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培养要求之一。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意识,不仅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养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语文课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就是在学生思想启蒙阶段让其通过阅读书籍来看世界,树三观。总体来说,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它是我国几千年传承文化的结晶,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让学生能够积累文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日后学习语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以应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阶段,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主流趋势。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小学生接触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但我国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特别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拿到分数,教师和家长也主要看成绩,这种成绩即一切的教育观念使学习变得枯燥死板,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讲,重在理解与运用,而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解题方法和技巧,忽略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素质教育,这不仅是对教学理念的不尊重,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避免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就需要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了解我国的经典的文学作品,重要的是增加对母语的了解和感情,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指向。为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学生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贯彻融入这些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对于老师给的一些专项训练或者推荐的一些必读书目上,积极性差。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是需要后天去培养训练的。另一方面就是,小学生对于文字的认识度和词汇的理解力较差,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生字词太多,使之表现出懈怠性。如果在字都认不全,句子读起来都很困难,又如何谈读完一整篇文章呢。再者,一整篇文章或书籍读下来是需要时间的,对于经典作品更是要细细品读的,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耐心是较弱的,因此,经典文学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一)打牢基础,体会阅读乐趣
我们上边提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欠缺,无法消化一些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吸收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绘本等。推荐给学生的读本,尽量是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习完课文,可以推荐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小学阶段对图书故事兴趣较浓,通过带图故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但是,老师最好不要给学生限定阅读的量及范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不要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拓展课外,积累阅读经历
在文章阅读中,老师不仅仅是要把这篇文章教给学生,还可以从一些课外有关的人物情节或故事中去吸引学生兴趣。如,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出发,给孩子们讲述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从阅读课外读物入手,带领学生横向阅读。如,在讲一篇文章时,引入另一个相类似的文章,进行引申阅读。这样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去找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赏析这两篇文章。这样一来,不僅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存在班里,由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借随还,十分方便。为了丰富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图书陈列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整理和编写宣传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书源的不足,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会阅读、懂阅读、爱阅读,在众多的课外书籍中,丰富自己的阅读经历。
(三)掌握技巧,感受阅读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技巧,才能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进而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
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去理解文章,书是越读越薄的,遇到优美的语句或新增知识可以摘抄下来,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进行反复阅读思考,也可寻求帮助。同时阅读中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还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循序渐进中,学生会慢慢领悟到阅读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能在书海中去见识不同的风景,进而从内心自发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四、结语
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路程。需要广大的教师群体不断创新,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阅读方法,精选阅读材料等方式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2019(3)
[2]李金林,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考试周刊,2109(36)
[3]刘尤春,基于课堂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漫谈,[J],语文课内外,2019(2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就是在学生思想启蒙阶段让其通过阅读书籍来看世界,树三观。总体来说,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它是我国几千年传承文化的结晶,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让学生能够积累文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日后学习语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以应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阶段,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主流趋势。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小学生接触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但我国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特别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拿到分数,教师和家长也主要看成绩,这种成绩即一切的教育观念使学习变得枯燥死板,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讲,重在理解与运用,而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解题方法和技巧,忽略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素质教育,这不仅是对教学理念的不尊重,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避免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就需要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了解我国的经典的文学作品,重要的是增加对母语的了解和感情,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指向。为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学生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贯彻融入这些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对于老师给的一些专项训练或者推荐的一些必读书目上,积极性差。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是需要后天去培养训练的。另一方面就是,小学生对于文字的认识度和词汇的理解力较差,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生字词太多,使之表现出懈怠性。如果在字都认不全,句子读起来都很困难,又如何谈读完一整篇文章呢。再者,一整篇文章或书籍读下来是需要时间的,对于经典作品更是要细细品读的,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耐心是较弱的,因此,经典文学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一)打牢基础,体会阅读乐趣
我们上边提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欠缺,无法消化一些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吸收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绘本等。推荐给学生的读本,尽量是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习完课文,可以推荐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小学阶段对图书故事兴趣较浓,通过带图故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但是,老师最好不要给学生限定阅读的量及范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不要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拓展课外,积累阅读经历
在文章阅读中,老师不仅仅是要把这篇文章教给学生,还可以从一些课外有关的人物情节或故事中去吸引学生兴趣。如,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出发,给孩子们讲述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从阅读课外读物入手,带领学生横向阅读。如,在讲一篇文章时,引入另一个相类似的文章,进行引申阅读。这样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去找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赏析这两篇文章。这样一来,不僅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存在班里,由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借随还,十分方便。为了丰富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图书陈列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整理和编写宣传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书源的不足,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会阅读、懂阅读、爱阅读,在众多的课外书籍中,丰富自己的阅读经历。
(三)掌握技巧,感受阅读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技巧,才能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进而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
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去理解文章,书是越读越薄的,遇到优美的语句或新增知识可以摘抄下来,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进行反复阅读思考,也可寻求帮助。同时阅读中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还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循序渐进中,学生会慢慢领悟到阅读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能在书海中去见识不同的风景,进而从内心自发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四、结语
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路程。需要广大的教师群体不断创新,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阅读方法,精选阅读材料等方式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2019(3)
[2]李金林,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考试周刊,2109(36)
[3]刘尤春,基于课堂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漫谈,[J],语文课内外,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