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理论也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仍旧不能满足当今新课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础核心教育理念,也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问题的提出;情境测试的概念界定;情境测试题编制的原则;情境测试题的类型、条件、开发过程;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情境;情境测试;信息素养
一、情境与情境测试内涵的界定
(一)情境内涵的界定
1.词源角度
在线《辞海》对“情境”的释义是“情景;环境”。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情境”一词的英文“situation”有位置或场所、工作或职业之意,而尤指在某一时间内事情发展的状况、事态或情势。
2.教育角度
教育的视角来看情境,《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的定义是:“情境是象征互动论分析人际互动过程时使用的概念。”
3.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对“情境”的定义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
4.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角度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 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PISA里的“situation”更多指作者撰写文本的用途,而不仅仅指地点或背景。尽管大部分的阅读是个人活动,但它还是有社会性的。阅读还涉及其它东西,如作者、话题以及设定任务的人(如教师)。情境包括提及的人和(在工作中阅读时)与阅读有关的物。
(二)情境测试内涵的界定
教学中的测试一般指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检测。测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通过测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情境测试题是针对普通的测试题而言的,普通的测试题只有问题。情境测试题是以特定的情景作为背景的测试题,情境也作为测试题的一部分。教学情境的特点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之间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互动。
综上所述情境测试,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量化评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二、编制情境测试题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也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正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情境测试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全面性评价原则
学生是完整的人,情境测试不应该把学生人为的进行割裂。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在单一方面片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行为、思想、意识、知识、价值观、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多维度、全面评价。
(三)反馈性原则
测试有反馈信息才是完整的评价过程,因此对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是评价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学评价过程的点睛一笔。在情境测试中要注重评价结果地及时反馈,反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四)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引领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情境测试题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偏离了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有无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保证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情境测试题的类型、条件、开发过程
(一)情境测试题的类型
情境测试题有多种表现形式,类型多种多样,凡是能够在测试题中融入特定的情境作为测试题的背景都可以作为测试题的表现形式。主要类型如下:
1.纸质类型的情境测试题
2.上机操作的情境测试题
3.情景模拟的情境测试题
4.视频类的情境测试题
(二)情境测试题的条件
情境測试题究竟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情境测试,笔者对各类优秀情境化测试题进行总结如下:
1.恰当的测试意图
2.情境测试题结构清晰明了
3.合适的情境素材
4.明确指向的问题
5.符合被测者的表述方式
6.情境测试题的核心要素是要有区分作用
(三)情境测试题的开发过程
不同学科的情境测试题开发有不同的步骤,一般的情境测试题的步骤如下:
确定测试的意图——选择情境素材——设计情境测试题——编制情境测试题——对编制试题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http://www.k366.com/gj/cihai/two.Asp?id=1318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5.
[3]张方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06.
[5]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307.
[6]OECD.MeasuringStudentsKnowledgeandSkills:ANewFrameworkforAssessment,p,1999,23,51.
作者简介:
刘双(1989.06—),女,汉,籍贯:山东;职务:学生;学历:研究生;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情境;情境测试;信息素养
一、情境与情境测试内涵的界定
(一)情境内涵的界定
1.词源角度
在线《辞海》对“情境”的释义是“情景;环境”。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情境”一词的英文“situation”有位置或场所、工作或职业之意,而尤指在某一时间内事情发展的状况、事态或情势。
2.教育角度
教育的视角来看情境,《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的定义是:“情境是象征互动论分析人际互动过程时使用的概念。”
3.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对“情境”的定义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
4.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角度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 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PISA里的“situation”更多指作者撰写文本的用途,而不仅仅指地点或背景。尽管大部分的阅读是个人活动,但它还是有社会性的。阅读还涉及其它东西,如作者、话题以及设定任务的人(如教师)。情境包括提及的人和(在工作中阅读时)与阅读有关的物。
(二)情境测试内涵的界定
教学中的测试一般指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检测。测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通过测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情境测试题是针对普通的测试题而言的,普通的测试题只有问题。情境测试题是以特定的情景作为背景的测试题,情境也作为测试题的一部分。教学情境的特点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之间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互动。
综上所述情境测试,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量化评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二、编制情境测试题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也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正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情境测试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全面性评价原则
学生是完整的人,情境测试不应该把学生人为的进行割裂。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在单一方面片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行为、思想、意识、知识、价值观、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多维度、全面评价。
(三)反馈性原则
测试有反馈信息才是完整的评价过程,因此对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是评价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学评价过程的点睛一笔。在情境测试中要注重评价结果地及时反馈,反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四)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引领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情境测试题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偏离了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有无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保证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情境测试题的类型、条件、开发过程
(一)情境测试题的类型
情境测试题有多种表现形式,类型多种多样,凡是能够在测试题中融入特定的情境作为测试题的背景都可以作为测试题的表现形式。主要类型如下:
1.纸质类型的情境测试题
2.上机操作的情境测试题
3.情景模拟的情境测试题
4.视频类的情境测试题
(二)情境测试题的条件
情境測试题究竟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情境测试,笔者对各类优秀情境化测试题进行总结如下:
1.恰当的测试意图
2.情境测试题结构清晰明了
3.合适的情境素材
4.明确指向的问题
5.符合被测者的表述方式
6.情境测试题的核心要素是要有区分作用
(三)情境测试题的开发过程
不同学科的情境测试题开发有不同的步骤,一般的情境测试题的步骤如下:
确定测试的意图——选择情境素材——设计情境测试题——编制情境测试题——对编制试题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http://www.k366.com/gj/cihai/two.Asp?id=1318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5.
[3]张方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06.
[5]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307.
[6]OECD.MeasuringStudentsKnowledgeandSkills:ANewFrameworkforAssessment,p,1999,23,51.
作者简介:
刘双(1989.06—),女,汉,籍贯:山东;职务:学生;学历:研究生;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