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下,德润古今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磨砺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担负起大学生理想道德的重塑的重任。重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思潮影响下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 道德修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到了宋朝,又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经炎黄子孙代代相承,道德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古人云:道,内得于心;德,外施于人。“道德”一词,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1]。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前提与根基,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由传统文化带来的道德教育,在历史上称为教化。如今看来,道德教育就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德行,培养和造就受教育者的理想道德人格。
  一、当代大学生亟待提升道德水平
  谁是这个社会最应该有道德的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然而,高校更为关注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教育,在实际上忽略了对他们的道德的培育与引导。又由于现实生活中通俗文化的盛行和传统文化的弱化,尽管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渗透到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关注不够,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因此,优秀的道德传统对大学生身心的引导与约束作用就变得十分有限。或发生于周遭或见诸报端的一个个案例,不得不令人担忧:某市财经学院内的自动取款机因为系统故障,双倍出钞,众多大学生为此排队反复存取款,以期获得不法收入;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烧伤北京动物园熊山的三只黑熊,一只棕熊和一只马熊,被公安机关抓获;毛苒,西安大学预科班毕业生,因伙同外籍男友走私毒品,2011年4月被终审判死刑;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4月22日一审判处死刑。以上几则事件都是关于大学生的“失德”事件,说明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的紧迫性。古人云:君之道,臣之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脱离了道德教育的大学生,对于社会是祸是福,不言自明。
  在一次辽宁省重点高校的网络问卷调查中,也显示了重视和重塑大学生道德准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问卷调查内容共分两部分:(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2)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70份,回收率97.9%。综合发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认识不是很理想。对于古典书籍的阅读,75.5%的同学“偶尔翻翻”,16.2%的同学“敬而远之”,5.9%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而只有2.4%的同学“爱不释手”。在大学生的人格现状调查中,同学们认为社会表现出“道德人格缺失”的占55.3%;其次是“心理人格缺失”,占32.8%;“哲学人格缺失”和“法律人格缺失”排在最后,分别占6.7%和5.2%。由此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明显地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如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忽略团队精神、爱心淡漠、急功近利,以及脆弱浮躁等倾向。这些现象都值得全社会的广泛思考与关注。
  因此,让传统走进当代大学生活,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磨砺已成为当务之急。道德磨砺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强化道德意识、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行为的过程。它包括对正确道德观念的思考、领悟、认同,以及认同之后的保留或行动。道德磨砺能够激励大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从而对社会、对校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想的道德
  道德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应该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终身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大学期间,高校应负起对大学生教育引导的责任,强化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工作者更应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自制的人格意志。
  理想的道德准则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探究的人生基本问题之一。孔子追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仁爱精神;孟子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的大丈夫精神;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出来的是忠信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体现出整体为上的精神。理想道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以“善”统率“真”和“美”,从而把“善”这一因素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也正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思想是建构理想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传统,是“至善”的象征,是完美德性的体现,是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性。而“知耻”是做人道德的底线。高校教育者应当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追求,重视和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并将其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重塑大学生理想道德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理想道德的重塑是高校德育的本意。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虽根源于现实生活,但它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而道德更直接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种需要超越现实的追求。汪江秀、李春秋等学者认为:“如果我们否定高校德育对大学生进行高于现实的理想道德人格的引导和培养,只要求高校德育贴近市场经济,把市场意识中那种等价交换、物质利益驱动等普遍存在的现实作为高校德育的根本取向,既违反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又违反了道德和历史发展自身的内在规律。”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说明,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由于市场经济的无限扩大化,一些人产生了唯钱是从、一切向钱看的片面思想,不知耻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滋生的土壤。今天,要改变这些不良之风,首先要呼唤中华民族的“知耻之心”的复苏[3]。要加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知耻教育,用道德的力量教育和启迪人们,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勤劳致富,鞭挞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现象和行为。可以说,市场经济呼唤进步的完善的道德。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为困难。我们应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理想道德人格的追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努力发掘当今社会道德内涵,更合理地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重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思潮影响下的责任与使命。思想、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多元化随着全球经济活动多样化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了与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再者,网络时代,国家之间似乎没有了国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刚毅奋进、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人同”的理想信念,忧国忧民、杀身成仁的爱国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博大情怀,“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这些传统的优秀人格模式和爱国主义情怀都需要当代大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中去挖掘与发现,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德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具有先天的互通性。以传统文化为媒介进行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提升德育的内容层次和水平,又能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437-439.
  [2]孙晓梅.《史记》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文学研究:191-192.
  [3]贾晞儒.知耻是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要求的底线.科教文实践,2009,5:47-50.
其他文献
摘 要: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系统诠释中国文学作品的著作。以叔本华和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固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但以老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本文以《红楼梦评论》中对“利害”的讨论以及纯粹艺术论和伦理功用价值说的联结为例,来体验叔、康的美学框架与老庄“无用之用”的圆融相交杂的美感。  关键词: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纯粹艺术论 利害 伦理功用价值说
摘 要: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
摘 要: 随着高校班级管理日益淡化,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寝室度过,学生寝室既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因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寝室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比学赶帮的学习生活氛围,调动寝室各成员的积极性,使寝室成为管理的重心,为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托。创建“学习型”文明寝室不仅开辟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有利于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
摘 要: 恐惧是人类必然会有的心理体验,人生在世,生命的终结、青春的衰退、人性的扭曲、暴力的袭击、未知的怪物等都能唤起人的恐惧害怕心理,然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害怕的心理体验,它想要唤起人内心的敬畏,唤起人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让我们看到恐怖背后的善意,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关键词: 恐怖 美 莫罗  一、何为恐怖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艺术思想的研究,从人生观、生死观等角度展现出庄子对万事万物博大悦纳与善意的精神境界,分析了庄子“至乐”天乐与儒家仁义之乐的区别,消除了人们对庄子“消极避世”的片面理解,探求庄子特立不羁的外表之下掩藏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艺术精神 道德 圆满俱足 境界 自由  一、“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他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
摘 要: 称呼语除了表现被称呼人的身份外,还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体现出人在社交场合中对他人的尊重。作者采用隐匿调查法,通过对三个不同地点、阶层的商业区营业员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营业员的文化教养和水平、年龄和性别、心理动机等因素,促使他们面对顾客时使用不同称呼语,并且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不是一一对应、机械不变的。  关键词: 营业员 社会称呼语 调查分析  一、称呼语的界定  语言学界对称
摘 要: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真人秀 娱乐元素  娱乐性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属性,娱乐效果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要求,娱乐元素是综艺娱乐节
摘 要: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和《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巴特这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故事:都渴望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管她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梦想都破灭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根本上还是由男权社会所造成的。  关键词: 蓓基·夏泼 莉莉·巴特 女性主义 男权社会  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名利场》与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
摘 要: 面对历史课程改革,面对升学压力,教师的中考复习方法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改变。要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地开展复习工作。紧抓时间线索,夯实历史知识基础;着力专题复习,提高历史知识运用的能力;回归课本,精简作题,注重审题解题技巧。  关键词: 中考历史复习 基础知识 专题复习 回归课本  这两年有机会参加初三年级的教学工作,与孩子们一起迎接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挑战。承担如
摘 要: 穆旦的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关于原罪、堕落、信仰和救赎的诗。他的诗和基督教在精神命题上的暗合是多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既有诗人自己的主观选择,也是时代阵痛的产物,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更是导致穆旦基督教式精神取向的重要前提。他以基督教精神承载着现实的创伤,思考着人性的裂变,抚慰着理想缺失,这对当下诗歌创作中价值迷失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穆旦 基督教 自我分裂 罪的渊薮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