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小学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如何在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达到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接受新知识,但一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这无疑会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违背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尽可能的优化。随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了,比如操作、讨论、游戏、回答问题及练习等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一、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操作、演示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因此,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学数学中可供操作、演示的内容很多,从一年级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到高年级的应用题乃至几何初步知识,操作、演示无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具、学具并能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来选择怎样用、用多少,以使操作、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后再求它的面积,在学生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与它等积的长方形。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扶、放”下一步一步地带着问题操作、分析、思考,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表,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在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是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小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知识,以至于发展他们的思维,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开始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理解了所要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了。当然,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及补充,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会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练习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教学中,一致用30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讲授新知识。学生在这30分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如果中间有操作、讨论、游戏等活动,情况会好些)。这样学生在最后几分钟的练习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纠正辅导,学生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因而当堂学的知识没有及时得到巩固。教师只好通过大量的家庭作业去巩固学过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这种做法又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最好能给学生留出15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进行练习,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决。
一般来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如果得到教师的及时纠正,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技能也得到了训练,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离不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游戏、讨论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创新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学生的心理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教师要注意的是,游戏、讨论等活动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要将这些活动设计成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接受新知识,但一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这无疑会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违背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尽可能的优化。随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了,比如操作、讨论、游戏、回答问题及练习等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一、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操作、演示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因此,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学数学中可供操作、演示的内容很多,从一年级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到高年级的应用题乃至几何初步知识,操作、演示无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具、学具并能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来选择怎样用、用多少,以使操作、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后再求它的面积,在学生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与它等积的长方形。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扶、放”下一步一步地带着问题操作、分析、思考,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表,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在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是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小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知识,以至于发展他们的思维,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开始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理解了所要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了。当然,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及补充,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会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练习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教学中,一致用30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讲授新知识。学生在这30分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如果中间有操作、讨论、游戏等活动,情况会好些)。这样学生在最后几分钟的练习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纠正辅导,学生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因而当堂学的知识没有及时得到巩固。教师只好通过大量的家庭作业去巩固学过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这种做法又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最好能给学生留出15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进行练习,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决。
一般来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如果得到教师的及时纠正,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技能也得到了训练,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离不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游戏、讨论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创新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学生的心理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教师要注意的是,游戏、讨论等活动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要将这些活动设计成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