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作些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概念表述
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是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征的分析,我认为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形式
活动小组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②组长由小组成员推荐。③小组成员一般比较固定。
划分形式可采用:第一种:同桌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优点是随机进行,时间耽搁少。一般用于小问题、小的知识点的讨论和突破。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方法。第二种:4人小组。一般由前后位四人组成,这是一种最常用也最易操作的一种形式。对于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效果较好。第三种:一般以桌子的一竖行为一个大组。这种形式一般运用前一单元或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时采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促进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如,在每学期古诗文背诵的落实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或给上(下)句,背下(上)句;或到黑板上写出诗、词、文中的名句,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小组内答过的同学不能重复作答,必须得四人轮完后个人才能有机会再答。这种合作型的目标结构使每个小组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小组合作提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教师向学生提出“强强合作,携手共进”的要求。由于小组是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的,不同学生有各自擅长的科目,让他们互相帮助,通过强强合作可以提高小组的整体素质。
还有,初中文言文难字、通假字比较多,为了读准字音,老师要为全班正音,可还是有一些学生读不准、不会停顿。这时就让组内朗读比较好的学生带着他们读,提高了学困生学习的正确率,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互助协作的习惯和意识。
另外,一些通过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形、音、义的工作,也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缩短查找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还可以互相听写,互相批改默写。这些生生互动的方式为成员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增加了合作的频度和强度,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在小组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来完成的。
安排一课时时间将写同一题材的同学集中到一起,组成临时集体评改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式的互批互改与交流。作文人再对互阅互评意见写出评后感(含作文得失、修改方案)并修改作文。对此小组合作情况教师要作出评结。再组织同一题材的学生对修改文进行新一轮互评。主要评析改前作文与改后作文的差别。由此完成作文由理论——实践——再实践的创作全程。在这种发展性评价过程中,学生在亲身感受自己作文质的飞跃中同时能享受到生生互动合作带来的喜悦和成果,拓宽了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共享空间;撞出思想“火花”;燃烧了情感的“火焰”;作文不仅有了深度,创新热情、创新思维都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焦虑,促进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目标结构的改革,克服了教学中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以“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都不会尽善尽美。如何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指导的互补性及相关性;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使小组合作的气氛延伸,发展到独立的练习与思考中等等。都有待于随着实验的深入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概念表述
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是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征的分析,我认为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形式
活动小组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②组长由小组成员推荐。③小组成员一般比较固定。
划分形式可采用:第一种:同桌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优点是随机进行,时间耽搁少。一般用于小问题、小的知识点的讨论和突破。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方法。第二种:4人小组。一般由前后位四人组成,这是一种最常用也最易操作的一种形式。对于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效果较好。第三种:一般以桌子的一竖行为一个大组。这种形式一般运用前一单元或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时采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促进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如,在每学期古诗文背诵的落实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或给上(下)句,背下(上)句;或到黑板上写出诗、词、文中的名句,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小组内答过的同学不能重复作答,必须得四人轮完后个人才能有机会再答。这种合作型的目标结构使每个小组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小组合作提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教师向学生提出“强强合作,携手共进”的要求。由于小组是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的,不同学生有各自擅长的科目,让他们互相帮助,通过强强合作可以提高小组的整体素质。
还有,初中文言文难字、通假字比较多,为了读准字音,老师要为全班正音,可还是有一些学生读不准、不会停顿。这时就让组内朗读比较好的学生带着他们读,提高了学困生学习的正确率,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互助协作的习惯和意识。
另外,一些通过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形、音、义的工作,也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缩短查找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还可以互相听写,互相批改默写。这些生生互动的方式为成员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增加了合作的频度和强度,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在小组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来完成的。
安排一课时时间将写同一题材的同学集中到一起,组成临时集体评改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式的互批互改与交流。作文人再对互阅互评意见写出评后感(含作文得失、修改方案)并修改作文。对此小组合作情况教师要作出评结。再组织同一题材的学生对修改文进行新一轮互评。主要评析改前作文与改后作文的差别。由此完成作文由理论——实践——再实践的创作全程。在这种发展性评价过程中,学生在亲身感受自己作文质的飞跃中同时能享受到生生互动合作带来的喜悦和成果,拓宽了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共享空间;撞出思想“火花”;燃烧了情感的“火焰”;作文不仅有了深度,创新热情、创新思维都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焦虑,促进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目标结构的改革,克服了教学中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以“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都不会尽善尽美。如何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指导的互补性及相关性;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使小组合作的气氛延伸,发展到独立的练习与思考中等等。都有待于随着实验的深入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