有多少中国学校品牌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脚,就连北大、清华的世界影响力都不够大,这是我们比较遗憾的地方。
  尽管近段时间的上海PISA测试表现为我们争得了一些荣誉,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这能代表什么呢?这是否代表了中国教育真正的走向世界?這本身就值得反思与讨论。仅仅因为上海的成功,英美前来取经,就盲目地认为中国教育名列世界前茅,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评价。
  《学校品牌管理》: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您认为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参与到“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中来?
  王永江:教育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我曾发一条朋友圈动态:不懂社会学的人没有资格研究教育学,不懂社会的人没有资格做教育工作者。当时,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一些教育同仁的讨论。
  现代教育之所以“现代”,就不应是关起门来做教育,应把社会资源、社会观点充分地吸引进来。现代的教育应是开放式的,政府、学校、家长都要成为教育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同样,企业也不例外。学校认为的人才到企业中得不到认可,这肯定是教育的失败。究其原因,是中国教育并没有真正让企业参与进来。
  如何才能更好的办教育?教育者需要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家长和社会的意见,我们要选择性的倾听与采纳。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甄别信息,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坚守?哪些又需要我们去包容?教育者既应有这样的智慧,也应有这样的专业立场与见解,更应有这样的胸怀。
  《学校品牌管理》:与其他校长会议相比,此次百位名校长峰会有何亮点?
  王永江:这一峰会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式、自助式,校长就这个主题分享他们的办学思想、办学成果。每位校长既是发言者,又是组织者,同时是学习者。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百位名校长?因为这批校长既有思想的格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声音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意义的。
  《学校品牌管理》: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能否引发关于中国教育的大反思、大总结,并由此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推广?
  王永江:我们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肯定是为了做出影响,让我们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一起反思这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面对的教育问题太多,需要更多的反思来寻找破局之道,寻找通往明天的路径。从社会层面来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里来。站在世界角度来看,相信世界各国也将尊重我们的教育 ,更会欢迎“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文化的不同,我们与世界各国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我们彼此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应互相尊重各自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只有这样,世界才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好世界。相信国外的教育同仁们也会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
其他文献
中医诊断法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精妙结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在新生刚入校的阶段准确地选拔班干部并迅速组建班委,是校长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仅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我推荐来选拔,班干部工作安排有时会骑虎难下,甚至会因选拔失误而导致班级难以健康发展。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
期刊
给学生举办一个新鲜有趣的春季开学礼!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校长们不仅忙于总结全面工作,还应考虑新学期的开学典礼策划。除了以往的“發红包”外,还有什么创新点子呢?2018年是戊戌年,是生肖狗年,若学校将“生肖狗”融合在春季开学礼当中,是否可以让开学礼庄重而富有趣味性,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内容,让学生乐在其中感悟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呢?  开学迎接  将以往老师迎接的方式改换成身穿狗狗布偶服的形象或
期刊
一个吸引人的校庆学术论坛,应该是四合一式的论坛。  校庆活动各式各样,而其中的学术论坛让校庆回归到学术为魂、育人为本的教育本义中来,营造出了学校更深更广的学术氣息与氛围,为学校与名家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那校庆开展学术论坛,就涉及到邀请教育名家的问题,而怎样的校庆学术论坛才能吸引到他们的参与呢?  紧跟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是围绕着教育大环境、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这几个词语展开的,它们之间的关
期刊
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是把中国教育放入全球视野当中去比较、分析,由此获得关于中国教育的整体印象、整体认知,从而突出中国教育的特性:以古老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教育形态,既有全人类教育的共性,同时又富有迷人的个性色彩。  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是把中国教育放入历史的长河当中去思考、分析,由此展现中國教育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从而突出中国教育的特性:以发展为主题,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
期刊
目前国内的教育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早在2015年初,我带团队调研广东茂名高州某中学,期间该校所在镇的镇委书记带我们参观了他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法制教育特色村。从道路规划到景观设计,从学习空间到展示平台,颇有点现在所说的特色小镇的意思。  那时候的特色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概念大于实用。到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的重要批示正式掀起了建设中国“特色小镇”的风潮。2016年10月,国家住建部公
期刊
中国教育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持续推进与发展,现在确实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我们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终身教育举国推进体制的建立等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连续两次OECD举办的PISA测试,我们都名列第一,以至于从今年起英国近半数(约八百所)小学开始全面引进中国数学教学法与数学教材的事实。这些都确实让我们有理由骄傲并惊呼,一个弘扬中国经验、创建中国模式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期刊
2017年12月9日,由《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编辑部主办、广州学园设计公司承办、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协办的第九届广东校园文化建设观摩研讨会(简称“九文会”)于鹏城圆满落幕。  从12月8日开始,为期一天半的议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围绕“设计中国最美校园”展开了集中研讨和观摩。会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先后登台发言,并与台下互动交流。  贤言慧语  《学校品牌管理》总编王永江:
期刊
谈到家委会,我很感谢家委们的付出,是他们让家校关系变得越來越融洽。2016年8月,我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个学生都面临着更换学习环境、调整上学路线等问题。新校区紧邻交通主干道,学生过马路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家长纷纷要求学校拿出具体方案来保障上下学安全。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16个班级,几百名学生,学校感觉很为难:若搬校区,则需要提供更细致的交通安全护导服务;不搬校区,则需要解决室场不足及午餐问
期刊
中华文明复兴是复兴、转型与创新的三位一体,即实现中华文明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转型、从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转型、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文明复兴中的教育自然也应是复兴、转型和创新的三位一体。教育的转型不是告别、否定过去,而是在继承与创新传统。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必须从上下五千年来理解,而中国的文化根基与民族底蕴是找寻中国模式的出发点。  春秋时期,孔子办学,不曾将教育当作“产业”,但其
期刊
悠悠秦淮河畔,青青竹山脚下,有一所学校栉风沭雨近百年, 培养了一茬茬莘莘学子,那就是南京市竹山小学。跨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这所曾培养出许多精英人才的学校却成了一所“城市中的农村小学”:两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式教学楼,一排临时板房,操场还是一片泥巴地,校园文化课程无从谈起,相关建设仿佛被遗忘在无人角落里。  差点与“新生”擦肩而过  2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