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阅读策略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感论的大背景下,文学文本容易在幽微处下工夫,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言语触觉,从而更加高效地提升语感。因此以顺乎自然的阅读习惯为出发点,建立简明、清晰的阅读模式,探究文学文本言语的隐含意义,近则有益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远则惠及受教育者终身。
  一、美读,感受言语声腔节奏,悟得情调氛围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这是从创作的角度辨析道德修养与言语形式的关系,即创作者的品格、境界决定了文章形式(突出表现为音响形式)的特征。而现代哲学理论(如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告诉我们:形式即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远离韩愈的视线,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反观其“气”,也就是从语声、语调这最外层恐怕也是最本质的方面渗入文本,于是首先会捕捉到情调氛围。孙犁的《荷花淀》有一句水生嫂的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某教师执教时提出一个问题——其中的句号能否换成逗号?这是个精彩的发现,如若对此寻根溯源,则可以断定,鉴赏者绝不可能是一边读小说一边对词语和标点进行增删、移换,以细致品味语言,终于抓住闪光点,这个发现只能是在美读的溪流中“意外”撷取的浪花。上溯古昔,李贺磨诗,贾岛苦吟,又何尝不是以美读的方式发掘言语深蕴?
  在课堂实践中,当处于美读的高级阶段,就并非一定要发出声音,假以形容,即便“默默无闻”,欣赏者也一样可以听到自己精彩的“心音”,从而进入境界,这应该算是美读可推而广之的重要条件。
  二、想象,唤起言语视觉形象,感受象外之旨
  语言符号常常诉诸人的联想和想象,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唤起打上个性烙印的视觉形象,所以从这个最浅表的意义上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能力薄弱的人读书不明其所以然,可一看电视剧却常能“大彻大悟”,原因即在于影视作品将文本中模糊暗淡的视觉形象定型了,欣赏者不但可以用耳朵清清楚楚地听,还可以用眼睛真真切切地看。特级教师洪镇涛曾经举其六岁外孙女的事例论说语感的直觉特征,“胆大包天”和“胆大心细”这两个词那孩子都不知其意,可是洪镇涛说她“胆大包天”,她则不满,说她“胆大心细”她则表示满意。洪镇涛推测其语感来源于感性的言语实践,即以前在特定的语境中有过接触,这当然可能,但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就是,洪老师在使用这两个词时,眼神与面部表情均有变化,被孩子察觉,于是做出相应判断。推此及彼,受众在文本阅读中通过联想、想象唤起视觉形象,感受象外之旨,从而深入领会文本内涵。
  三、移情,触发主体动作模仿,领受深层情理
  移情,用美学家谷鲁斯的观点,就是所谓的“内模仿”,即侧重于审美过程中由物及我的一面。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外形高耸、峭拔,内部伸展、飞腾,观者一睹之下顿生宗教的超越之感,这就是内模仿的作用。同样,文艺欣赏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这种内模仿。朱光潜说:“我们欣赏颜字那样刚劲,便不由自主地正襟危坐,模仿他的端庄刚劲;我们欣赏赵字那样秀媚,便不由自主地松散筋肉,模仿他的潇洒婀娜的姿态。”审美层面的移情模仿只是心领神会,并非实际去做。致力于“学得”的语文课堂,应该努力将文本阅读中不自觉的模仿变为自觉的模仿,因为移情所产生的动作模仿及角色扮演可以在自主阅读中充分发掘感点,置换情理,填充空白,从而领受易于为人忽略的情思理趣。
  课堂教学要用好三种策略,美读是整体感知,观其大略,筛出触点,培养听觉语感;想象与移情是细处推敲,浮想联翩,摹仿亲历,培养视觉语感。整体与细处交融,听觉与视觉互动,从发现走向发掘,则文本精华必无遗失,而语感积淀就更可期待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
其他文献
“人物前史”一词亦可称为“人物前传”、“人物过去史”。它是剧作者在创作成文之前必须做的一道工序。它要求剧作者熟悉、掌控剧中主要人物在开场前的、又与整部作品密切相
对现实人的存在境遇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热点.福柯也在晚期总结说,他的全部思想都涉及主体化问题.本文在对照马克思的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然而,因为年代的久远和脱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语言、内容的艰深晦涩,学生很难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经典之美。因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当以诵古诗、读美文为平台,设计一些适宜有效的活动,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从而使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开展古诗积
摘 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个性化阅读指导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统一要求、统一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
摘 要: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大发展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将愈来愈显示其历史作用和魅力。  关键词:德育发展;道德建设;价值取向;德育内容    德育在学校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前社会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中,德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德育本身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的发展,所以,搞好德育教学、筹谋德育发展、构筑学生德育品质就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时代
本文试图对庞德《诗章》的“寻求”主题进行解读.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描绘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历经十年磨难以寻求返乡的航行;但丁在史诗《神曲》中展现了诗人历经地
当前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存在校长行政权力中心化现象突出、党组织作用边缘化趋势明显的普遍问题,因此应明晰权力边界,以科学履权促进权力行使规范;健全监督机制,以完善制度,规避权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对观察和表现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准确真实地描绘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美术教育是完全适合的,它对造型能力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移植儿童美术教学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把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他们的表
在这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色彩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向人们传递着它们的情感。服装色彩以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而是服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它由问题和情境两个部分组成。“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说的数学问题是指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难以理解的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以及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情境”,指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甚至是群体的学习气氛等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