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衡的书写意义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衡先生乃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所谓“文化”在当代已经泛用甚至有滥用之嫌,但反映在刘衡身上不是,他的骨子就是文化铸就。刘衡忽略那些循规蹈矩的无趣生活,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持久而散发出人性美的时代之光,他藐视那些养尊处优的假道士,善于在瞬间的闪光中捕捉永恒的历史之像。从他的创作、研究到生活状态,很难将刘衡归类到什么专业方向,尽管我知道他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但如果还继续沿用诸如职称评定、公务员考核等履历表中的格式化套路来描述其创作,我脑海会瞬间短路,很难找到合适的术语来对应其艺术成就。
  我还是试着描述刘衡的创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刘衡汉字演义》装置艺术系列之《中华姓氏图腾》,是他用了5年多的时间绘制的一个大型文化场景。展览有别于其他艺术创作景观。这是在299幅牛皮纸上书写中华900个姓氏图腾,每幅8平方米上书3个姓氏(包括复姓)共计2400平方米构成,这一壮观的创作景象至少有三个意义:一是展现了大体量的姓氏图腾视觉文化。尽管从视觉形式看是平面艺术,但正是这种平面书写借助与南方莽山山体合一,书写与山水融和,呈现了穿越时空的全新姓氏图腾视觉场景。二是展示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文化。姓氏图腾书写与院落青山结合,本身就创造了新的生命代码,人与自然相映衬,回归素朴,独对天地,俯仰人生的生命和文化追求在其书写中得以延续。三是通过姓氏图腾系列装置,超越了一般艺术概念而上升为一种整体的人类历史观照。姓氏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从源头上可以直观地显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姓氏也是人类社会进化中的文化产物,是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其时间跨度之大,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物学标志所不具备的。我们由此了解姓氏原始图腾所蕴涵的祖先的功德、业绩、家风、族风和国风,并了解个体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所处的地位,从而进一步与祖先亲和,与文化亲和,与自然亲和。
  书写本身就是文化。将书写放大置于自然山川更是一种文化情怀和历史担当。在当代与传统的交汇中,我们正在试图寻找更为自然的生活方式,重建个体与传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刘衡堪称中华姓氏图腾装置艺术与院落青山文化融合的第一人,其姓氏图腾书写,在目前我们所见的相关艺术中,无论是内容、形式、材料以及场景的選择都是首创,我们从中看到一种伟大历史文明在当代的交响,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其他文献
陈寅生(1830-1912),名麟炳,字寅生,顺天(今北京)人,诸生。擅刻铜,是清末著名的铜刻艺术家。兼擅篆刻,工书法,绘画也有声名。陈寅生的书法作品,有一种是代别人书写的,即内容文本的作者,请陈寅生来书写。关注这一类陈寅生代书墨迹,不仅能欣赏到寅生的书艺,也能由此探知寅生的社会关系和交游,并能折射出清末京城士林及文人收藏圈的礼仪风尚,对解读寅生艺术的背景、风格及内涵有一定的帮助。  一、代鲍康书
期刊
美的事物总会充满永恒的喜悦,生命虽是短暂,艺术却可以无穷尽。艺术具有一种思想的力量,创作中蕴藏着真诚、想法与创作者热诚投入的坚毅精神,总会令人深深感动,令人因美感而感到幸福与满足。  黄茂松自幼喜爱画画,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年少创业,因经商忙碌,无法在喜爱的艺术创作上有所发挥,但对于绘画的热爱,仍随着年岁增长而与日俱增。事业成就达到高峰的知命之年,在妻子鼓励下重拾画笔,向萧进发、萧进兴两位大师学习
期刊
夏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厚先生的画展今天在北京世纪坛展出,我很高兴。  近几年来,湖南的文艺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不少湘籍画家将自己的创作成果来京展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新厚的画展,在鱼的题材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个画鱼领域的新世界。技法上的虚实结合、写意上的浪漫色彩、气韵上的生动飘逸,把鱼画得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新厚坚实的绘画功底。万新厚的画展,将
期刊
摘要:在人类发展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书写活动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其它动物有所区别的是人类这一社会群体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之上。书写活动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媒介、一种获取与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民主表达与交流的渠道,书写活动本身也是艺术的表现,同时也是保存和留传历史的重要手段。史学是人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汉字的书写看起来与史学毫不相关,二者实
期刊
范亮,湖南长沙人,庚戌年(1970)生,“小宽”之名,其师赵春秋所取,因其情性宽和,貌似北宋范宽故。复有“宽哥”“莫闲哥”“略园二少”等绰号俚称,皆友人戏呼之名也。宽祖叔兄皆木匠,父为教书匠,故宽每称生于匠人世家也。  匠人者,手艺活也,宽之祖叔兄,粗则锯木就材,细则雕花车方,粗细皆精,闻名乡里,人皆延之以为荣。  及宽五岁,祖父端其貌,曰:此子文秀,宜作细木匠也。细木匠者,不事粗活,专工车方绘镜
期刊
杨新明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  认识多年,关系匪浅,知道他画画却从未见过。十几年前也是偶然去他家里,墙上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作为朋友真小瞧了他,原以为他不过是泛泛的能画两笔而已,当看到他西式的自画像,介乎中西之间的油菜花、映山红等等,猛然间拨动了我某根神经,从心里一下跟他亲近了许多。走南闯北几十年,阅人无数,看画无数,能感动我的作品真的不多,他深厚的西画功底,素描结构、造型能力都很过硬。尤其在宣纸上用
期刊
近日,我欣读魏怀亮的参展“怀初心化天下——全国名家邀请展暨怀化市中国画学会成立美术作品展”的《山野秋韵》和《紫气东来》的花鸟写意画,被画中独特感悟审美、契合自然生命、花鸟情趣传神、境界物我两忘的意境而叩击心扉,油然产生震撼、敬佩之情。  艺术的本质是用艺术手段体现人类文明不同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花鸟写意画中,书写的意识、书写的笔墨、书写的形式表达和节奏感,几乎可以说是作品的
期刊
《歙州砚谱》记述的主要是宋代龙尾砚的相关情况,内有“状样”一节专门记载当时当地流行的砚式。其中有“月样”砚,即形如月亮的砚,并且还分为月样、方月样、新月样三种,这是当时比较多见的砚式。作者唐积是挑选了他认为比较“雅”的砚式记录的,月样砚名列其中,当属宋时雅砚之一种。  其实月样砚这种砚式在宋以前即已出现。北宋陶谷《清异录·文用》有一条记录毛笔的“宝相枝”里同时提到了月样砚:“开平二年,赐宰相张文蔚
期刊
何绍基嘉庆四年(1799)出生于道州东门村,其父何凌汉嘉庆十年(1805)殿试高中一甲三名进士。次年,八岁的何绍基跟随母亲自道州迁居北京。据其日记与年谱所载,从十七岁开始,他先后十一次回湖南应考,其中道光元年(1821)秋初,他與三弟绍祺归应湖南乡试,发榜未中后,第一次回到故乡道州。  何绍基最后一次回故乡是同治元年(1862)正月,六十四岁的他正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此番归乡他写下《正月廿三日于桐轩
期刊
2019年10月18日,朋友从上海朵云轩拍卖会预展发来一张落款“锺叔河”的对联,问我有无兴趣。我发给作家王平,拜托他请锺老确定一下真伪,答案是否定的。  2014年我出版《抱朴求真》文集,曾经请锺老为我题字,那次他专门做了一首诗勉励我,诗曰“写字即写心,作书如作人。培基能廣厚,态度自从容。”据老先生自己说,为了能给我题字,他专门去买了一枝毛笔。诗写得朴实却有深意,一如他的书法,散淡自然而不造作,最
期刊