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 理念领先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模式” (Flipped Class Model)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型教学模式,指通过反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及对课堂活动和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安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语言教学的宗旨是让学习者在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文化的渗透,理解语篇的同时掌握语法句型以及单词语音的用法。
  笔者在最近的一次高中教学研讨课活动中,和授课教师对一篇高中英语诗歌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以文本为依据,课堂教学为中心,尝试灵活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大胆设计,结合中英文诗歌特点和语言教学要求,旁征博引,去伪存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荣获安徽省第六届高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现就教学设计结合文本材料和PPT和大家共同赏析这节课的内涵外延,感受语言教学在“翻转”课堂理念的牵引下散发出的学习动力。
  我们在反复研究文本材料后,收集大量相关诗歌信息,结合课堂教学和学情特点,做出以下10个任务,通过PPT的渐进“翻转”呈现,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其中,课堂教学自然生成。
  在导入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两张图片,然后让学生找到这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即“美羊羊”手中的卷轴。卷轴上是个谜语,让学生通过谜面猜出谜底——“poem”,从而顺利引入主题,使学生对他们并不熟悉的英文诗歌产生好奇心和亲近感,为下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Task 2设计了一个悬念环节,教师给出了一些中国传统诗歌的英文版本,让学生在赏析完后,背出这首诗相应的中文版本。学生们一开始安静地默读诗句,品味诗歌的含义和意境,然后猜测是哪一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歌。这个环节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同学们中英文翻转之间欣赏中文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英文版本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
  Task 3是在阅读前列出一些和“poem”这个主题相关的基础词汇,唤起学生对这一主题相关单词的记忆,同时也方便下文的学习和课堂上师生的沟通。
  Task 4是正式进入阅读部分之前,用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童谣,以儿歌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通过打节拍阅读和歌唱的方式着重了解例诗的音韵美。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吟唱这首琅琅上口的童谣,使得课堂气氛融洽美好。
  Task 5是在阅读的第一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和全篇理解相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skimming 阅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使学生通过语篇结构来把握文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五种简单的英文诗歌形式”。
  Task 6是在“careful reading”这个环节,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法。学生主要是运用scanning的阅读技巧,仔细分析语篇,从而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型读写表格。让学生对诗歌的五种简单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空格的设置有一定梯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
  Task 7以3“R”s(the repetition, rhyme and rhythm of the poem)这一特征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新的例诗,做到自然过渡。向学生们渗透“对比分析法”这一诗歌鉴赏的常用手段。前两类诗体注重音韵,而接下来的两类诗体注重意象。以“同为亚洲诗歌形式”为切入点开始简单欣赏唐诗。为学生提供中文原版诗歌,体会其中情感,并在此简单阐述翻译中文诗歌的重大意义。
  Task 8在读后这个环节,再次列举五首不同的英文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理解这些诗歌,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快地大声说出它们分属的诗歌类别。
  Task 9: Group work,在进入到课堂尾声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半开放的创作环节,要求学生们根据对诗歌语境和音韵的理解,自己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学生们当场思考,当场创作,这步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对写作的铺垫和指导。
  最后的Task 10,我们设计的是讨论环节。问题是让学生思考我们能从诗歌中获得什么?这个问题提升了课堂的高度,深化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之后的家庭作业则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英文诗歌,以写作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对英文诗歌的热爱。
  在许多人看来,英文诗歌是很难教的,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读一读,或者声光电化热闹一番,或者照本宣科地做些粗浅解读,很难让学生有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周霞老师的这一课则让我们发现:一堂充满魅力的英文诗歌课原来可以这样轻松自然。
  一开始,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两张图片,找茬的游戏中,学生发现“美羊羊”手中卷轴上是个谜语,并猜出谜底——“poem”,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了诗歌的主题。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悬念,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文版着手,将学生引入婉约的诗境。学生们起初安静地默读诗句,品味诗歌的含义和意境,然后猜测是哪一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歌。学生们专注地读着、猜着、思考着,最后,一个个豁然开朗,先后喊出诗歌的名字。当课件上或出现李白一袭白衫,背手举头,遥望明月,或出现李清照一袭白衣,手执毛笔,略带愁容时,大家都齐声低呼,仿佛为诗人长叹。整个导入环节水到渠成。
  随后进入阅读环节,老师趁热打铁,列举了一些和“poem”主题相关的基础词汇,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童谣“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歌声响起,学生们根据歌谣填空练习,一方面练习了听力,另一方面通过打节拍阅读和歌唱的方式着重了解了例诗的音韵美。师生齐唱这首童谣,课堂气氛融洽美好。阅读的第一个环节,老师指导学生利用skimming 阅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careful reading”这个环节,运用了任务型阅读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scanning的阅读技巧,仔细分析语篇,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型读写表格。空格的设置有一定梯度,让学生积极地“动”了起来,让英语教学“活”了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随后,教学自然过渡到了对文章8首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教师制作的PPT 很精彩,特别是对A篇童谣的视频展示,生动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如果说对童谣、清单诗的处理采取了“从诗体介绍到例诗赏析”的正向处理方式,那么,对俳句、五行诗采取的则是“从例诗对比到诗体特征”的反向处理方式。前两类诗体注重音韵,而后两类诗体注重意象。教师在此对学生做出了欣赏重心转变的指导(从as beautiful as songs到as beautiful as paintings)。虽然是画面感强的诗歌,教师仍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韵味。追问环节则让学生读出诗歌的画面和隐含信息。以“同为亚洲诗歌形式”为切入点开始简单欣赏唐诗。为学生提供中文原版诗歌,体会其中情感,并简单阐述了翻译中文诗歌的重大意义。
  在读后这个环节,教师再次列举了五首不同的英文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理解这些诗歌,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快地大声说出它们分属的诗歌类别。这一环节,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这也体现了大家对这一堂课有了很好的理解,收获很大。进入课堂尾声,教师设计了一个半开放的创作环节,要求学生们根据对诗歌语境和音韵的理解,自己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学生当场思考,当场创作,完成后纷纷举手回答。这一步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对课后写作的铺垫和指导,学生们在当堂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获得老师高度认可和同学们的共鸣之后,热情澎湃,因为时间有限,该环节结束时,还有一些学生遗憾地放下一直举着的手。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的环节完美地结束了这一课。问题是“我们能从诗歌中获得什么?”学生带着刚才创作时意犹未尽的热情参与了讨论,很多同学做出了精彩的发言。
  家庭作业是要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英文诗歌,以写作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对英文诗歌的热爱。“自创诗体”可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空间。课外作业,课堂小组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仍然可以互相合作完成该写作任务。该环节是本课所有教学环节的延续,体现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合作学习精神。
  这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琅琅读书声,有悠扬动听的歌声,有生动美丽的flash画面,更有构思新颖的诗歌创作。学生们都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然,整堂课的成功远不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还表现在教师自身过硬的素质上,教师大胆创新不受环节约束,具有一个整合的思想。这堂英文诗歌课的尝试不仅有丰厚的回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和启示。我们在抱怨高中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无法流利地表达,或者抱怨课堂上没有人大胆举手,畅所欲言时,是否考虑过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和启发学生的方式是否能够触发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欲望?我们教师是否在学生的表现欲望传达之后给予积极地回应和共鸣?让学生的表现欲望转化成坚定的自信心,而不是在答案的标准化和无情的语法纠错中逐渐消失?真心地感谢这一堂难忘的课,让我们再一次明白了新课程标准的真正内涵:以人为本,以情育人。
其他文献
编者按:《英语学习》线上系列讨论的第三期话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与反思”,重点讨论的问题是:高中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外语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外语学习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这些突出问题哪些与我们教学本身的问题有关、具体有怎样的关联、我们可以怎样改进、有何具体建议等。微信群的专家、老师们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了精彩、热烈的讨论。  1.您认为高中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外语学习能力?除了学习策
期刊
编者按:《英语学习》线上系列讨论的第二期话题是“英语学科素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围绕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辩证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任务型)活动对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强调培养语言能力是否与考试有矛盾?如何解决?微信群的专家、老师们围绕这五个问题进行了精彩、热烈的讨论。  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辩证关系  李
期刊
摘要:江苏省实施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以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试,轻口试和听力测试”的倾向,对英语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和反拨作用。听说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为依据,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夯实语音基础,课内充分挖掘教材各个板块的听说实践资源,课外开发运用各种拓展资源,隐性渗透和显性指导听说策略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人
期刊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以下简称“人机对话”)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五级目标要求,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将听力和口语考试合二为一,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考试进行实施和管理。在人机对话考试评价系统中,命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考试命题的合理性,在过去六年多的实践中,江苏省一直坚持以下一些做法。
期刊
引言  我们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中,倡导寓教于乐和学以致用,主张教师从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点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这些在日常的教学中已经被教师们重视,逐渐得到了体现。然而当进入复习阶段,教师理应退于引导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但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强使得复习课又恢复
期刊
摘要:针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笔者在本校高一全级通过开展“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活动,运用“RISADAR”七步法指导学生从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写作背景等文学要素的角度赏析理解文学作品,并结合他们各自的生活、情感经历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增强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学圈;文学阅读七步法;综合语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清华附中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在生态英语学习环境中开展英语文学阅读工程的意义和实践模式,即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合作,保证阅读工程的系统性、连续性;采取循序渐进、阶梯式阅读方式,体现系统的层次性、差异性;指导学生自主编制测试题、举力读书会,发挥主体自主性,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分工合作,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眭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学习;环境英语;文学阅读;自
期刊
编者按:BBC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播出后,引起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本刊独家邀请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和英国ELT学者Wendy Arnold,从英语教师的角度聊聊这件事儿。Wendy从英国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英两国学生和教师的不同特点,以及教学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总结了节目所传达的意义,代表了英国本土一部分收看该节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读《201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试行)》的内容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听的技能的五级要求,基于《纲要》样卷中的听力试题进行评析和研究,提出了通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听力基本技能的教学建议,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案例分析,使听力基本技能的教学成为提升学生听力技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自动化考试;听力技能;听力基本技能  听力是
期刊
我校多年来一直以“双主体育人”作为办学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在“双主体育人”的理念下,学校开展了分学科进行的“平行选修课”。在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经过尝试,教师们都发现这样的课堂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实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