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一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教学语言的诱导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导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的心理定势之中
   导语是教师为将学生的注意力列入正题的起始部分的教学语言。巧妙的导语犹如说书的开讲,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情绪安定下来,并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的新知上来。成功的导语能产生如此的作用,关键在于它能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定势。据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定势是一种预备性的顺应或反应准备,这种顺应或准备使人倾向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认识反应或外现反应,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一旦被导入了与教学有关的心理定势之中,随之产生的求和活动便会是能动的,积极的。
   二、善于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教师用精心设计的导语在阅读课的起始环节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那么,要使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并进而转变成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还应善于提出问题,以诱导学生思考,从多角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朱自清先生早就指出教师提问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学生习惯未成,功力未到,恐怕他怕提不出什么,只随随便便的胡读一阵了事,就有给他们提示问题的必要。”他们还指出:“比较艰深或枝节的问题,估计起来不是学生所必需知道的,当然不必提出,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要让学生有疑,教师则须善问,善问才能善导,善导者才能善教。这正如一个美国的教学法专家所说的那样:“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凡是在“提问”上下了一番功夫的,都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导”的效果,教师在“问”中“导”,在“导”中“问”,不仅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表现生动,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这些作品的真谛,真切感受文学形象的魅力所在及作者的情感运动,并在得到审美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就还应在课堂教学中,用最能表现作品特点的表述语言生动、形象地激活他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功能,因为“想象可以对形象进行没有‘见过或听到过’的开掘与生发,可以构造全新的优秀的境界”,一旦学生展开了想象和联想的双翅,翱翔在作品所展示的广阔天地之中,他们就能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思绪纵横驰骋,并与自身的旧知、经验融为一体,联成一片,产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使所学的知识在想象的过程中扩展深化。
   四、富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教师的教学语言若缺乏高尚的激越的情感,就无法吸引学生,将他们引进作品的情节境界,既无法激起他们的审美情愿展开想象,因为语文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在审美活动中,“情感则是一种内驱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心理因素。”心理科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情感对言语有着不小的影响”。富于情绪表现力的言语,是能够使孩子和成人受到感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教师则首先应“披文以入情”,“进入角色”,只有将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情思理趣化作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用凝聚着这些情感的声情并茂的言语进行教学,才能叩动学生的心扉。
   五、结尾余音缭绕,耐人深思回味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整体的成功也应重视课堂结尾语言的处理和设计,使之与课堂的导入与展开等环节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创造出余音缭绕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带着美的享受,获得真切的启迪离开课堂,并将探索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延续到课堂之外。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效,要完成语文阅读教学所担负的各项功能,还需教师从多方面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和艺术性。不过,在当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今天,从以上五个方面不断努力提高阅读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和效率,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其他文献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作文训练中,如何解决初中学生胸中无“米”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积累材料,对于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生活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你看:上学放学的路上、学校、家里、社区……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可能因某个同学的
期刊
一、 开发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个心灵麻木的人来说,对再美、再丑、再喜、再怒的事物或事情都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的。但是当前的社会形势、教育实际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情感低能儿。他们不能及时的捕捉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为他们的真情体验寻找支点。如《美食美谈》中制作肉夹馍的情景再现,《谁不说俺家乡好》中“属于我的家乡符号”的解读都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从而开发
期刊
在我们的校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早晨,沐浴着清风朝露,寄宿班的师生或一边散步一边吟诵,或置身于树林间抒发感受;中午,伴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教室里、阅览室里的学生们手捧着心爱的图书,正读得津津有味;傍晚,美丽的校园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草地上、山坡上、休闲石上,三五成群的学生们坐在一起,或同看一本书,或围着教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或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低声吟诵着古诗词。  以上是我校开展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
期刊
在现在的数字时代,多媒体早已经广泛的用于教学,使教学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2000年“英特尔未来教育”诞生了,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变得快捷、直观、具体、生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制约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感受和得失。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实践证明,每隔两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教育,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内容上,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    语文活动课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着现代化生活气息。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要不断提高学生在习作中的自我意识,不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想象。我在教学实际中是这样引导学生作文的。   一、用心观察生活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
期刊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和有利作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色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制造身临其境、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创设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写作想象力   小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
期刊
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富有生机的、富有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就应该让学生在作文立意时走出“泛政治化” 的一言论,没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成人化的道德评判标准,无奈地去编造生活或去克隆什么好人好事类的假大空的作文,而要放下包袱,敢说真话,真正地以我笔写我心,抒写出自己鲜明多彩的个性。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元化的立意指导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多元化立意   在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阅读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塑造的重要作用。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下面本人就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的方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手段单一。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