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解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笔者通过对日常的课堂进行观察发现,语文素养的培养仍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过于粗糙,还有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课后习题的训练目的都是一知半解。那么,如何才能在得趣得意中得言得法,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呢?在此,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巨人的花园》为例,谈谈对教材的解读。
  一、 聚焦两个变化,解读故事内容
  《巨人的花园》布局精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既有让人身心舒展的愉悦场景,也有让人惶恐不安的训斥场景,更有冰冷萧条的严冬场景,三者既对立又相融,形成了一条相互关联的线索,引领读者置身于故事场景之中,去领悟文本思想。
  一是借环境之变,窥文本之心。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花园,虽然场景单一,但变化多样。文始展现的是一座漂亮的花园,春夏秋冬景色各异,美不胜收;而巨人赶走孩子后,花园却是一派严冬景象;好不容易熬到了草翠花开之时,但又因巨人的叱责使园中的鲜花再次凋谢、树叶再次凋零;最后,巨人转变态度,花园又重获生气。文章最后虽未对花园作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等语句中,可以想象出花园的美丽。环境的变化揭示了文本的主旨,文中的“花园”也可解读为芸芸众生之心;世间之美无处不在,若丧失了宽容与博爱,丢掉了热诚与分享,即使置身于万花丛中,也是孤独寂寞的。“世界不因美而美好,而因美好而美”,这便是作者写下该文的初心。
  二是借巨人之变,悟人性之本。文本通过描写巨人情感和态度的变化,给读者传递了一种“分享使人愉悦,自私使人孤独”的人生观。巨人从拒绝、排斥到接受、宽纳,从“很生气”到“又发脾气了”,再到“大声叱责”,最后“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还让孩子们站在他的脚下,爬上他的肩膀”,这其中的变化让人咂舌。故事一波三折,读者置身其中也随之揪心,继而释然舒坦。作者之所以要写巨人前后的变化,意在展现一个灵魂的救赎过程,一次比一次暴烈的脾气昭示着巨人的灵魂在一步步地沉沦,如不及时止步,巨人将会在荒芜萧条的花园里、冰冷无情的寒冬中孤独地死去。如果这样就是一个悲剧,而正是小男孩才阻止了悲剧的发生,他用爱与真诚温暖了冷漠,改变了巨人的命运。所谓的壮举,也只不过是爱的传递而已。
  二、品味三处神奇,解读语言密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四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并能够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教师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笔者认为,可将课后习题作为重要的抓手。《巨人的花园》文后有这样一道习题:“课文中的许多地方,读了以后都能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例如,写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让我们从课文中找一找,相互说说想象到的画面,并抄写喜欢的句子。”很显然,这道习题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并通过“读、想、找、说、抄”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为教师传递了一种信息:要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例如,教师可在“神奇”二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解读语言密码。文中有三个神奇之处:一是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二是花园里虽草翠花开,但巨人一发脾气,孩子们就逃出了花园,这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三是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明明是同一季节、同一地方、同一时刻,但所呈现的状态却大相径庭。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并抓住“狂风大作”“草翠花开”等词语想象花园的景色,再通过语言描述、对比朗读、创设情境朗读等形式来理解文本、积累语言,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品味三处神奇,解读语言密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领会四层隐喻,初晓童话特点
  本组课文是以童话为主题,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童话故事的表达特点,从而初步掌握品读这类文学作品的方法呢?对此,教材对此作了匠心独运的编排。教材在文后附设了资料袋,向学生介绍了童话的种类、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家,还较详尽地介绍了世界名著《格林童话》;同时,也安排了一次围绕“童话”展开的综合学习,引领学生去自主阅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童话的乐趣。这样的编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开篇,初识特点;后篇,再晓特点;最后,通过综合实践和习作来巩固特点。
  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四层隐喻的领会,来探究童话的特点。隐喻一:文中的“围墙”其实是一堵心墙,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戒备心重,与人相处心怀隔膜,这种防备像一个樊笼,把人困在自私、孤独里,失去了快乐。隐喻二:文中的“花园”其实是人的心灵,会因自私冷漠而孤独寂寞,因真诚有爱而丰盈美好。隐喻三:文中的“巨人”可视为生活中的“强人”,但一個人再强大,若不能真诚待人、接纳他人,就会因没有朋友而终日孤独,远离快乐。隐喻四:文中的“孩子”可视为物质匮乏的弱者,他虽然弱小,但精神富足,于是便充满快乐,预示着爱可以改变世界。这些隐喻传递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待人处事真谛,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据此,教师可在学生了解了故事梗概,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后,引导学生思考:孩子的真诚改变了巨人,巨人的改变使花园重焕生机,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因“爱”而发生的,是爱的感召与感染。文中的“围墙”“花园”“巨人”“孩子”让你想到了什么?请重读课文,和同伴们议一议。通过“读”和“议”,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其中的隐喻。此时,教师再随机点拨,通过这个阅读理解的范例,让学生从中掌握策略,知晓童话故事善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并进行思想教育的写作特点。这为后续开展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作好了铺垫,充分发挥了开篇之文的作用。
  综上所述,课前的精心备课是精彩课堂的基石,教师要牢牢把握好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既能成就学生,又能成就教师。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倘若给你一天悠闲的时间,你会如何度过呢?会最喜欢哪一个时间段呢?这会透露出你的小秘密哦,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A.没有特别喜欢的时间  B.喜欢日出时间  C.喜欢日落时间  D.喜欢上午  E.喜欢中午  F.喜欢下午  G.喜欢晚上  H.喜欢半夜  答案:  A.你若没有特别喜欢的时间,代表你是个很机敏的人,而且你的生活可以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是个有野心又灵活的人。  B.喜欢日出时间的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高中学科,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探究式教学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本文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与分析了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 地理教学 运用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
[摘 要]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存在布局结构的不合理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如何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满足农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农村中小学的优化布局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布局调整标准、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机制、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培养农村中小学全科教师、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精准脱贫奠定基础。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中
通过游戏,幼儿能获得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分辨是非,懂得交往,这有助于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好伙伴,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心智。  一、体验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融入游戏,自主体验和探索、体会游戏的意义。如幼儿小班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一项广泛流传、历史悠久的传统游戏,它不仅简单有趣,而且不需要任何器材就可以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总结出该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择业行为特点,并与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对比。根据调查结果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提供更多见实习机会、建立广泛社会关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状况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从预习习惯、探讨习惯、梳理习惯、记录习惯和反思习惯这五个方面入手,简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直以来,预习环节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表现不活跃,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见,预习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前
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倘若没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我们身边的环境将不堪设想。那么植物到底是如何来定义的呢?植物的生长又有些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知道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陆生多细胞真核生物,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它们虽然不能像人类和动物那样自由运动,但它们的生命活动也有自身的规律。
著名作家余华沉寂数载拿出来的长篇小说《兄弟》,无异于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在当今相对寂静的文坛上,激起连绵不绝的“战火”。赞赏声有之,叫骂声更是不绝于耳,因为一个厕所问题,众人在网上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一场类似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厕所事件”。还有人叫嚣着要给“牙医”余华“拔牙”,出版商看准商机,把关于《兄弟》的一些评论文章集结成册,推出了《拔牙》一书,不免有炒作之嫌。   在我个人看
初入大学的门槛,我发现有个同学和我很像:我们俩都长得人高马大,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而且都能言善辩。后来发现,他不仅和我同班,而且还同宿舍,于是我俩的感情特别好。  每天吃完晚饭,我要在校园里散步,他必在路边等我,然后伸出手臂说:“年兄,请——”这家伙把我叫做年兄,好像我们是同科的进士或者举人。我也说:“请。”于是就手臂挽着手臂,在校园里遛弯,一路走,一路高谈阔论。  有些人跟在我们身后,听我们胡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教师必须给他们一把进入“鉴赏天地”的钥匙——《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在设计教学案例时,笔者先是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目标明确,难点和重点清晰,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体现了对高效教学的重视与期待。  一、妙设情境,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笔者班上的学生都是刚进入高中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