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表明: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常理的思维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环境。比如,学完《跳水》一课,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我认为那孩子当时的确很危险,跳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还有别的办法。”“是吗?说来听听。”我用惊异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说。“我认为孩子可以用双脚和双手分别勾在一起,倒挂在衡木上交替前移取下帽子,再按原路返回。”他充满自信地说。听了他的意见,我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很有新意,而且你这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接着,我组织学生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情况、体力情况,讨论比较哪种办法更合理。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孩子当时吓呆了,反应迟钝,只能听从指挥,不会想到别的办法。再有,孩子爬上桅杆,已经很累了,如果倒挂在衡木去取帽子会很危险。所以,跳水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办法。课堂上要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二、巧设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课文,紧扣语言,挖掘教材中分布广泛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教师的问题提得好,就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千方百计地去考虑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
1 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而且这种兴趣往往又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新颖的问题,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19阿!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句子,设计了一个开发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谦虚;(3)贝多芬怕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4)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人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5)贝多芬急着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说话。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这样的问题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 問题有利于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巧设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例如,在初读《草原》之后,我让学生把第一自然段和插图相结合,想想草原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体学生沉思过后,有学生讲道:“美丽的草原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清鲜的空气,鲜明的颜色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从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想到草原像绿色的地毯锈上了能移动会变化的花朵,那动态的美让人陶醉。”一个学生抢着说:“草原一望无际,草长得茂,绿得浓,被风一吹,多像泛起微波的海面。”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3 问题有利于学生进发求异的火花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因此,课堂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进发求异的火花。既要鼓励求异,又要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而又多变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教育肩负的重任。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光靠一朝一夕,要靠我们教师大胆探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一、创设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环境。比如,学完《跳水》一课,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我认为那孩子当时的确很危险,跳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还有别的办法。”“是吗?说来听听。”我用惊异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说。“我认为孩子可以用双脚和双手分别勾在一起,倒挂在衡木上交替前移取下帽子,再按原路返回。”他充满自信地说。听了他的意见,我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很有新意,而且你这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接着,我组织学生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情况、体力情况,讨论比较哪种办法更合理。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孩子当时吓呆了,反应迟钝,只能听从指挥,不会想到别的办法。再有,孩子爬上桅杆,已经很累了,如果倒挂在衡木去取帽子会很危险。所以,跳水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办法。课堂上要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二、巧设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课文,紧扣语言,挖掘教材中分布广泛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教师的问题提得好,就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千方百计地去考虑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
1 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而且这种兴趣往往又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新颖的问题,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19阿!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句子,设计了一个开发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谦虚;(3)贝多芬怕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4)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人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5)贝多芬急着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说话。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这样的问题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 問题有利于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巧设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例如,在初读《草原》之后,我让学生把第一自然段和插图相结合,想想草原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体学生沉思过后,有学生讲道:“美丽的草原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清鲜的空气,鲜明的颜色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从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想到草原像绿色的地毯锈上了能移动会变化的花朵,那动态的美让人陶醉。”一个学生抢着说:“草原一望无际,草长得茂,绿得浓,被风一吹,多像泛起微波的海面。”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3 问题有利于学生进发求异的火花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因此,课堂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进发求异的火花。既要鼓励求异,又要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而又多变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教育肩负的重任。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光靠一朝一夕,要靠我们教师大胆探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