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是掌握语音、学说普通话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已具备了一些口语交往的基本能力,但语言的表达能力仍需继续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一、教师与幼儿讲话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如同伙伴一样谈话,让每个幼儿都喜欢说,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老师沟通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的确是规范有序,训练有素,在这“驯化式”教育中,幼儿像温顺的羊羔任你控制、塑造,没有了个性化的交流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在分组游戏中,往往是教师硬性的指定某某幼儿(这样的幼儿在老师的眼里是聪明的,大胆的,能干的)来担任主角,或唱、或跳、或说,长此以往,
形成了个别幼儿的优势地位和“霸王行为”,致使大部分的幼儿处于被动、劣势,失去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内容要求之一。幼儿在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在个别活动中,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自选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这类活动往往促使幼儿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和鼓励下完成,这样,他们在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大量的对话和合作,每个幼儿都会变的富有各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语言交流形式,不但为儿童口语表达提供了機会,而且有利于儿童体验到不同交往情景里有不同的交往行为。如:面向集体讲话时,声音要响亮,在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些,在小组活动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要倾听同伴的话。
三、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在现代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口语表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个独生子女,是几代人掌心里的宝贝,拦拢在家,惟恐出门摔着、碰着,缺少了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与沟通;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早让孩子接受“学业”的教育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培养,在孩子面前,时常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变的胆小、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还有许多家长习惯把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定位于孩子的“听话”,越是听话的孩子,
四、利用儿歌来锻炼幼儿的朗读能力
儿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韵脚,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但也经常出现“唱”儿歌、拉长声音等不良现象,为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我们在小班儿歌教学中,进行了朗读能力的练习。
1、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短、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开始,教师要耐心启发,具体指导。如儿歌《珍珍的家》,先启发幼儿对照自己的家,知道自己的家里也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布娃娃等,然后把珍珍换成幼儿自己的名字,使幼儿有一定的亲切感,自然地将对家庭的爱意和依恋表达出来。
2、教师恰当的鼓励是打开幼儿大胆朗读的金钥匙。及时、恰当地鼓励,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朗读,避免一开始就给幼儿挑毛病,否则会使幼儿对朗读失去兴趣。此外,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学起来就会兴趣高昂,学得快,记得牢。如学儿歌《太阳》前,我先让幼儿在户外感受太阳的温暖,又通过光盘让幼儿了解到太阳对动植物的作用,幼儿学起来自然效果明显。
总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一、教师与幼儿讲话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如同伙伴一样谈话,让每个幼儿都喜欢说,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老师沟通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的确是规范有序,训练有素,在这“驯化式”教育中,幼儿像温顺的羊羔任你控制、塑造,没有了个性化的交流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在分组游戏中,往往是教师硬性的指定某某幼儿(这样的幼儿在老师的眼里是聪明的,大胆的,能干的)来担任主角,或唱、或跳、或说,长此以往,
形成了个别幼儿的优势地位和“霸王行为”,致使大部分的幼儿处于被动、劣势,失去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内容要求之一。幼儿在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在个别活动中,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自选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这类活动往往促使幼儿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和鼓励下完成,这样,他们在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大量的对话和合作,每个幼儿都会变的富有各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语言交流形式,不但为儿童口语表达提供了機会,而且有利于儿童体验到不同交往情景里有不同的交往行为。如:面向集体讲话时,声音要响亮,在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些,在小组活动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要倾听同伴的话。
三、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在现代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口语表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个独生子女,是几代人掌心里的宝贝,拦拢在家,惟恐出门摔着、碰着,缺少了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与沟通;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早让孩子接受“学业”的教育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培养,在孩子面前,时常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变的胆小、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还有许多家长习惯把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定位于孩子的“听话”,越是听话的孩子,
四、利用儿歌来锻炼幼儿的朗读能力
儿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韵脚,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但也经常出现“唱”儿歌、拉长声音等不良现象,为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我们在小班儿歌教学中,进行了朗读能力的练习。
1、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短、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开始,教师要耐心启发,具体指导。如儿歌《珍珍的家》,先启发幼儿对照自己的家,知道自己的家里也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布娃娃等,然后把珍珍换成幼儿自己的名字,使幼儿有一定的亲切感,自然地将对家庭的爱意和依恋表达出来。
2、教师恰当的鼓励是打开幼儿大胆朗读的金钥匙。及时、恰当地鼓励,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朗读,避免一开始就给幼儿挑毛病,否则会使幼儿对朗读失去兴趣。此外,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学起来就会兴趣高昂,学得快,记得牢。如学儿歌《太阳》前,我先让幼儿在户外感受太阳的温暖,又通过光盘让幼儿了解到太阳对动植物的作用,幼儿学起来自然效果明显。
总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