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记·察·思·练”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功能的角度提出来的,当然,其间离不开教师的组織、指导、引发、督促、评述、解惑的主导作用。本来,在课文较小的进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记、察、思、练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应是语文教师的常规要求。但不少人的意识淡化了、模糊了、松懈了,甚至麻木不仁,差失自然在所难免了。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正确的态度呢?
第一、认真阅读
做学生的总得要读书,就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上,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却放松了,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有时则把“读”作为一个“手续”问题,过一过堂,读一下了事,这样学生读起来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不熟,也就不会掌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如果我们端正态度,有目的、有侧重点的阅读,并灵活地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一定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强化记忆
往往是讲了,读了,都不记得了,这对教者与读者都是很悲哀的一件事。记忆是才能的姐妹,是储存知识的仓库。忽视了记,读得再多,讲得再好,应背诵的课文及其有关知识也难以记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等,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马克思、李政道等,莫不如此。
第三、善于观察
学习语文的过程离不开观察,如高尔基的《海燕》写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四种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动态和表现。作者分类观察了这四种海鸟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种种情状,并结合拟人、象征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当时俄国各种社会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时的态度。其次还有定点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局部观察法、整体观察法、随意观察法等。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第四、深入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第五、刻苦训练
练,作为提高课文教学效益的一个手段,一种途径,最忌讳的是无重点无目标无要求,练而不实,行而无效,应付、拖沓、懒散是“练”的腐蚀剂。
如何有效地进行训练呢?例如指导准备中考的初三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1、学习中考试卷、试题。首先要系统地、动态地学习试卷、试题,即将近年来的试卷、试题看作一个整体,有比较、有分析地加以研究。诸如,试卷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标,设问的角度,干扰项的特点,解题的思路,都是必须予以注意的。再次,研究试卷、试题,旨在为我所用。2、有效地使用课本。要抓准训练点,淡化"基本篇"。抓住每课、每单元的训练点,集中训练某一方面,其余大胆舍弃。还要力主自学。中考试题的作答,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学水平的检查——阅读一篇材料时,再没有老师讲解,靠的是自学、自求、自得,然后交出答卷,以供评定。3、有效地使用练习。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重视分类训练,少搞综合训练。练习应注意分析: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与命题的角度、知识的涵盖面、解题的思路和依据、作适当的拓展等。
“读——记——察——思——练”,是同一平面的思维整体,是强化课文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课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将五方面孤立地割裂开来,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影响课文教学效率。如何正确处理好“读·记·察·思·练”的五方面关系,如何使“读·记·察·思·练”的“五字经”,真正成为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活水流通的渠道,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课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而明确地施行。这里需要再次赘述的是,“读·记·察·思·练”本该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为何熟视无睹,为何放松了“读”,忽视了“记”,淡化了“察”,忘记了“思”,盲目地“练”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正,忧心过重,总怕讲不透,学生没听懂,愈是如斯讲,便愈是难有效,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课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认为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操之过急,还是老实一点!从实计议,返朴归真,从“读·记·察·思·练”中求得真“经”!
在课文教学中,要使“读·记·察·思·练”确有成效,以成“正果”,我们当不懈钻研,在实践中勤于总结,善于在探求中学会思辨。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画竹的经验时曾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歌德曾说过:“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们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读·记·察·思·练”中出现的差失,我们应积极思辨,做到“日间挥写夜间思”,“重新加以思考”,以求得新的见解,更新不当的方法。此外,还应善于在博采中勇于独创。我们认为,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运用名师的方法,不一定要机械照搬,否则是一种亵渎。应当从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吸收和运用,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课文教学的“读·记·察·思·练”中,如果“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正确的态度呢?
第一、认真阅读
做学生的总得要读书,就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上,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却放松了,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有时则把“读”作为一个“手续”问题,过一过堂,读一下了事,这样学生读起来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不熟,也就不会掌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如果我们端正态度,有目的、有侧重点的阅读,并灵活地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一定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强化记忆
往往是讲了,读了,都不记得了,这对教者与读者都是很悲哀的一件事。记忆是才能的姐妹,是储存知识的仓库。忽视了记,读得再多,讲得再好,应背诵的课文及其有关知识也难以记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等,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马克思、李政道等,莫不如此。
第三、善于观察
学习语文的过程离不开观察,如高尔基的《海燕》写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四种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动态和表现。作者分类观察了这四种海鸟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种种情状,并结合拟人、象征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当时俄国各种社会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时的态度。其次还有定点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局部观察法、整体观察法、随意观察法等。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第四、深入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第五、刻苦训练
练,作为提高课文教学效益的一个手段,一种途径,最忌讳的是无重点无目标无要求,练而不实,行而无效,应付、拖沓、懒散是“练”的腐蚀剂。
如何有效地进行训练呢?例如指导准备中考的初三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1、学习中考试卷、试题。首先要系统地、动态地学习试卷、试题,即将近年来的试卷、试题看作一个整体,有比较、有分析地加以研究。诸如,试卷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标,设问的角度,干扰项的特点,解题的思路,都是必须予以注意的。再次,研究试卷、试题,旨在为我所用。2、有效地使用课本。要抓准训练点,淡化"基本篇"。抓住每课、每单元的训练点,集中训练某一方面,其余大胆舍弃。还要力主自学。中考试题的作答,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学水平的检查——阅读一篇材料时,再没有老师讲解,靠的是自学、自求、自得,然后交出答卷,以供评定。3、有效地使用练习。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重视分类训练,少搞综合训练。练习应注意分析: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与命题的角度、知识的涵盖面、解题的思路和依据、作适当的拓展等。
“读——记——察——思——练”,是同一平面的思维整体,是强化课文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课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将五方面孤立地割裂开来,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影响课文教学效率。如何正确处理好“读·记·察·思·练”的五方面关系,如何使“读·记·察·思·练”的“五字经”,真正成为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活水流通的渠道,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课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而明确地施行。这里需要再次赘述的是,“读·记·察·思·练”本该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为何熟视无睹,为何放松了“读”,忽视了“记”,淡化了“察”,忘记了“思”,盲目地“练”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正,忧心过重,总怕讲不透,学生没听懂,愈是如斯讲,便愈是难有效,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课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认为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操之过急,还是老实一点!从实计议,返朴归真,从“读·记·察·思·练”中求得真“经”!
在课文教学中,要使“读·记·察·思·练”确有成效,以成“正果”,我们当不懈钻研,在实践中勤于总结,善于在探求中学会思辨。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画竹的经验时曾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歌德曾说过:“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们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读·记·察·思·练”中出现的差失,我们应积极思辨,做到“日间挥写夜间思”,“重新加以思考”,以求得新的见解,更新不当的方法。此外,还应善于在博采中勇于独创。我们认为,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运用名师的方法,不一定要机械照搬,否则是一种亵渎。应当从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吸收和运用,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课文教学的“读·记·察·思·练”中,如果“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