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差异教学立足于帮助每位学生学习基本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差异出发,导优补差,最终帮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主要探索差异教学如何在保证教学最优化的前提下兼顾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差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即了解学生、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弹性教学分组和教学成果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 有效教学理念;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47-04
一、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指引教师教学及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① 新课程改革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知识不再被看作客观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而是富有情境性与文化性。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情感体验,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旧没有跳出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桎梏。有效教学理念则呼唤教师由注重课本知识转向课堂教学,根据课堂的真实情境适时调整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② 有效教学是从教师“教”的角度阐述的,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有高度的关联性,而策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情境的把握程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独立个体都存在不同的智能风格,智力依赖个体生存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存在,而个体又反过来依据情境化的事件去分析并解决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创设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在保证教学最优化的前提下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差异教学的实质
差异教学是以帮助每个学生学习基本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为出发点的,从“差异”出发,导优补差,最终帮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差异教学是一种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基点,以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依托,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追求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的有效教学策略。因此,差异教学的实质即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方面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的目标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经验的生长,知识的动态生成以及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挑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在校内能够进步,在校外能够适应纷繁复杂的环境。差异教学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差异教学是注重知识的情境化及发展性的教学
差异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化。课程内容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以真实生活世界为背景的课堂文化中共同建构的,是能让学生在未来社会情境中有效运用的知识。情境化的课程内容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人性化特点,让学生能够证实而不是简单接受现成的知识。同时,基于发展性教育的理念,差异教学视学生为成长中的个体,课程内容不是展现封闭的知识,学生也不是通过传统知识的学习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尝试,而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差异教学是提供多样性、挑战性教学任务的教学
差异教学强调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任务,学生能从教学中学到多少内容,教学是否为全体学生提供了最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通过提高任务的复杂或抽象程度,刺激学生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或者要求学生以更多的形式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3.差异教学是组织互动、创生的教学过程的教学
差异教学的过程是对传统课程实施过程的情境化、人格化的修改。课程实施不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真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过程。差异教学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设计的各种方法都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的身份,协调内外环境并不断进行调整。
4.差异教学是提倡多元评价方式的教学
差异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阶段性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已经不是正确、全面、持续的标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里,定量的成绩也往往达不到其实际期望值。多元评价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开发了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满足了学生最大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5.差异教学是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其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扮演转换器的角色,在转换器的两端分别是标准化和风格化的知识。风格化并不代表破坏知识的内在关联和系统性,知识的内核并不会被破坏,只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概念风格及认知速度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加以自觉地运用,从差异出发,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其认知策略和心理分化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差异教学可发掘每个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最终发展减少了差异。
三、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
1.了解学生
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以弥补其劣势智能,最终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内的差异以及个体成长各阶段的差异都需要得到重视并加以利用,因此,了解学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预先考察他们原有的知识网络结构,根据他们学习的准备情况配备合适的教学内容,要事先搜集适合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需要的材料,以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学习主题。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着手,查找他们以往参加标准化考试的记录。另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模型进行摸底测查。加德纳的智能结构理论说明,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会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自主判断其优势智能,这样在独立学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了解学生不仅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差异学习思想,建立学习信心,以便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差异教学旨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在差异教学的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会探究合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使课堂讨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挑战性。举例来说,在学习新知识时,对于接受程度很好的学生来说,少量的练习就可以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计难度系数更高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扩充知识并在实践层面加以运用,提高他们对陌生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理解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提供多次讲解的机会,增加其练习的次数,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去理解。要使教学内容适合不同学业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和课程专题相关的材料来补充学生的知识框架。教师要有步骤地将难度渐进的课程补充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以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最佳的模式,对于某些学生可能是易于接受的,对于另一些学生则是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不同的形式专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满足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不同需求。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到差异教学的“突破点”,突破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时因个人智能风格的不同,有些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而有些则需要补充更多的新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敏锐地发现这些突破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有效学习,教师设计的学习方式越多,设计出的教学活动越丰富多样,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方式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3.弹性教学分组
以弹性教学分组的形式实施教学即在课堂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运用各自的强项智能,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弹性教学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弹性教学分组强调的是提供一种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分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场景。在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中,和谐、积极、多样化的班级环境是保证差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弹性分组因此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使他们自如地采用自己特有的智能方式学习,这样他们更乐意学习并容易树立自信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合作程度,也可以根据有相同需要的学生来分组,有时还可以在学生已完成了特定专题和项目后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分组。分组并不是简单地让同组的学生在一起合作活动(除非要求学生合作活动),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学习,也可单独学习。如果分组合理,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上,腾出时间给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额外辅导。弹性分组也不是永久性的,它需要根据特殊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这种分层化的教学。弹性教学开展的时机可以选择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突破点之时。这时,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技能或学习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当前基本功课的内容,开始掌握新的内容了。教师可适时地把握这些突破点,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时机。弹性小组的规模取决于具有相同学习需要的学生的人数,把具有相同需要的学生分为一个组,让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节课、一天或几天,也可以在一周的固定或不固定时段学习,这样可以控制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和任务的轻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总体上把握整个集体学习的平衡度,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并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感想。
4.教学成果的评价
(1)评价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是建立在量化的评价体制上的,从形式上看,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数学方面的成绩。在差异教学中评价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评价的理念由一元走向了多元,由静态走向了动态,由抽象、偏向纸笔式走向了贴近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式。教育要把每一个学生看做可塑造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只是其阶段性表现,教学成果的评价只是对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的反馈。分数不是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做比较,也不是强制学生学习,只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学到了哪一步,并使他们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差异教学要求进行多元评价,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研究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的转变
差异教学倡导的评价观主张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过程作品集、多彩光谱、档案袋评价等,逐步建立起师生及教学彼此相联、互动的立体动态评价空间。评价由平面拓展到了立体,丰富了一直以来在一张成绩单上完成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为个体提供了有益的反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或和其他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学会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判断力,使他们更好地预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3)评价情境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中,我们往往以脱离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去情境化”的标准进行评价。差异教学理念认为,评价原本就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应该成为自然学习情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额外的时间里加进来的,评价应在自然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发生。同样,教师要给不同的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该标准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情境化的评价倾向于把学生看成一个社会个体,个体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今后在现实情境中的表现,也许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在纸笔测试中无法测评出来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绩,设计出不同的评估方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贮备形式和思维方式有敏锐的观察力,保护他们的特殊性,挖掘其潜力,促使他们协调、充分的发展。
注释
①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5年第2期,第6页
②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2期,第34-35页
参考文献
[1]刘竑波著.多元智能与教师[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德隆译. 多元智能[G].新华出版社,2004.3.
[3]吴志宏,郅庭瑾著.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
[4]郑阳辉. 对差异教学的初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5]曾继耘. 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7(8).
[6]张晓峰.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课程开发[J].教育导刊,2002(2-3).
[7][美]Diane Heacox 著.杨希洁译.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8]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主编. 李树英,郭永贤译. 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G].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关键词] 有效教学理念;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47-04
一、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指引教师教学及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① 新课程改革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知识不再被看作客观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而是富有情境性与文化性。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情感体验,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旧没有跳出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桎梏。有效教学理念则呼唤教师由注重课本知识转向课堂教学,根据课堂的真实情境适时调整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② 有效教学是从教师“教”的角度阐述的,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有高度的关联性,而策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情境的把握程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独立个体都存在不同的智能风格,智力依赖个体生存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存在,而个体又反过来依据情境化的事件去分析并解决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创设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在保证教学最优化的前提下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差异教学的实质
差异教学是以帮助每个学生学习基本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为出发点的,从“差异”出发,导优补差,最终帮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差异教学是一种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基点,以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依托,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追求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的有效教学策略。因此,差异教学的实质即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方面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的目标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经验的生长,知识的动态生成以及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挑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在校内能够进步,在校外能够适应纷繁复杂的环境。差异教学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差异教学是注重知识的情境化及发展性的教学
差异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化。课程内容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以真实生活世界为背景的课堂文化中共同建构的,是能让学生在未来社会情境中有效运用的知识。情境化的课程内容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人性化特点,让学生能够证实而不是简单接受现成的知识。同时,基于发展性教育的理念,差异教学视学生为成长中的个体,课程内容不是展现封闭的知识,学生也不是通过传统知识的学习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尝试,而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差异教学是提供多样性、挑战性教学任务的教学
差异教学强调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任务,学生能从教学中学到多少内容,教学是否为全体学生提供了最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通过提高任务的复杂或抽象程度,刺激学生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或者要求学生以更多的形式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3.差异教学是组织互动、创生的教学过程的教学
差异教学的过程是对传统课程实施过程的情境化、人格化的修改。课程实施不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真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过程。差异教学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设计的各种方法都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的身份,协调内外环境并不断进行调整。
4.差异教学是提倡多元评价方式的教学
差异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阶段性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已经不是正确、全面、持续的标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里,定量的成绩也往往达不到其实际期望值。多元评价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开发了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满足了学生最大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5.差异教学是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其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扮演转换器的角色,在转换器的两端分别是标准化和风格化的知识。风格化并不代表破坏知识的内在关联和系统性,知识的内核并不会被破坏,只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概念风格及认知速度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加以自觉地运用,从差异出发,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其认知策略和心理分化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差异教学可发掘每个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最终发展减少了差异。
三、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
1.了解学生
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以弥补其劣势智能,最终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内的差异以及个体成长各阶段的差异都需要得到重视并加以利用,因此,了解学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预先考察他们原有的知识网络结构,根据他们学习的准备情况配备合适的教学内容,要事先搜集适合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需要的材料,以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学习主题。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着手,查找他们以往参加标准化考试的记录。另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模型进行摸底测查。加德纳的智能结构理论说明,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会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自主判断其优势智能,这样在独立学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了解学生不仅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差异学习思想,建立学习信心,以便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差异教学旨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在差异教学的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会探究合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使课堂讨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挑战性。举例来说,在学习新知识时,对于接受程度很好的学生来说,少量的练习就可以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计难度系数更高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扩充知识并在实践层面加以运用,提高他们对陌生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理解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提供多次讲解的机会,增加其练习的次数,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去理解。要使教学内容适合不同学业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和课程专题相关的材料来补充学生的知识框架。教师要有步骤地将难度渐进的课程补充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以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最佳的模式,对于某些学生可能是易于接受的,对于另一些学生则是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不同的形式专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满足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不同需求。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到差异教学的“突破点”,突破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时因个人智能风格的不同,有些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而有些则需要补充更多的新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敏锐地发现这些突破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有效学习,教师设计的学习方式越多,设计出的教学活动越丰富多样,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方式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3.弹性教学分组
以弹性教学分组的形式实施教学即在课堂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运用各自的强项智能,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弹性教学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弹性教学分组强调的是提供一种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分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场景。在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中,和谐、积极、多样化的班级环境是保证差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弹性分组因此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使他们自如地采用自己特有的智能方式学习,这样他们更乐意学习并容易树立自信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合作程度,也可以根据有相同需要的学生来分组,有时还可以在学生已完成了特定专题和项目后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分组。分组并不是简单地让同组的学生在一起合作活动(除非要求学生合作活动),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学习,也可单独学习。如果分组合理,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上,腾出时间给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额外辅导。弹性分组也不是永久性的,它需要根据特殊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这种分层化的教学。弹性教学开展的时机可以选择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突破点之时。这时,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技能或学习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当前基本功课的内容,开始掌握新的内容了。教师可适时地把握这些突破点,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时机。弹性小组的规模取决于具有相同学习需要的学生的人数,把具有相同需要的学生分为一个组,让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节课、一天或几天,也可以在一周的固定或不固定时段学习,这样可以控制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和任务的轻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总体上把握整个集体学习的平衡度,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并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感想。
4.教学成果的评价
(1)评价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是建立在量化的评价体制上的,从形式上看,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数学方面的成绩。在差异教学中评价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评价的理念由一元走向了多元,由静态走向了动态,由抽象、偏向纸笔式走向了贴近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式。教育要把每一个学生看做可塑造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只是其阶段性表现,教学成果的评价只是对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的反馈。分数不是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做比较,也不是强制学生学习,只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学到了哪一步,并使他们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差异教学要求进行多元评价,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研究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的转变
差异教学倡导的评价观主张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过程作品集、多彩光谱、档案袋评价等,逐步建立起师生及教学彼此相联、互动的立体动态评价空间。评价由平面拓展到了立体,丰富了一直以来在一张成绩单上完成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为个体提供了有益的反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或和其他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学会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判断力,使他们更好地预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3)评价情境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中,我们往往以脱离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去情境化”的标准进行评价。差异教学理念认为,评价原本就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应该成为自然学习情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额外的时间里加进来的,评价应在自然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发生。同样,教师要给不同的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该标准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情境化的评价倾向于把学生看成一个社会个体,个体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今后在现实情境中的表现,也许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在纸笔测试中无法测评出来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绩,设计出不同的评估方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贮备形式和思维方式有敏锐的观察力,保护他们的特殊性,挖掘其潜力,促使他们协调、充分的发展。
注释
①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5年第2期,第6页
②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2期,第34-35页
参考文献
[1]刘竑波著.多元智能与教师[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德隆译. 多元智能[G].新华出版社,2004.3.
[3]吴志宏,郅庭瑾著.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
[4]郑阳辉. 对差异教学的初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5]曾继耘. 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7(8).
[6]张晓峰.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课程开发[J].教育导刊,2002(2-3).
[7][美]Diane Heacox 著.杨希洁译.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8]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主编. 李树英,郭永贤译. 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G].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