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幼稚,好哄;高中生成熟,明事;只有初中生懵懂,难教。这些都折射出初中学生管理教育的辛苦,在社会的转型期恰恰遭遇人生的转型期,“双重转型”致使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有了许多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和心智波澜。这也衡量着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的变化,它要求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用完美的人格给学生做好榜样,以真诚的人性关怀来呵护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
一、以生为本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更妄逞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进行情感教育和知识教学。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强,加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作深入的了解,而主观地责备有错误或失误的学生,一味地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
“理解萬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条基本原则。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极不成熟的青春期,容易出现情绪的躁动和偏激、行为上的粗暴和叛逆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现象,是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就是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要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必哀叹世风不古,不能全盘否定和抹杀学生的成绩、优点。
3.有一颗宽容学生的心。
现代的中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遭遇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成长中的学生,却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比如,现代的中学生爱逃课去上网聊天、打游戏,容易早恋,拉帮结伙地到同学家去玩,等等。作为班主任,要理解这些青春期学生的正常表现,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
二、架设“心灵之桥”,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1.视学生为子女,增强师生互信。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颗真诚、透明的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有许多迷惘和困惑,但是却不愿意与他人直接表达,喜欢上网聊天,发信息邮件,或者写日记来表露。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QQ号、电子邮箱等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需要交流的时候能够找到途径。
2.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现风采,探听学生的心声。
班队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题班队活动的内容除了传统的节日庆祝,还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唤起学生对弘扬正气的支持,对他人的关爱,对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正确理解,对青春期心理缺陷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3.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自尊心、虚荣心都特强。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自己的“状”,揭自己的“短”;也不愿家长把自己在家庭的“丑与恶”告诉教师,怕伤脸面。因此,除了在学校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朋友来关爱,教师还应该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约谈等方式个别沟通,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当着家长的面批评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还要充分地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采取的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努力改变部分家长“管”“卡”“压”的管理行为方式,真正做到家校相互配合。
总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管理好班集体,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要以人性关怀的魅力来感召、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师生互信互敬,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使学生道德完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生为本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更妄逞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进行情感教育和知识教学。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强,加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作深入的了解,而主观地责备有错误或失误的学生,一味地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
“理解萬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条基本原则。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极不成熟的青春期,容易出现情绪的躁动和偏激、行为上的粗暴和叛逆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现象,是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就是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要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必哀叹世风不古,不能全盘否定和抹杀学生的成绩、优点。
3.有一颗宽容学生的心。
现代的中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遭遇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成长中的学生,却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比如,现代的中学生爱逃课去上网聊天、打游戏,容易早恋,拉帮结伙地到同学家去玩,等等。作为班主任,要理解这些青春期学生的正常表现,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
二、架设“心灵之桥”,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1.视学生为子女,增强师生互信。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颗真诚、透明的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有许多迷惘和困惑,但是却不愿意与他人直接表达,喜欢上网聊天,发信息邮件,或者写日记来表露。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QQ号、电子邮箱等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需要交流的时候能够找到途径。
2.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现风采,探听学生的心声。
班队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题班队活动的内容除了传统的节日庆祝,还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唤起学生对弘扬正气的支持,对他人的关爱,对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正确理解,对青春期心理缺陷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3.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自尊心、虚荣心都特强。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自己的“状”,揭自己的“短”;也不愿家长把自己在家庭的“丑与恶”告诉教师,怕伤脸面。因此,除了在学校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朋友来关爱,教师还应该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约谈等方式个别沟通,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当着家长的面批评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还要充分地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采取的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努力改变部分家长“管”“卡”“压”的管理行为方式,真正做到家校相互配合。
总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管理好班集体,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要以人性关怀的魅力来感召、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师生互信互敬,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使学生道德完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